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某民办高校因债务纠纷陷入困境,其银行账户被法院依法冻结,这一事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民办教育领域激起千层浪,不仅让该校教职工面临发不了工资的艰难处境,更将民办学校法人治理存在的严重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从表面看,大连某民办高校账户被冻结是因债务纠纷,但深挖根源,背后是民办学校为举办者债务提供担保这一不合规的关联交易。在民办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部分举办者将学校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无视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随意进行关联交易。他们利用学校资产为自己的其他商业活动或债务作担保,一旦自身经营不善、债务无法偿还,学校便会被牵连其中,陷入法律纠纷和财务危机。大连某民办高校正是这一乱象的典型受害者,举办者的不当行为让学校和教职工承受了本不该有的后果。
民办学校举办者侵犯学校独立法人财产权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学校的财产本应用于教育教学、师资培养、校园建设等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方面,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师生的合法权益。然而,一些举办者却将学校财产视为自己的“钱袋子”,随意挪用、侵占。他们可能将学校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其他企业的投资等,导致学校资金紧张,无法按时支付教职工工资、采购教学设备等。大连某民办高校教职工工资停发,或许就是举办者长期侵犯学校财产权,使得学校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后果。
盲目扩张也是导致民办学校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民办学校举办者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不顾自身实际承受能力,盲目进行校园扩建、新增专业、开设分校、入股兼并等。大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些学校在资金筹备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举债来满足扩张需求。这种盲目举债的行为使得学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资金回笼出现问题或者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大连某民办高校很可能就是在盲目扩张的过程中,过度负债,最终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导致账户被冻结。
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许多民办学校中,举办者牢牢控制着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学校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等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对举办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举办者可以独断专行,随意决定学校的重大事项,而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治理结构的缺失,使得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容易陷入各种危机之中。
大连某民办高校账户被冻结、工资停发事件为整个民办教育行业敲响了警钟。民办学校必须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明确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杜绝不合规的关联交易和侵犯学校财产权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民办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文源 | 源真法律人(2025年08月26日)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爱我,就请给我一点点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