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堂堂民政厅厅长,竟然被人举报贪污腐败!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是李大钊先生的亲孙子。
中纪委调查组悄悄赶到安徽,原本做好了查豪车别墅的准备,结果在单位门口看到的却是一辆补了又补的自行车。
这个每天骑车上下班的厅长,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20年的真相即将水落石出。
编辑;G
这辆破自行车,凭什么让中纪委调查员红了眼眶
2005年春天,中纪委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不寻常。
一封举报信静静躺在桌案上,被举报的对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
更要命的是,这个李宏塔还有个让人不敢小觑的身份:他是李大钊先生的亲孙子,那个为革命献身的伟大先驱的后代。
"革命家庭的后代,怎么可能贪污?"有人嘀咕着。
但纪检干部的职业素养告诉他们,不能凭印象办事。
调查组很快成立,目标直指安徽。他们做好了各种准备,甚至预想过可能看到的豪车别墅、奢侈消费。
然而,当他们来到省民政厅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门卫老张指着角落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说:"这就是我们李厅长的座驾,骑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调查员们围着这辆车仔细端详:轮胎补了又补,坐垫磨得发白,链条上锈迹斑斑。
这哪里是什么厅长的专车,分明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代步工具。
"别看这车破,李厅长宝贝得很。"门卫老张接着说,"前年有人给他介绍过新车,他硬是不要。"
调查员们对视一眼,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
他们又走访了李宏塔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卖菜的大妈、扫地的环卫工、下棋的老爷子,提起这个骑车厅长,个个竖大拇指。
"那个人啊,特别好,有时候还帮我搬重东西呢。"环卫工老王说得实在。
街坊邻居的话更让人暖心:"每天看他骑车路过,风雨无阻,那个精气神,让人佩服。"
这样的评价,让调查组的心情越来越复杂。
爷爷的200银元,孙子的破自行车,三代人在传承什么
要理解李宏塔,就必须先了解他的家庭。
这是一个用清廉写就的传奇家族。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加上各种兼职,月收入能达到200多银元。这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个不小的数目。
但这位教授的家却经常漏雨,一家人的生活相当拮据。
钱都去了哪里?答案让人肃然起敬: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二都用作了党费。
为了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每月还要拿出80块大洋。自己家里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他却从未停止过这样的善举。
1927年,李大钊被敌人杀害时,留下的全部家产只值一块大洋。
这就是李宏塔的爷爷,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信仰的人。
李宏塔的父亲李葆华,同样继承了这种先人后己的品格。
小时候,李宏塔看到桌上有自己爱吃的葡萄干,就撕开了包装。
父亲李葆华回家看到后,严肃地把他叫到跟前:"这是别人送的礼品,我们不能收。你要记住,无论将来官职多高,都要为人民服务,绝不能接受贿赂。"
最后,李葆华把剩下的葡萄干退了回去,连李宏塔吃掉的那部分也折成钱一并送还。
这件小事,在李宏塔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三年困难时期,李葆华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那时候别说荤菜,连白菜都难见到。
但李葆华从未给家里搞过任何特殊化,他常说:"当人民群众温饱难济之时,干部更不能搞特殊。"
有一次去茅台酒厂考察,厂长悄悄让秘书把两瓶好酒放进了车的后备箱。
李葆华发现后非常生气,坚持要把酒退回去。因为路程太远,最后他让秘书把酒钱寄回了厂里。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李宏塔从小就明白:我们家的"特权",就是比别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看清廉如何改变一座城
调查组接着来到了李宏塔的家。
推开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呆住了。
这里只有50平米,客厅更是小得可怜,只有8平方米左右。
家具都是老旧的款式,餐桌还是80年代流行的折叠桌,沙发一坐就是个坑,墙皮都在往下掉。
堂堂一个厅级干部,竟然住在这样的环境里?
调查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让人震惊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单位分房的时候,李宏塔有四次机会可以分到更好的房子。
但每一次,他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我看咱们单位有同志要成家了,还有人准备要孩子,先让他们住好房子吧,我们还能凑合凑合。"
就这样,李宏塔一家三口在这50平米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16年。
同事们都说,每次分房,李厅长都有资格分到更好的,但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让给年轻人。
工作中,李宏塔更是处处体现着这种先人后己的品格。
2003年淮河发大水,李宏塔在灾区一待就是20多天,从早忙到晚,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胳膊被晒脱了皮,嗓子也哑了,但他顾不上休息。
同事们劝他:"李厅长,您也该休息休息了。"他总是摆摆手:"灾民还没安置好,我怎么能先休息?"
最终,所有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李宏塔却累得差点倒下。
这样的干部,怎么可能是贪官?
调查组越查越感动,他们发现,李宏塔不仅自己清廉,还影响了一大批人。
在他的带动下,安徽省民政系统的风气越来越好,大家都以清廉为荣。
有人想通过他走后门,被他坚决拒绝。有人想送礼,连门都进不了。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找李厅长办私事,纯属白费功夫。
但找他为群众办实事,他比谁都积极。
这样的干部还有吗?答案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调查进行到这里,真相已经水落石出。
李宏塔不仅没有贪污,反而是一个难得的清官。
那封举报信,纯属恶意中伤。
但这次调查,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宝藏。
中纪委的同志们感慨万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这样的干部,真是国之大幸。
李宏塔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这才知道,原来那个骑自行车的朴素厅长,竟然是李大钊的孙子。
2021年,李宏塔获得了"七一勋章",这是党内最高荣誉。
让人感动的是,他把勋章捐给了河北乐亭的李大钊纪念馆。
"这是对爷爷最好的告慰。"李宏塔说得很平静,但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从李大钊的200银元,到李宏塔的破自行车,三代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一种精神:为民服务。
这种精神,在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当我们抱怨干部队伍有问题的时候,李宏塔这样的人在默默地证明着什么。
当我们质疑家风传承只是空谈的时候,这个家庭用三代人的坚持给出了答案。
在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李宏塔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是精神的充实;真正的贵族,是品格的高贵。
那辆骑了20年的自行车,每一次踏动,都在为这个时代注入正能量。
那间50平米的小房子,虽然简陋,却装下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今天,当我们面临各种诱惑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李宏塔的选择?
当我们抱怨社会风气的时候,是否愿意像他一样,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人?
革命传统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而是活在我们身边的榜样力量。
结语
李宏塔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特权不是享受,而是责任。那辆自行车,是他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答案。
当我们都在抱怨世风日下的时候,这样的人默默地在证明着什么。也许,改变就从我们每个人开始。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让人敬佩的人?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