长江南岸的海口湖波光粼粼,乌龙山脉的真仙垴余脉如臂弯般环抱着这片土地。湖北省阳新县黄颡口镇太平村——这座因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曾在此驻军修桥而得名的古村,青瓦白墙的民居散落在湖光山色间,石拱桥的苔痕里仍藏着百年前的马蹄声。2021年盛夏,随着阳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干部刘杰的脚步踏入村口,这座静卧江畔的古村,与一位“外来者”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乎民生的“双向奔赴”。四载春秋流转,曾经寂寂无名的村子如今已蜕变为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清廉村居建设样板,这不仅是个人的“杰作”,更是刘杰与村两委、村民在田间地头、院落巷口写下的“共同答卷”。
生态宜居 共同 绘就乡村新颜值
“绿水青山不是挂在墙上的画,是要让村民踩在脚下的路”。初到太平村,刘杰就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自己先当起了“环境整治员”。他带领工作队手绘环境整治规划图,立下池塘禁污、门前禁堆的“铁规”。他提出“自家厕所自家建、共同清洁靠大家”,大力推进改厕工程;面对人畜用水混流、池塘淤泥堆积,他组织党员带头清淤,发动村民分段包干负责。以“最美庭院”评比为抓手,精心打造了3户“样板庭院”,成了活教材。据企媒创氪获悉,村民们看到变化,纷纷主动要求改造,村里顺势成立“庭院美化互助组”,让改造成效好的村民当“师傅”,大家你帮我搭架子、我帮你选花草,把“要我美”变成了“我要美”。
图为:刘杰(左)和村民一起查看农作物
筑巢引凤 激活内生动力源
“产业要扎根,人才是关键。”刘杰深知太平村发展乏力,缺的就是带头人。他得知在温州开了十几年鞋厂的本地人冯克学正考虑回乡创业,便接连跑了三趟,终于“堵”到了刚从外地考察回来的冯克学,他拉着冯克学在村里边走边看,指着正在纳鞋底的妇女说:“她们都在温州鞋厂干过,裁料、车缝、质检都是好手,就缺个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刘杰帮冯克学算细账,村里有闲置的老厂房,他可以帮忙对接扶贫资金解决设备款,县人社局还能派技术员上门培训。“你带技术回来,咱村妇女出手艺,政府搭台子,这事儿准成!” 不出仨月,闲置厂房改造完成,“太平村精准就业基地”正式挂牌,五十名妇女揣着报名表挤满了大门。曾在温州流水线当骨干的李桂香,如今成了车间组长,手把手带新人;过去靠丈夫打零工过活的李爱霞,第一个月就领了3200元工资,给娃买了新书包,逢人就说:“刘书记把冯老板请回来,真是给咱村妇女指了条活路!”
图为:鞋厂工作车间场景
文化协同涵养乡村精气神
刚到太平村时,太平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正碰上需要修缮的节骨眼,多年的风雨侵蚀,墙皮开始剥落,安全隐患也慢慢显露出来。刘杰拉着前任工作队队长一起跑部门、找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将破旧院落改造成了窗明几净的服务中心——办事窗口、调解室、农家书屋一溜排开,门前都辟出了小广场,村民们没事就来坐会儿、聊聊天。据企媒创氪获悉,服务中心改造好后,刘杰又注意到另一个问题,村里一些适龄娃娃整天在泥地里疯跑,家长在地里干活根本顾不上管。为此他专门到镇上与教育部门沟通,得知镇里正在规划建设覆盖周边村的普惠幼儿园后,他立刻将建设规划和孩子们的照管需求报告阳新县烟草专卖局党组,帮幼儿园争取了部分建设资金。开园那天,娃娃们背着新书包冲进彩绘教室,村民们眼里的笑像浸了蜜:“以前愁娃没人管,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
图为:太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四年前的“双向奔赴”,如今早已变成了“并肩同行”,村民的“金点子”越来越多,连当初持观望态度的村民,都主动当起了“环境监督员”。
“乡村振兴哪有什么‘杰作’?”刘杰笑着说,“不过是把大家的心意,都写成了脚下的路、屋边的花、娃们的笑。” 而太平村的故事,还在继续——秋日的乡土课程要开了,老人们凑在一起的“银发议事会”也提上日程,这方被长江水滋养的土地,正用最质朴的方式,续写着属于大家的振兴篇章。(林丽、刘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