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芒格我发现:只有开始去赚钱,才会开始长脑子

分享至

芒格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被学生追问 “如何才能变得聪明”,这个 90 岁的老头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说:“去赚点钱试试。当你为了一个订单跟人讨价还价三小时,为了追回欠款学会察言观色,脑子自然就灵光了。”

台下的学霸们面面相觑,他们从小听到的都是 “好好学习才能赚钱”,没人告诉他们 “赚钱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

这位和巴菲特并称 “奥马哈先知” 的投资大师,30 岁前还是个穷律师,为了凑孩子的奶粉钱,才被迫研究股票。

他常说:“我这辈子最有用的知识,不是在法学院学的,是在股市里亏出来的。” 那些让他声名鹊起的 “多元思维模型”,本质上是无数次赚钱亏钱后,总结出的 “防坑指南” 和 “赚钱密码”。

今天咱们就来撕开 “读书无用论” 和 “实践万能论” 的遮羞布: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把 “长脑子” 当成了坐在书桌前的事,却没发现真正的智慧都藏在 “赚钱的修罗场” 里。

赚钱就像健身房,你的大脑就是肌肉,只有在交易、谈判、决策这些 “力量训练” 中,才能变得发达。光靠看书练不出八块腹肌,光靠思考也练不出商业头脑。

那些抱怨 “脑子不够用” 的人,往往不是天生愚钝,而是从未让自己的大脑在赚钱的实战中流过汗。



一、赚钱会逼你撕掉 “认知滤镜”,看见世界的真相

赚钱会把你从 “书本里的理想国” 拽到 “现实中的修罗场”,逼着你摘掉滤镜看世界。

芒格 26 岁当律师时,接了个小案子:帮一家杂货店老板追讨欠款。对方赖账说 “货不好”,老板气得直骂 “没良心”。

芒格没跟着骂,而是蹲在杂货店门口数客流量,又去仓库查进货记录,最后发现是老板自己把过期商品混在里面卖,对方才拒付。

他说:“那天我才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账本比道德更接近真相,这堂课,法学院可没教过。”

芒格早期投资一家纺织厂,看财报觉得 “利润不错”,投钱后才发现老板在 “寅吃卯粮”,把明年的订单提前算进今年的收入。

他没骂 “骗子”,而是发明了 “交叉验证法”:看财报时必须对照电费单、物流单、员工工资单,因为 “数字可以造假,但水电费造不了假”。

这就是赚钱逼出来的智慧:书本教你理论框架,赚钱教你填补漏洞。

你没做过生意,会觉得 “客户应该讲道理”;真当老板了才发现,客户只在乎 “能不能占便宜”。你没炒过股,会相信 “价值投资一定赚钱”;真亏了钱才明白,市场情绪比公司业绩更能影响股价。

你没招过员工,会觉得 “只要给钱多就能留住人”;真当了领导才知道,有人宁愿少拿钱也要 “不被冤枉”。

现在很多人沉迷 “认知升级”,整天刷干货文章、听商业讲座,却从不真刀真枪去赚钱。



他们能把 “第一性原理” 挂在嘴边,却算不清一顿饭的成本;能聊 “区块链趋势”,却卖不掉一件二手衣服;能分析 “用户痛点”,却跟菜市场摊主砍不下来五毛钱。

芒格说:“这种人就像在健身房只看教程不举铁,肌肉怎么可能长出来?”

而且啊亏钱比赚钱更能长脑子。

芒格 30 岁时跟风买过一只热门股,结果亏掉半年收入。他没像别人那样 “割肉就忘”,而是把每天的股价、新闻、自己的操作都记下来,后来发现 “自己买入的理由全是听来的,卖出的时机全凭恐慌”。

这次亏损让他养成了 “独立思考” 的习惯,成了他后来投资成功的关键,就像学骑自行车,摔过几次才知道怎么平衡;赚钱也是如此,亏过几次才明白怎么规避风险。

二、赚钱会逼你修炼 “人性解码器”,看懂人心的套路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写过一个 “推销员定律”:“最好的销售不是口才好,是能在三句话内看出对方想要什么。

有人要便宜,有人要面子,有人要安全感,给对了,生意就成了。” 这个定律不是看书来的,是他帮律所拉业务时练出来的:给老板谈 “怎么省钱”,给老板娘谈 “怎么有面子”,给富二代谈 “怎么证明自己”。

这就是赚钱的人性修炼课:它会把你从 “自我中心” 变成 “他人中心”,逼着你学会 “换位思考” 这个顶级情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