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高材生,8岁儿子却次次考试不及格,检查结果出来父母傻愣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九月的清晨,空气里带着桂花的清甜。

城市西郊,广东省某重点中学。

铃声清脆,伴随着朗朗读书声,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在这里,张立国和林梅是一对公认的“金牌教师夫妻”。

张立国四十出头,个子高挑,精干利落,幽默风趣。

他讲数学课时,常常把复杂的定理比喻成有趣的故事,台下的学生们忍不住会心一笑。久而久之,大家都说:“听张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林梅比张立国小两岁,长相清秀,眉宇间自有一股书卷气。她讲语文,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每逢古诗文课,她常常能把孩子们带进另一个时空,让人仿佛听见战鼓雷鸣,看见长河落日。

她的学生在市级作文比赛中屡屡夺冠,家长们都抢着要把孩子送到她的班里。

同事们羡慕这对夫妻,不仅因为他们的才华与敬业,还因为他们的“神童儿子”张嘉禾。

嘉禾自小聪慧。三岁时就能完整背下《将进酒》,而且抑扬顿挫,声音稚嫩却有几分气势。四岁时,他能认出上百个汉字,看电视字幕时还能指给大人听。五岁时,他已经能心算两位数加减法。

儿子聪明,夫妇俩自然很开心

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展示孩子的才艺。

那年春节,家里来了一大群亲戚。吃过年夜饭后,大家闲坐在客厅,热闹地聊天。林梅笑眯眯地看了儿子一眼:“嘉禾,来,背首诗给大家听听。”

小小的嘉禾穿着一件红色唐装,胖嘟嘟的脸上有点不好意思。他挠挠头,却还是大声背了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稚嫩的童声在屋子里回荡。众人先是愣了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掌声。

“哎呀,这孩子太厉害了!”
“三岁就能背李白的诗?这得多聪明!”
“以后肯定是个状元!”

林梅笑得眉眼弯弯,心里甜得像喝了蜜。她下意识挺直腰杆,仿佛这些赞美不仅是给孩子的,也是对自己教育的肯定。

张立国更是得意,举杯说道:“小小年纪,已经超过我当年了。将来啊,一定比我们更优秀!”

每一次聚会,嘉禾几乎都会成为“表演的主角”。有人夸他记忆力好,有人说他有数学天分,还有人笑称:“这孩子将来要考北大清华!”

在一片掌声中,夫妻俩的骄傲与期待不断被放大。

夜深人静时,他们常常在卧室里讨论孩子的未来。

“你说,嘉禾要是保持这样,将来初中就能进实验班吧?”林梅一边折衣服,一边憧憬。
“那当然,他这智商,考清华北大也有可能。”张立国接话,语气中满是笃定。

他们甚至提前想好了路线:小学要打好基础,不能落下任何一科;初中必须冲击全市最好的班级;高中要拼尽全力,进入清北这样的顶尖大学……

“咱们可是老师,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林梅坚定地说。
张立国点点头:“没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都能教好,自己的孩子更不能差。”

嘉禾似乎的确符合他们的期待。
邻居家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他却坐在小板凳上看《幼儿汉字识字卡》;别的孩子喜欢奥特曼,他却喜欢听父亲讲解加减法题。



林梅总是对别人说:“嘉禾天生聪明,从来不用我操心。”

7岁那年,嘉禾上一年级。

上半学期其中考试,数学卷子,他轻松拿下满分。可语文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林梅却怔住了,分数赫然写着18

那是一张凌乱不堪的卷子。阅读题几乎空白,作文栏只写了寥寥几句,错别字密密麻麻。

林梅的手心冒出冷汗。她是全市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怎么可能接受自己孩子的语文才十几分?

“你是不是故意乱写?”她忍不住质问。

嘉禾缩着肩膀,小声点点头。

那段时间夫妇俩正忙着评职称,便没有管儿子了。

进入二年级后,嘉禾的成绩差距愈发明显。

数学,他仍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不论是口算、速算,还是稍复杂的应用题,他几乎张口就来。老师常常点名让他解题,同学们啧啧称奇。

可一到语文,情况便完全相反。

字词听写时,别人写得飞快,他却呆呆盯着黑板,半天写不出一个字;阅读理解,他常常把整段空着;作文题,他不是胡乱拼凑几句话,就是干脆放空。

有一次作文题是《我的一天》。同学们写得有声有色:早晨的阳光、校园的操场、晚上的星星。嘉禾只写了四个字:

“我不知道。”

老师看了半天,叹了口气,摇头不语。

这样的答卷,让他语文成绩几乎次次在全班垫底。

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年。

嘉禾上二年级时,他的语文成绩愈发糟糕。



老师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把林梅和张立国叫到学校。

“你们家长必须重视了。”语文老师叹了口气,“孩子现在连课堂交流都不愿意参与,我们尝试过找他谈话,但效果不大。”

“是不是故意偷懒?”林梅小心问。

老师摇头,建议夫妇俩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检查。

夫妇俩犹豫一番后点点头。

省儿童医院的发育行为科人满为患,候诊区里坐满了焦急的父母。

嘉禾安安静静坐在角落,手里紧握着一支笔,低头在病历单背面一笔一划画着圆圈。

等了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们了。

“下一位,嘉禾。”

诊室里,白大褂的中年医生推了推眼镜,先翻看了家长填写的病史表,又抬眼望向坐在椅子上的孩子。

“嘉禾,你几岁啦?”医生笑着问。

嘉禾没有回答,只是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带。

“你喜欢什么?有没有最喜欢的玩具?”

沉默。

医生换了个方式,拿出一张画有动物的卡片:“这是什么?”

嘉禾抬眼看了一下,眼神飘忽,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声。

林梅急得伸手推推儿子:“快回答啊,这是羊啊!”

嘉禾像受惊的小兽一样,猛地缩回去,双手死死捂住耳朵。

医生连忙制止:“家长别催,让他自己反应。”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医生给嘉禾做了一系列评估。

测试完后,夫妇俩迫不及待问医生结果。

谁知,医生一开口夫妇俩就彻底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