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代陶胎漆器探索刍议

0
分享至


作者简介

冯令刚第九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

工艺美术是我国自古及今传承不息的造物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经验和对美好的追求。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文化自信的缺失等原因,中华民族特有的工艺文脉和文化传承逐渐式微,甚至面临断层失传的危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近些年,随着东方美学的复兴和传统手工艺的回归,陶瓷、漆艺、染织、手编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复兴的意义上更加受到重视,开启了更深层次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迎来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

大漆和陶瓷共生并重

中国是大漆的国度。从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漆弓可知,至少早在8000年前我国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生漆来保护工具和髹涂器物。中国漆艺历史悠久、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一度为世界所瞩目。大漆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张力和魅力,它神秘内敛、醇厚含蓄、优雅温润,以其特有的艺术特质铸就了富有民族精神特色的大漆文化语言、五彩斑斓的艺术形式。

陶瓷文化也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最著名、最重要的名片之一。中国陶瓷有着辉煌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到商代原始瓷器,从唐代三彩瓷、宋代青瓷到元代青花瓷,从明代五彩瓷再到清代粉彩瓷……中国古代陶瓷版图浩大、窑火绵绵、炜煌璀璨。

大漆、陶瓷艺术与青铜、绘画、书法、雕塑、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承有序、独具民族特色,它们与中国千年文化、历史熔融并生,承载着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美学内涵,一度引领着世界文化和审美潮流的发展。

大漆和陶瓷有着不同的本体语言,在材料、造型、技艺、装饰等工艺方面各成体系,但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互相影响,彼此交融,造就了诸多的经典名器。陶胎漆器作为其中的品类之一,因其兼具陶瓷的优美造型、大漆的厚重蕴藉,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珠联璧合的陶胎漆器

漆陶工艺历史悠久,目前发现的最早将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结合的实物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彩漆绘陶杯,这表明至少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把大漆运用到陶器上进行装饰。春秋战国时期,手工艺大发展,大漆工艺兴起,漆陶产品的种类丰富,包括罐、杯、壶、钫等,常以蟠虺纹、云凤纹、几何纹、狩猎纹等纹样装饰,技法以描绘、雕刻为主。秦汉时期,陶瓷和大漆工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陶胎漆器产品因生产过程繁琐、成本较高逐渐被低温釉彩陶瓷所取代。汉代以后,陶瓷工艺逐渐占据主流,陶胎漆器日益式微。

陶胎漆器的最明显优势在于兼具了大漆工艺和陶瓷工艺的特点,将二者的特质珠联璧合,青出于蓝。

陶胎可塑性强,坚固耐用,成型方式多种多样,为漆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造型基础。中国陶瓷经典器型不可胜数,可以直接作为髹漆的完美艺术载体。陶胎漆器利用陶瓷作胎,缩减了裱布、刮灰等漆艺步骤,大大缩减了漆器制作的材料和时间成本,为漆器的批量化生产以及向大众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同时,大漆历经八千年的漫长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髹饰体系,特别是漆器制作技艺以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质感。大漆最初被利用于生产工具的封护、粘连和加固,后来人们发现大漆髹涂过的器物,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色泽华丽,随着人们对它特性认识和应用的深入,调制出了五彩斑斓的色漆,又创造出镶嵌、螺钿、变涂等装饰技法,让大漆逐渐从材料变成了艺术。因此,大漆不仅在材料上可以与陶瓷完美结合,增强胎体的强度和质感,而且大大延伸了陶瓷的艺术表现空间,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

陶胎漆器融合了陶瓷自然质朴、典雅含蓄,大漆的厚重华美、斑斓灵动,两种艺术在材质和气质上交融互补、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两种工艺都高度发达的现代,造型多样的陶胎、髹饰丰富的漆艺定会催生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漆陶艺术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思想日新月异不断开拓。漆陶艺术这种跨工艺的艺术,融合了两者的材料、技艺、造型、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并且综合运用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实现了漆陶并重,创作了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极富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髹饰录》中曾提到“窑胎”即是指陶胎与瓷胎。根据记载,陶胎漆器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瓷胎漆器则最早发现于唐代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陶胎与瓷胎与大漆的结合有迥异的材料之美和视觉效果,加上大漆与陶瓷工艺各自丰富技法的叠加使用,更突显了中国工艺美术园地这两朵奇葩的独特魅力。

比如陶胎髹漆茶具,以陶瓷釉料和大漆进行装饰,莹润光洁釉面与斑斓绚丽的漆面交相辉映、掩映生姿,同时又在对比之下突出了各自的材料和工艺特点。如果直接裸露部分陶瓷胎体不施釉料,结合作品造型进行部分髹漆,则同时可以展现陶胎本身质朴浑厚和大漆的华美光彩。无论通体髹漆,还是部分髹漆,大漆都能与陶瓷进行结合,并以深沉、蕴藉、高雅的独特材料和技艺之美,发散出深邃深厚、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现代漆陶作品,往往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传统工艺之美强调的是实用之美。日用型陶胎漆器往往以实用性为第一追求,继承了传统陶瓷器和漆器的实用性特征。因此,在造型和制作上,陶胎漆器的成型灵活多变,可以参考的经典器型也比较丰富。在装饰上,既可以利用陶艺的釉料、肌理、绘画装饰工艺,也可以利用大漆的镶嵌、螺钿、平脱、雕漆等装饰技法,亦可将二者技法结合使用,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漆陶作品的装饰多样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的不断发展,在“实用”之外,纯粹性的艺术审美需求更加强烈。因此,有一部分现代漆陶作品摈弃了“实用性”,开始走向了“纯艺术”的创作方向。这一类作品,基本不具备日常生活使用的功能,只作为装饰、收藏、陈设、欣赏的存在。这类作品,以陶瓷、大漆材料与工艺语言为主要媒介,从形式、观念上打破传统陶艺实用功能的界限藩篱,用来展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个性、情感、审美价值等文化理念,是具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的艺术形态。

陶瓷和大漆文脉的律动,激励着陶、漆艺人再续往日的辉煌。相信随着工艺美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文人、艺术家的介入碰撞,漆陶一定会重新走入生活,迎来复兴。

小注:厦门莲福美术馆是中国当代漆画收藏和推广的重要力量,对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以及年轻漆画家、漆艺家的成长助益颇大。在莲福美术馆漆画展即将开幕之际,仅以旧文一篇向莲福美术馆致敬。

注:文章收录于《漆园雅集——当代漆画艺术家群展作品集》


莲福美术馆

地址/Add: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95-1号莲福美术馆

电话/Tel:+86 592 5813367

邮箱/Email:lianfuwenhua@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莲福美术馆
莲福美术馆
典藏不朽漆画弘扬中华文化
159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