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前,100多种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45个方队梯队,一场70分钟的阅兵式,正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跨越式发展。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这次阅兵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再是单一武器的展示,而是按作战模块编组,覆盖陆、海、空、天、电等多维战场。
全新亮相的装备包括高超声速武器、防空反导系统、战略导弹,以及无人和反无人装备。这些装备清一色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
01 看点一:编组方式大变脸
此次阅兵最大的变化是编组方式。过去阅兵是某型坦克一列列走过去,某种导弹一排排拉出来,热闹得像“展销会”。今年完全不同了。装备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分为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
这种编法不是在展示武器,而是在模拟打仗。一个方队多型装备、一个梯队多个机种,展示的是体系作战能力。
02 看点二:智能化科技赋能
这次阅兵智能科技无处不在。许多装备外表看似熟悉,但里子已经完全智能化了。
空中的预警机、电子战平台、无人机编队,能自己感知、判断,把不少环节交给算法完成。地面上的新型坦克装甲车加了智能火控和联网功能,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互通配合。
就连训练也智能化了。官兵们使用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单兵、单排面的训练姿态,对采集的视频进行逐帧回放、统计分析,帮助教练员精准定位问题。
03 看点三:无人装备唱主角
无人装备是这次阅兵最抓眼球的亮点。从深海到高空,无处不在的无人装备正在改变未来战争形态。
空中部分,无人机阵容强大。有的负责广域侦察,有的专门做图像识别,还有的直接就是察打一体。无侦-7挂雷达负责大范围搜索;无侦-10则盯着重点区域做精准识别,两个搭配就像“天上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海上展示了076型两栖攻击舰,带着电磁弹射装置,可以直接把隐身攻击无人机弹出去,简直就是“无人机航母”。再加上水面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能长时间巡逻、布雷、反潜。
地面上也有不少“黑科技”。从巡逻的机器狗,到重载运输的无人车辆,再到执行排爆、补给的工程无人平台,这些已经不是“概念展示”,而是能真正上战场的战斗力。
04 看点四:战略重器压阵
战略威慑装备是阅兵的重头戏。这些武器构成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高超声速导弹具备超过5马赫的飞行速度,可实施复杂机动和“打水漂”式飞行,能突破敌防御实施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系统也亮相新型号。红旗系列等新型号防空导弹具备远程探测与高精度拦截能力,形成坚固的国土防线。
东风系列导弹是战略核力量的核心。东风41洲际导弹具备全球覆盖能力,携带多枚分导式弹头,形成强大战略震慑。东风26兼具打击陆地与航母编队的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利器。
05 看点五:传承与创新结合
此次阅兵注重“一老一新”的结合。“老”体现在受阅人员主要来自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老部队,以及抗日根据地所在省份的民兵群体。
“新”则展现新时代军事力量结构的全新布局,直观呈现我国“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
战旗方队代表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每一面战旗背后都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所遴选的旗帜涵盖不同战场、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象征着英雄精神的传承。
京郊阅兵集训点,官兵们正在做最后准备。
他们使用智能训练辅助系统纠正动作,依托北斗定位、模拟仿真在虚拟环境里反复推演。
这一切只为了9月3日那一天,70分钟米秒不差的精彩呈现。
这场阅兵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武器装备展示,而是中国军队体系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全面宣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