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少年·踏星而行 |
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
天文社团北京研学纪实
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天文社团在九坤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在这个7月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北京研学活动。
九坤公益基金会不仅捐赠了专业天文望远镜,还为此次研学活动提供了支持,这份善意点燃了孤困儿童探索宇宙的梦想。社团全体成员向基金会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表示会珍视设备,以研学成果回报这份跨越星辰的温暖。
启程·自然叩问宇宙之门,
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
1
当研学的脚步踏入国家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展厅里,巨型恐龙骨架昂首矗立,骨骼的纹路间仿佛还留存着亿年前地球的脉动;生态展厅中,从热带雨林的繁茂植被到极地冰原的洁白地貌,场景复刻让孩子们伸手就能触碰不同气候带的生机。
展柜里的三叶虫化石、岩壁上的地质分层图谱,悄悄诉说着地球与宇宙的羁绊 —— 生命的诞生、演化,本就是宇宙宏大叙事里的珍贵篇章。孩子们俯身观察,轻声交流。
育梦·学术星光点燃心火
2
天文社团师生一行7人走进九坤,与九坤公益志愿者、一线天文老师探讨《寻找月球演化过程中留下的时间胶囊》研学课题,并参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天文系教授及同学们交流学习。孩子们中许多人是第一次来到北京、走进大学校园,眼中闪耀着探索宇宙的好奇与热情。
午后阳光正好,孩子们在室外排好队。老师先检查日珥镜,再三叮嘱:“侧对太阳,别盯太久。”透过镜片,太阳边缘的日耳像淡红飘带,黑子像墨点嵌在光球上。老师指着说:“这是太阳大气活动。”风拂过发梢,我们边看边听,星空的奥秘,从抬头望向太阳开始。
参观北大天文系顶楼教学用的圆顶
天文社团学生徐兴彬向北大天文系陈弦教授提问:“我们什么时候能住到月球上?”
清华天文系教授王雪凇教授接待,参观天文系
王雪凇教授欢迎孩子们并做主题分享
黄崧教授向孩子们介绍由清华大学领导的
MUST(Multiplexed Survey Telescope)宽视场巡天望远镜项⽬
九坤公益志愿者陪伴研学小队参访高校,细心记录孩子们的研学点滴
北京八中王文智老师为大家分享南斗天文社的发展与成绩
九坤公益志愿者为大家分享月球的演化过程
九坤公益志愿者们向天文社团的同学们赠送了—系列天文主题的桌游、书籍,希望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 ,结交更多朋友 ,探索宇宙奇趣
铸魂·科技红心共耀苍穹
中国科技馆
3
中国科技馆的 "飞天" 展区,长征火箭的模型高耸入云。当讲解员按下按钮,火箭底部喷出橘红色的 "火焰",一级箭体脱落的瞬间,人群里响起掌声。“这是模仿嫦娥五号发射的过程”。她指着模型顶端的返回舱,"就是它,把月壤带回了地球。"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新青年"专题展区,泛黄的《新青年》杂志原件让同学们屏住呼吸。玻璃展柜里,陈独秀的笔迹依然清晰,李大钊的文章墨色如新。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泛黄的《新青年》杂志原件
在展览馆里,同学们摸着红军草鞋的粗糙纹路,突然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分量。VR设备带大家"回到"延安窑洞,看到毛主席用节省的灯油写作。
最感动的是"党旗下的孩子"展区,那些被党抚养长大的孤儿故事,让同学们想起在学校收到的每份温暖。大家都说要像讲解员姐姐说的那样,做新时代的"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生长。
溯源·穿越百亿年时空对话
4
踏入北京天文馆的那一刻,孩子们仿佛就迈入了一个神秘的宇宙世界。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巨大的天文模型和精美的展板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这里不仅有详细的天文知识介绍,还有各种互动体验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最震撼的是月球样本展区。通过电子显微镜,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屏幕上放大了一千倍:橄榄石晶体像被揉碎的翡翠,玻璃珠(陨石撞击形成的)泛着彩虹色的光。"这是 46 亿年前形成的物质,比地球上最老的岩石还早。" 研究员说,"它们就像月球的 ' 时间胶囊 ',藏着太阳系诞生的秘密。
同学们穿上仿制航天服那刻,才领悟原来每个仰望星空的孩子,最终都会成为星星的邮差。
颐和园:
悟道·古典智慧照见科学
5
天文社团的师生们来到了颐和园的长廊下,学生们驻足凝视梁枋上的彩绘,三国典故与山水图景在光影中流转,指尖轻触微凉的廊柱,似与百年前的匠人有了无声共鸣。
行至昆明湖,湖上的游船推开碎银般的水纹,学生们望着湖面跳跃的波光,眼底亮起了然的光 —— 课本里 “浮光跃金” 的意境,此刻正真切铺展眼前。
到了石舫,穿汉服的姑娘旋身拍照,裙摆轻扫过光绪年间的铜钉。学生们静静望着这一幕,忽然懂得,颐和园的美从不是静止的,而是历史与当下在此温柔共生。
环球影城:
拾趣·在魔法星球充电童心
6
一踏入环球影城,各种主题区域便映入眼帘,从未来科幻城到古老魔法城堡,每一处都充满了惊喜与想象。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各个主题区,体验着不同的角色扮演,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电影中的主角。
他们在这里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童心,与同伴们一起欢笑、探索,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纯真与快乐。
归航·地上星河永伴前行
7
随着飞机引擎发出如巨兽般的轰鸣,我们踏上了研学活动的返程之旅。
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许多学生紧紧攥住扶手,脸上露出紧张与恐惧的表情。然而,当他们的目光透过舷窗,看到窗外那棉花糖般绵软的云海缓缓铺展开来时,脸上的恐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惊叹与喜悦。他们纷纷感叹:“原来课本中所描述的‘腾云驾雾’竟是这般感受!”
随着飞机逐渐升高,学生们开始放松下来,他们偷偷松开汗湿的手掌,脸上洋溢着轻松与愉悦的笑容。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他们甚至在空中画出了一个个笑脸,仿佛在与这片浩瀚的星空对话。
感谢
8
尊敬的北京九坤公益基金会:
谨代表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天文社团全体成员,向贵基金会捐赠专业天文望远镜并资助研学活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这份厚礼不仅照亮了我们的观测台,更点燃了孤困儿童探索宇宙的梦想。
您们用科技之光照亮特殊群体的求学之路,我们定当珍视设备,以研学成果回报这份善意。愿这份跨越星辰的温暖,成就更多改变命运的 “天文时刻”。
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天文社团
2025 年 7 月
结语
9
这七天,学生们看到星星落进了他们的眼睛: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化石前沉思时,
在清华望远镜后屏息时,
在把月球灯送给九坤公益时...
宇宙从未抛弃任何一粒尘埃,
就像社会用爱托起每个仰望的少年。
返程的机舱外云海翻涌,
而我们知道——
他们的征途刚刚启航。
*内容转载自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
特别鸣谢
什么是去远方
“去远方”公益研学项目,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最受师生喜爱、课程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综合实践项目之一,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实现“人生第一次去远方”的梦想,帮助8-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激发对远方的好奇、培养自主学习的必备能力、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
如有疑问需咨询请将您的疑问发送到去远方官方邮箱
quyuanfang@adream.or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