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伊朗总统访华前几天,对中国有了新的说法,这次来北京肩负重任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伊朗总统北京行不简单!

在距离启程前往北京仅剩数日之际,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在这场会议上他强调了中伊的“战略性”关系。

这番表态并非外交辞令,更像是一种宣示:面对来自西方的重压,伊朗已经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做出了关键选择。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以这样一种方式,佩泽希齐扬要对中国释放如此明确信号?他此行背负了怎样的政治任务?

被逼出来的统一战线

在动身前往北京之前,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特意召集了一场行政官员会议,这场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即将到来的中国之行定下基调。



佩泽希齐扬在会上毫不含糊地将两国关系定义为“战略性”的,并强调德黑兰期望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展开一场“认真和建设性”的合作。

这番表态听起来似乎只是常规的外交辞令,但背后却藏着德黑兰深深的无奈与紧迫,这趟北京之行,与其说是一次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在内外交困的绝境中,一次几乎没有其它选项的战略押注。



就在佩泽希齐扬紧锣密鼓地筹备访华事宜时,一股寒流从欧洲袭来,英、法、德三国突然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启动针对伊朗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这个名字听起来拗口,但杀伤力十足,它给了伊朗一个仅有30天的窗口期,如果联合国安理会没能通过延长制裁豁免的决议,那么之前被冻结的制裁将全面恢复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都知道,美、英、法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他们手中的否决权,已经提前宣告了延长豁免的死刑。

欧洲此举,显然是在配合美国的极限施压,目的就是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终极让步——彻底放弃所有铀浓缩活动,这扇通往西方的门,就这样被“砰”地一声关上了,还加上了一把无法撬开的锁。



外部的路被堵死了,内部转向同样毫无可能,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不久前才公开表态,严厉斥责那些主张与美国对话的人是“肤浅之徒”,并斩钉截铁地宣告伊朗绝不会屈服。

这番话不仅是对外的宣言,更是对内划下的一条政治红线,它彻底封死了佩泽希齐扬领导的改革派政府任何向西缓和的想象空间,即便他们内心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那么,传统的盟友俄罗斯呢?德黑兰同样指望不上,莫斯科自己正深陷地缘政治的泥潭,经济上自顾不暇,根本无力为伊朗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更关键的是,信任已经出现了裂痕,在之前的以伊冲突中,德黑兰觉得莫斯科并未像伊朗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方那样“投桃报李”,这种感觉让伊朗对这位北方伙伴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西边是铜墙铁壁,内部是政治红线,北边的伙伴又靠不住,在这样三重困境的挤压下,放眼望去,唯一能为伊朗提供真正政治和经济支持的大国,只剩下了东方。

佩泽希齐扬在内部会议上曾坦言,当前只有中国能帮助伊朗渡过难关,于是,原本充满分歧的伊朗各派,罕见地在加强对华合作这一点上,达成了暂时的共识。



残酷现实

这份共识的背后,是伊朗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残酷现实,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飙升至骇人的40%以上,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在短短几年内贬值超过了30倍,这意味着普通人的积蓄几乎被洗劫一空。

更令人绝望的是,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28%,无数受过教育的青年找不到出路,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巨大隐患。



经济的烂摊子,急需外部的强力输血来“救火”,而推动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落地,正是佩泽希齐扬此行的核心任务。

这份协议描绘了一个宏大的蓝图:中国将在25年内向伊朗投资4000亿美元,而伊朗则为中国提供稳定且价格优惠的石油,这不仅仅是一纸意向,双方的合作早已进入了实体化阶段。



近半年的数据显示,通过铁路从伊朗运往中国的货物总量超过了50万吨,其中六成是石油,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两国间的石油贸易已经完全绕开了美元,全部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据称,伊朗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已达到1800亿元的规模,此外,从德黑兰的地铁到伊斯法罕的钢厂,中国企业的身影在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随处可见。



这条经济生命线,为伊朗提供了一条规避西方制裁、维持经济运转的现实路径,但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短期内民生得不到显著改善,这种“向东看”的战略反而可能在国内引发更多质疑,成为政治对手攻击改革派政府的口实。

两枚定时炸弹

尽管眼下伊朗政坛对华合作的调门很高,但在这份脆弱的共识之下,埋藏着两枚足以动摇合作根基的政治定时炸弹。



第一枚,也是最大的一枚,是最高领袖的“继承者危机”,哈梅内伊已经85岁高龄,他是伊朗保守派的旗帜,也是“向东看”战略的最终拍板者,他的健康状况和未来的权力交接,是笼罩在伊朗上空最大的不确定性。

一旦发生权力更迭,任何一位新的领导人,都必须首先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民生压力,为了迅速稳定局势、缓解民怨,新领袖极有可能赋予更务实的改革派更大的权力,允许他们重新尝试与西方接触,以换取制裁的放松。



第二枚定时炸弹,则源于伊朗独特的权力结构,这是一个有些“拧巴”的体系:掌握军权和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是思想强硬的保守派但负责执行具体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却是以总统佩泽希齐扬为首、被认为有亲西方色彩的改革派。

这种结构决定了伊朗对外政策的摇摆性,目前,改革派之所以紧紧靠向中国,是因为西方的门被彻底堵死,可一旦未来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比如美国调整对伊策略,西方主动伸出橄榄枝,那么负责具体操作的改革派政府,其政策重心很可能会再次向西漂移。



结语

佩泽希齐扬的北京之行,无疑是伊朗在外部极限施压和内部经济危机双重夹击下的必然之举,它标志着中伊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紧密阶段,这种紧密是现实需求驱动的。

然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别无选择”的性质,让这份合作的根基显得并不那么牢固,德黑兰的“向东看”,注定是一场关乎国家生存和前途的艰难、漫长的跋涉。



信息源: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用中文发了一条帖子!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首次访华》每日经济新闻2025-09-01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乘机抵达天津 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新京报2025-08-31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策略述 incentive-icons
策略述
半碗端不平,笔下有乾坤
820文章数 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