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是口号,是他每天要咽下去的日常。29岁,普通大专毕业,没有光环。能接住的第一份工作,是工厂流水线。他说不想在轰鸣声里老去,于是辞职,揣着那点积蓄,往上海跑。上海冷不冷?他住过的地方,偏到离地铁终点站还得走几公里。周围荒得能遇见野生动物,半夜风一吹,门缝里像是有人叹气。房间小得过分,双手一伸就能碰到墙,翻个身脸就撞墙皮。可他照旧能自嘲
第一次买票看脱口秀,演出安排在晚上。他中午就坐火车,下午四点到场。别人以为他来抢前排,他直接去找主办方紧张得结巴,节奏乱、笑点稀,可他不下台。第二次,就拿到新人赛冠军。回程在地铁里,他说自己“像喝醉了”,不是酒,是那口多年憋着的气终于顺回来了一点。两年多,他站过的大小场子超过一千次。就算全年无休,也要每天两场以上。后面那五年,他把“勤能补拙”这四个字,写成了肌肉记忆。
比如那间偏到离终点站还有几公里的出租屋,比如睡觉翻身会撞墙的床,比如地铁里被挤成“相片”的早高峰,比如检票员转身上台的“角色切换”。这些都是真实案例,他把它们变成一个个笑点的“支点”。观众笑的当下,有种错觉:“这东西我上我也行。”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返璞归真。越简单,越难。越自然,越需要底子。七年的底子,让他看起来没有用力,却能把你稳稳带进他的节奏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