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菲律宾,近期频繁采取强硬姿态,其领导人小马科斯上任后,多次发表具有挑衅性质的言论,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令外界感到不安。
近日,该国又采取了一项极具风险的举动,这一行为连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都未曾轻易尝试,而菲律宾却选择迎难而上,使得地区局势骤然紧张。
那么,小马科斯到底做了什么,引发了如此强烈的反应?
南海受挫转而涉足台海
事件的起点要追溯到8月底,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林佳龙,未通过官方渠道,而是伪装成“基金会负责人”的身份,随同商业代表团低调访菲。
此次行程安排得极为隐秘,外界几乎未察觉,但最终还是被部分菲律宾内部人士透露出来,原本低调的访问瞬间变得高度敏感。
林佳龙此行显然别有用心,他不仅出席了马加智市的经济论坛,还与菲律宾财政部官员会面,更重要的是,他访问了苏比克湾。
该地曾是美军在菲律宾的重要军事基地,具有极强的地缘战略意义。林佳龙的到访,自然引发了外界对其背后政治意图的猜测。此外,菲律宾给予的接待规格远超其“基金会”身份,几乎等同于官方接待。
那么,为何小马科斯政府敢于做出如此举动?根本原因仍在于南海问题。近年来,菲律宾屡次试图在南海谋取私利,打着“为渔民提供补给”的旗号,派遣公务船和海警船进入中国黄岩岛及仁爱礁区域。
尤其是仁爱礁,一艘老旧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在此非法搁浅超过二十年,被菲律宾用作对抗中国的工具。然而,近年来中国采取了更为精准的应对措施,逐步瓦解了菲律宾的策略。
不久前,中国海军“南拖185”号拖船曾靠近仁爱礁,距离“马德雷山号”仅5海里,发出强烈警告。
另有一艘菲律宾海警船声称要进行补给,但尚未接近仁爱礁便在半月礁附近被中国海警拦截,双方对峙超过30小时,最终菲律宾船只被迫返航。这些接连的失败让菲律宾方面意识到,单靠南海挑衅已难以奏效。
一份向美国递出的“投名状”
在南海行动受挫后,小马科斯政府迅速调整策略,转向台海问题,试图通过在该问题上的配合,向美国递交一份“投名状”,一方面展示其作为美国盟友的忠诚,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迫使中国在南海做出让步。
事实上,小马科斯上台后,其外交路线已逐渐清晰。他上任之初便主动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开放了四个军事基地,其中三个位于直面台海的吕宋岛,为美军未来可能介入台海冲突提前做好部署。
更进一步的是,他还允许美国在其领土部署中程导弹,将本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其意图明确:既然台海未来可能爆发冲突,而菲律宾或将卷入其中,不如提前表明立场,换取现实利益。
这种急于向美国示好的心态并非毫无缘由。早年间他曾访美并与特朗普会面,试图以南海军事合作换取贸易优惠,却遭到拒绝。
当时特朗普态度明确:安全与经济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他甚至表示,“不介意菲律宾继续与中国保持关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台湾的赖清德试图借“过境”名义赴美,却遭到特朗普政府断然拒绝,连见面机会都未给予。这些经历表明,即便是以强硬著称的特朗普,也深知台海问题的敏感性,不愿轻易触碰。
然而,小马科斯政府似乎比美国现任政府更激进。他们认为,在台海问题上表现得越积极,就越能赢得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支持。
他们自认为构建了一种“以台制华、以美助菲”的战略闭环,但这种做法在菲律宾国内引发了不小争议。
例如,参议员图尔弗就公开表示,菲律宾应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显然意图将本国更深地绑定在美国阵营中。
而在国内也有反对声音。小马科斯的姐姐、参议员伊梅・马科斯则公开呼吁国会调查其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并警告此举可能毁掉其父辈所建立的中菲关系基础。
菲律宾外交部则夹在两者之间,左右为难。起初,他们对外宣称对林佳龙行程毫不知情,但在中国提出交涉后,又改口称是“美台商会官员”带队。
最终,小马科斯不得不让外长出面表态,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又刻意保留了模糊空间,称“与对方接触有益”。这种既想挑衅又不愿担责的态度,已显露无疑。
中方的反制措施
马尼拉近期的举动迅速遭到北京的强烈回应。此次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不仅迅速,而且力度空前,显然是要彻底粉碎菲律宾的幻想。中国从外交、军事和具体行动三方面同步推进,使菲律宾几乎没有喘息之机。
首先,在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以最严厉措辞提出交涉,明确指出菲律宾已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硬。
中国明确告知菲律宾:必须立即停止挑衅行为,否则后果自负。
其次,在军事层面,中国南部战区联合海警力量,在南海部分海域和空域展开战备巡逻。这并非普通演习,而是通过军警联合行动,释放明确信号。
这一信号的含义非常清楚:若菲律宾执意追随美国介入台海事务,就必须做好在南海承受压力的准备。中国以此方式提醒菲律宾:南海与台海是两个独立议题,不能混为一谈。
此外,中国在具体行动上也加强了针对性措施。例如,在仁爱礁“马德雷山号”周边,中国加大了管控力度,压缩菲律宾的活动空间。
同时,在半月礁等海域,中国海警船对菲律宾船只实施拦截,切断其后勤补给线。这种“精准打击”使菲律宾在南海的实际存在受到严重限制,更无法同时推进所谓的“双线战略”。
从整体效果来看,小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投名状”换取美国支持,结果却适得其反。美国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安全保障或经济援助,反而促使中国采取全面反制措施。
目前,菲律宾在外交上陷入被动,在军事上遭受压力,在行动上受到限制,整体处于下风。若马尼拉继续寄希望于美国,未来不仅难以获得预期利益,反而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