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孟晓雨站在那扇红漆木门前,手放在门把手上停了几秒。
"妈,进来坐坐吧。"她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丝说不出的疲惫。
吴桂珍打量着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晾衣绳上挂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墙角种着些青菜,看起来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院落。
"这是谁家?"吴桂珍疑惑地问道。
"远峰家。"孟晓雨推开门,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
院子很整洁,养了几只鸡在角落里啄食,墙根下堆着些柴火。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平常到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你婆婆在家吗?"吴桂珍小心翼翼地问。
"应该在。"晓雨往里走,脚步有些迟疑。
堂屋里传出电视的声音,似乎在放什么家庭伦理剧,女主角正在哭诉着什么。
2019年春天,枫桥市还带着些许寒意。
孟晓雨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从培训机构下班出来。她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在这家名为"新起点"的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工资不算高,一个月四千多块,但在这个三线小城市,也算过得去。
"晓雨,等等!"身后传来同事小李的声音。
小李气喘吁吁地追上来:"今晚一起吃饭吗?我请客。"
晓雨摇摇头:"不了,我妈又给我安排相亲了,得赶紧回去。"
小李同情地看着她:"你妈也太着急了吧,你才24岁。"
"她恨不得我明天就结婚。"晓雨苦笑着。
回到家,吴桂珍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她今年51岁,去年刚从市百货公司退休。退休后最大的事业就是给女儿张罗对象。
"快去换身衣服,一会儿人家就来了。"吴桂珍催促道。
"妈,我真的不想相亲。"晓雨坐在沙发上,一脸不情愿。
"这次这个条件特别好,是市医院的医生,有编制,家里在市区有两套房。人家看了你照片,很满意。"
"我有喜欢的人了。"晓雨小声说。
吴桂珍手一顿,放下手里的碗筷:"是我们机构新来的老师,叫陈文。"
"家在外地,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晓雨补充道。
吴桂珍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外地的?那以后你嫁过去,我见你一面都难。再说了,当老师能有什么出息?"
母女俩正争执着,门铃响了。
来相亲的医生姓王,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吴桂珍热情地招待着,晓雨却全程冷着脸,爱搭不理。
医生走后,吴桂珍气得浑身发抖:"你要是敢跟那个穷老师在一起,我就当没你这个女儿!"
晓雨摔门而出,留下吴桂珍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生闷气。
第二天,培训机构的空调坏了。
主任叫来了维修工,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穿着工装,人看起来挺精神的。
"这空调老化了,得换个压缩机。"维修工检查后说,"材料费加人工费,八百块。"
最后还是修了。维修工干活很麻利,不到两个小时就修好了。
晓雨正好在旁边的教室上课,下课后看到维修工在收拾工具。
"师傅,喝口水吧。"她递过去一瓶矿泉水。
维修工抬头看了她一眼,笑了:"谢谢。"
这一笑,晓雨觉得他还挺帅的,不是那种奶油小生的帅,而是很阳光的感觉。
"我叫程远峰,以后空调有问题可以找我。"他留下了一张名片就走了。
一个星期后的晚上,晓雨加班到很晚。出来时已经九点多了,路上行人稀少。她正准备打车,一辆面包车停在她面前。
车窗摇下来,是程远峰:"这么晚才下班?这个点不好打车,上车吧,顺路。"
晓雨想了想,还是上了车。
车里很干净,没有异味,还放着轻音乐。两人聊了一路,晓雨发现程远峰挺健谈的,说话也有趣。
到了小区门口,程远峰叫住她:"留个微信吧,以后有事可以联系。"
就这样,两人加了微信。
之后程远峰经常给晓雨发信息,问她吃饭了没,工作累不累。偶尔晚上还会来接她下班。
有一次下大雨,晓雨没带伞,正发愁怎么回去,程远峰就出现了。他撑着伞,另一只手还拿着一把新伞。
"知道你没带伞,特意买了一把送给你。"
晓雨接过伞,心里暖暖的。
程远峰这个人很细心,记得晓雨喜欢喝奶茶,每次来接她都会买一杯。知道她胃不好,还会提醒她按时吃饭。
可当她跟吴桂珍提起程远峰时,母亲的反应比上次更激烈。
"修空调的?你疯了吗?你一个大学生,找个修空调的?"吴桂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人很好的。"晓雨试图解释。
"人好有什么用?我辛辛苦苦供你读大学,就是让你找个修空调的?"
母女俩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吴桂珍不再跟晓雨说话,晓雨也赌气不理母亲。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程远峰察觉到了晓雨的情绪:"我知道阿姨不同意,其实她说得也有道理,我确实配不上你。"
"别这么说。"晓雨握住他的手,"我不在乎这些。"
程远峰看着她,眼里有感动:"晓雨,我会努力的。我老家在杨家村,那边现在在开发,我打算回去做点小生意。我已经攒了些钱,准备开个建材店。"
他还带晓雨去看了他准备租的店面,虽然不大,但位置不错。他兴致勃勃地描述着未来的规划,晓雨听着,觉得生活充满希望。
周末的时候,程远峰会带晓雨去郊游。两人去爬山,去看日出,像所有热恋中的情侣一样甜蜜。
可吴桂珍的态度始终没有软化。她甚至找人调查了程远峰的背景。
"农村的,家里就是种地的,父母都是农民。"吴桂珍拿着调查结果,冷冷地说着。
"妈,你怎么能去调查人家?"晓雨气愤地说。
"我这是为你好!等你结了婚,生了孩子,柴米油盐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现实了。"
晓雨不想再争辩了:"妈,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嫁给远峰。"
吴桂珍气得浑身发抖:"好,你嫁!你嫁了就别回这个家!"
晓雨真的说到做到。一个月后,她和程远峰领了证。婚礼都没办,只是两个人去民政局登记了一下。
吴桂珍知道后,把晓雨的东西都扔了出去。
晓雨含着泪收拾东西,头也不回地走了。临走的时候,她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母亲站在窗前,背对着她。晓雨知道母亲在哭,但她还是转身离开了。
婚后,程远峰对晓雨说:"我在外省有个朋友,说那边建材生意好做,我们去那边发展吧。"
晓雨想了想,反正已经和母亲闹翻了,去哪都一样:"好,我跟你走。"
两人收拾行李,去了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
临走前,晓雨给母亲发了条信息:"妈,我走了,你保重身体。"
吴桂珍看着信息,眼泪掉了下来,但她硬是没有回复。
到了新城市,程远峰租了个小房子,两人开始了新生活。程远峰依然做空调维修,晓雨找了家培训机构继续当英语老师。
刚开始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两人相互扶持,倒也温馨。程远峰每天早出晚归,晓雨下班就买菜做饭。晚上两人一起看电视,聊聊天,简单但快乐。
程远峰对晓雨很体贴,家务活都抢着干,工资也都交给晓雨管。
"等我攒够了钱,就回老家开店。"程远峰经常这样说。
晓雨信以为真,觉得虽然现在辛苦点,但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过年的时候,晓雨想给母亲打个电话,但想到母亲说过的狠话,又把电话放下了。
她只是发了条信息:"妈,新年快乐。"
这次吴桂珍回了:"你也是。"
就这四个字,让晓雨哭了很久。她多想听听母亲的声音,多想回家看看。但她知道,回不去了。
第二年,晓雨怀孕了。程远峰高兴坏了,更加体贴周到。他不让晓雨做家务,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晓雨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拿起电话又放下。她怕母亲还在生气,怕听到冷冰冰的声音。
可惜三个月的时候,晓雨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没了。
那天下着雨,晓雨去菜市场买菜,地面湿滑,她一个不小心就摔倒了。当时就感觉不对劲,程远峰赶紧送她去医院,但还是晚了。
医生说伤到了子宫,以后可能很难怀孕。
晓雨躺在病床上痛哭,程远峰抱着她安慰:"没事的,我们还年轻,以后会有的。"
晓雨想告诉母亲,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她不想让母亲担心,更不想听到那些让她心碎的话。
出院后,晓雨情绪一直很低落。程远峰更加小心地照顾她,但她知道,他心里也很难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五年。
这五年里,晓雨和母亲的联系少得可怜。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发个信息问候一下,也从来不打电话。
吴桂珍通过亲戚打听女儿的情况,知道她还在外地,知道她还在当老师,仅此而已。
她想过要主动和好,但拉不下脸。每次拿起电话又放下,觉得是女儿不听话在先。
邻居们都说她太倔,她就回一句:"我倔?是她不孝!"
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翻看女儿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夜。从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到上学时的照片,再到大学毕业的照片。每一张都能勾起她的回忆。
她记得女儿第一次叫妈妈,记得女儿第一天上学哭着不让她走,记得女儿考上大学时的喜悦。可现在,母女俩却形同陌路。
有时候她会想,如果当初不那么强硬,是不是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没错。
2024年的春天,吴桂珍的表姐生病住院,她去医院看望。表姐家在石井镇,离枫桥市不远。
医院里,表姐拉着她的手说:"桂珍啊,人这一辈子,什么都没有亲情重要。你和晓雨都消消气吧,别等到老了后悔。"
吴桂珍心里一酸,但嘴上还是硬。
看完表姐,吴桂珍去镇上的菜市场买点土特产。石井镇的腊肉很有名,她想买点回去。
菜市场人来人往,吴桂珍正在挑选腊肉,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老板,这个白菜怎么卖?"
她回头一看,愣住了。
是晓雨。
五年没见,女儿瘦了很多,脸色也不太好。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衣,头发随意地扎着。手里提着个破旧的布袋,正在菜摊前挑菜。
晓雨也看到了母亲,两人对视了几秒,都不知道说什么。
吴桂珍看着女儿,心里五味杂陈。五年了,女儿老了,眼角有了细纹,手也变粗糙了。
还是晓雨先开口:"妈..."
声音很轻,带着些许颤抖。
"你怎么在这?"吴桂珍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我回婆家拿点东西。"
这时,一个四五岁的男孩跑过来,拉着晓雨的衣角:"妈妈,我想吃糖。"
吴桂珍看着孩子,心里五味杂陈。这是她的外孙,可她从来没见过。孩子长得挺可爱,眉眼间有点像晓雨小时候。
"这是小宝。"晓雨摸摸孩子的头,让他叫外婆。
孩子怯生生地看着吴桂珍,小声说:"外婆好。"
吴桂珍眼圈红了,蹲下来摸摸孩子的脸:"小宝真乖。外婆给你买糖吃好不好?"
她从包里掏出几百块钱要给孩子,晓雨推辞着不要。
"拿着,给孩子买点吃的。"吴桂珍硬塞过去。
两人站在菜市场里,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周围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有人认出了吴桂珍,热情地打招呼,她敷衍地应付着,心思都在女儿身上。
"要不...去我那坐坐?"晓雨试探地问。
吴桂珍犹豫了一下,问远峰在不在家。
"他在市里上班,周末才回来。"
晓雨买完菜,领着母亲往村里走。小宝跟在旁边,时不时好奇地看看这个陌生的外婆。
两人一路走着,话不多。
晓雨在前面带路,小宝跟在旁边。吴桂珍看着女儿的背影,觉得她比以前憔悴了很多。走路的姿势也不像以前那么挺拔了,有些佝偻。
吴桂珍问起远峰的生意,晓雨只是简单地回答还行,就是比较忙。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来到村口。杨家村是个不大的村子,房子都是些老式的砖瓦房,偶尔有几栋新盖的小楼。
路不太好走,有些地方还是土路,下过雨后有些泥泞。小宝一蹦一跳地走着,不小心踩到水坑,溅了一身泥。
"小宝,小心点。"晓雨赶紧给他擦擦。
吴桂珍看着,心里有些酸。她的外孙,竟然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
晓雨领着母亲往村里走,路过几户人家,有人跟晓雨打招呼:"远峰媳妇回来了?"
晓雨笑着应付,说是回来看看。
有个大婶好奇地问这是不是她妈,晓雨简单地回应了一声是。
村里人的目光让吴桂珍有些不自在。她能感觉到那些目光里的好奇和议论。
终于到了一处农家小院前。院墙是红砖砌的,有些地方已经脱落。大门是铁门,油漆斑驳,锈迹斑斑。
晓雨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
"妈,进来坐坐吧。"她的声音有些不自然。
吴桂珍看着这个破旧的院子,心里有些疑惑。这和她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但她没有问出口,只是跟着女儿走进院子。
晓雨推开铁门,发出吱呀的声响。
院子里很安静,几只鸡在角落里啄食。晾衣绳上挂着几件衣服,看起来都很旧。墙角堆着些杂物,还有个破自行车。
地上有些鸡粪,苍蝇在上面飞舞。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农家特有的味道。
吴桂珍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你婆婆在家吗?"吴桂珍问。
"应该在。"晓雨的声音更低了。
堂屋里传出电视的声音,音量开得很大。
晓雨走到门前,手放在门把手上,停顿了几秒。她回头看了母亲一眼,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
"妈,我回来了。"晓雨推开堂屋的门。
吴桂珍跟在后面走进去。
堂屋里,一个中年妇女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正嗑着瓜子。看到晓雨进来,她抬起头,又看了看跟在后面的吴桂珍。
"妈,这是我妈。"晓雨介绍道,声音有些僵硬。
婆婆上下打量了吴桂珍一眼,点了点头,然后说了一句话。
但这句话一出口,晓雨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死死抓住门框,指关节都泛白了。嘴唇开始颤抖,像是想说什么,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吴桂珍刚要开口打招呼,突然发现女儿的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那眼泪来得毫无征兆,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很快就打湿了衣襟。
晓雨的整个身体都在微微发抖,她咬着嘴唇,努力控制着什么,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吴桂珍愣住了,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看看婆婆,又看看女儿,一时间不知所措。
晓雨突然转身冲了出去,跑到院子里,扶着墙大口地喘气。
吴桂珍赶紧追出去:"晓雨!晓雨你怎么了?"
晓雨摇着头,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的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胳膊,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