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都是回头看的时候才看明白的。
当郭平在1988年加入华为公司的时候,不会想到这家公司以后会成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拥有20.8万名全球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
而他就是这家世界级企业的高管管理者之一。
在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郭平来到深圳一开始也就是为了找份工作罢了,不仅是他,很多早期的员工都是类似的想法。
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江西生也是华为创办前三年加入公司的老员工,据他回忆,任总的名片上写的办公地点是南油某办公楼8层-9层,等他到了后才发现楼层只有八层,所谓9楼,其实就是在顶楼上的平台搭了个小玻璃房。
伟大不是计划出来的,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故事的后续。
如何1年的收入比别人10年的工资还要多?1988年加入华为就能做到
企业和个人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华为就是个典型案例。从郭平、郑宝用、江西生到后来的徐文伟、徐直军、胡厚崑等人,既可以说是华为成就了他们,也可以说是它们成就了华为。
但一群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关键是要有物质基础才行。江西生曾表示华为最吸引他的就是工资待遇高,上班一个月能有300元——那时候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是100元。
华为前副总工程师曹贻安是1991年加入公司的,那时华为也没多少人,他入职的工资是300块,但第二月涨到了800块,他对此还很吃惊,没见过这样的老板。
曹贻安领到钱后感觉无功不受禄,毕竟刚开始干活,就找老板说自己还没有做出贡献来,拿钱不好意思。任正非听了笑骂:你小子别来这套,以后给你8000都嫌少!
华为前副总裁刘平是1993年加入华为的,他之前在上海交大做教师,月薪400多块。加入华为公司后最让刘平激动的是,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会上涨,他2月份只上了一天班,就领了1500,3月份领到了2600,到了年底就已经是6000多了。
一个月相当于原来一年多的收入,那一年呢,是不是顶别人10年?当然这也就是在华为这样快速发展的公司才可以实现。
在老员工中,郭平是关键性选择做对的典型代表。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每个人一辈子都要经历很多事,但关键性的几步就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