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全球目光聚焦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即将震撼上演!然而就在万众期待之际,天气预报却发现,这天很有可能会下雨!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让很多人觉得天公不作美,但大家也别着急,我们早就研究出了“天气杀手锏”,绝对能为阅兵打造最完美的晴空舞台!
手握遥控器的气象局
很多人可能都有个印象,这些年国内但凡有重大活动,天气总是出奇地好,常常是万里无云。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背后是一项已经发展得炉火纯青的国家级技术——人工影响天气。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门听起来有点科幻的技术,其实早在1958年就已经在中国扎根,那一年吉林大旱,空军驾驶飞机向云层播撒盐粒,尝试催雨,为这门技术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发展到今天,这早已不是当年简单的“撒盐”了,它已经演变成一套海陆空协同作战的精密体系,地面上,有高炮和火箭随时待命,直指云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山区里,特制的燃烧炉默默作业,天空中,飞机穿梭于云层之间精准播撒,所有行动的背后,都有一个叫做“天工平台”的全国性网络在实时指挥,它能精准锁定需要干预的目标云层,并迅速调动最合适的力量。
它的原理其实不复杂,说白了就是给云“做手术”,想让它下雨,就在云里撒点“催化剂”,比如盐分或尿素这类吸水粒子,让小水滴赶紧抱团长大,变成雨落下来。
图片来自于网络
对付高空的冷云,就用干冰或者碘化银,让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掉下来就成了雨或雪,反过来,不想让它下雨怎么办?那就提前“截胡”。
一种办法是在上游地区提前催雨,把云里的水汽都消耗掉,等它飘到目标区域上空时,已经是个“空壳子”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另一种更直接的办法,是在云里播撒极少量的碘化银,让水汽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冰晶,但这些冰晶太小太轻,根本掉不下来,相当于把整片云“冻住”了,雨自然也就下不成了。
当然选择在秋高气爽的九月举行阅兵,本身就是一种气候策略,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集中在6到8月。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进入秋季后,降水量会锐减到全年总量的10%左右,天气相对干燥稳定,这从一开始,就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上了一道天然的保险。
那些年我们“命令”过的天空
要说这项技术的封神之战,还得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正值北京主汛期,气象台甚至发布了雷电预警,一场雷雨云正气势汹汹地逼近鸟巢。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张覆盖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网悄然张开,部署在21个作业点的气象团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向天空发射了1104枚火箭弹,成功将雷雨云拦截在了半路上。
那晚鸟巢上空的璀璨烟火,背后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人工消雨的成功典范,这样的成功案例,近年来更是屡见不鲜。
图片来自于网络
之前的武汉马拉松比赛,天气预报同样显示有雨,为了保障数万名选手的参赛体验,当地气象部门果断出手,发射了684枚火箭弹,让雨水提前落在了赛道之外。
比赛当天,阳光普照,跑道干爽,选手们在最好的天气条件下完成了比赛,而且这项技术的雄心,还远不止于为重大活动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于网络
科学家们甚至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天河工程”,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多北少,这个工程的目标。
就是通过人工干预,在大气中截断向南输送的水汽通道,让它们在干旱的北方地区提前“卸货”,形成降水,这相当于一个“降水版的南水北调”,早在2016年,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就已对此展开了联合论证。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此哪怕阅兵当天有雨,大家也不必担心,想必为了确保即将到来的阅兵万无一失,国家可能早已安排了一支精锐的技术团队进入临战状态。
当科技也有边界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科技并非万能,人工影响天气这门技术,听起来神奇,但它的施展空间其实相当有限。
图片来自于网络
首先它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天空中必须有合适的云层,如果云层太薄、太高或者水汽含量不足,那任你火箭打得再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它对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作业窗口的要求极高,稍纵即逝。而且,即便所有条件都满足,成功率也并非百分之百。
图片来自于网络
面对真正系统性的极端天气,比如2021年和2023年河南、山西遭遇的那种特大暴雨,其背后是副热带高压、复杂地形和巨量水汽输送等宏观因素的叠加,现有的人工干预技术在它面前,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那么,万一真的就那么不巧,阅兵当天的雨超出了技术干预的能力范围,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照常进行。
图片来自于网络
事实上,一场雨中阅兵,或许能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更为震撼的力量,历史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1956年的国庆阅兵,就是在滂沱大雨中完成的。
那一天,雨从清晨开始就没停过,而且越下越大,受阅的官兵们军装早已湿透,雨水顺着钢盔往下淌,但他们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松。
图片来自于网络
湿透的军装紧贴着身体,蒸腾出的热气在空中形成了一片乳白色的雾气,场面极为壮观。地面上积水严重,战车驶过时,车轮激起巨大的水花。
天安门广场上的所有观众,无一人退场,全都冒雨肃立,气氛热烈不减。那场被称为“雨中大阅兵”的盛典,是全世界唯一一次在暴雨中坚持完成的大型阅兵式,它所展现出的,早已超越了武器装备本身,那是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结语
所以对于9月3日的这场盛典,我们满怀期待。我们有世界顶尖的科技,严阵以待,力求为它创造一个最完美的舞台。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期待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让三军将士的威武雄姿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我们同样有足够的底气和从容,去面对任何一种可能。
因为我们深知,支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的,不仅有能够“呼风唤雨”的硬核科技,更有那份在历史长河中千锤百炼、无惧任何风雨的强大精神内核,无论天空是晴是雨,那一天,都将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与决心的伟大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