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你好张江)
开学季迎来专业“上新”!日前,教育部官网公示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全国高校拟新增863个本科专业。在这份名单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教育、药物经济与管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等新兴领域赫然在列。
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拟新增本科专业数量前20的专业名单
(数据来源:高等教育司)
与这条教育动态不谋而合的是,这些写在申报材料上崭新的专业名称,在张江早已不是陌生词汇。它们正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创新土壤,或萌芽生长,或拔节有声。
在2025年拟新增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低空经济于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发展也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
今年2月,一架满载乘客的BELL505直升机从浦东软件园起飞,跨越长江、崇明岛,平稳降落在林洋园区内,标志着浦东软件园与园区企业林洋航空合作打造的首条从上海浦东到江苏启东的低空载客航线试飞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长三角地区跨省低空交通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图片来源:浦东软件园)
乘势“起飞”的还有浦东软件园正着力打造的首个低空研发试飞示范园。以三林园区近25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为载体,该示范园将聚焦低空设计研发与飞行测试,逐步完善研发试飞基础设施和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提供高度匹配的办公、测试、应用及产业生态协同服务,浦东软件园将致力于满足低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构建低空经济新业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面对低空经济这片未来蓝海,中国商飞、小鹏、御风未来等众多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其中,御风未来今年更是下线首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也是上海今年首批下线的适航构型低空飞行器。
另一边,“药物经济与管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等新专业的出现,反映了医药行业从研发向全产业链拓展的趋势。这些专业不再局限于纯粹科学技术,而是聚焦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如何管理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健康挑战。
历经30余年的发展,张江生物医药加速实现从集聚发展到全球引领,23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集聚张江,全球药械10强各有2/3入驻张江,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超过40%布局张江。通过构建覆盖新药探索、临床试验、产业转化、跨境合作的创新生态,全链条助力药械研发创新。
(图片来源:浦东发布)
在应对银发社会挑战方面,张江同样展现出前瞻性和行动力。2025年浦东新区第二届银发经济发展大会上,来自张江的9款产品入选首批适老化产品推荐目录。作为上海以及浦东新区打造银发经济、推进养老科技产业建设的重要承载园区,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更是以张江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区,以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为核心承载区,同时联动浦东相关产业集聚区、相关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围绕“防、治、康、养”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共同推动产业园建设与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社会,深刻改变着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为服务国家教育智能化战略需求,“人工智能教育”专业的新增回应了对AI复合型师资的迫切呼唤。
玻尔®科研空间站
(图片来源:深势科技 DP Technology)
在人工智能教育赛道,张江企业正积极构建“没有围墙的学校”。作为Vπ张江科投参股基金——元璟资本的投资企业,深势科技将“AI+教育”作为重点布局并持续深耕的核心领域之一。为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实践机会,深势科技与多所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课程体系。去年9月,由深势科技深度参与建设的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玻尔®科研空间站及其系列底层能力,为新开设的17门本科数智公共课程提供数据、算力与工具等全方位数智资源,全面支持师生课内外实验与实践,带来全新的数智化教学体验。
(图片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智元机器人在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方面也迈出关键一步: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以产教融合模式共同攻关具身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未来人才。为进一步激发开发者创新活力、培育人工智能特别是具身智能领域的专业力量,智元机器人还启动了“远征·种子高校开发者征集计划”,面向全国遴选20所高校开展共研共创,致力打造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高水平创研平台。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也有多家专注于教育科技的企业正在开发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致力重塑未来的教育形态,为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提供更多宝贵的、可复制的经验。
新专业申报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随着交叉学科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按学科划分的专业设置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张江的实践不断印证:产教融合正是破解之道。
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与周边企业建立起人才共育机制: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讲授最新技术应用,学生深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在张江,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消融,一个个多元交叉的学习场域正在长成。
新专业名单折射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对人才结构的重塑,而张江作为科技创新热土,对这一趋势的感知尤为敏锐,也从实践中逐渐勾勒出未来人才更为清晰的画像——
交叉融合能力成为核心要求。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面对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应用的复杂链条,未来人才或将更系统、更早地接受跨领域训练,更好地契合“价值医疗”和全产业链创新的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持续学习与适应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在技术迭代加速、知识半衰期缩短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的使命不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正因如此,张江企业选拔人才时,更加关注其成长潜力,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技能储备。
全球视野与本地洞察的有机结合也是张江人才的突出特征之一。今年以来,张江原研创新药“出海”提速、BD交易频繁落地,华勤技术、心脉医疗等企业获得“出海企业总部”认证,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发展成为全球企业的必由之路,而这一趋势无疑也是对更多既胸怀全球、又深谙本地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发出了呼唤。
可以看到,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张江形成集聚态势,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链。新专业“上新”只是开始,更多元的人才培养,正在张江的实验室、企业和园区日复一日地发生。
对即将选择这些专业的学子而言,张江不仅意味着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职业起点,更是一片能容纳技术理想与创新激情的广阔热土。学术与产业同频共振,人才与机遇深度相拥——未来已在这里生根,静待新生力量与之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