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巴铁总理来华前,提前给中企账户打1000亿卢比,戳破西方抹黑谣言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8月28日,巴基斯坦宣布了一项不起眼,但却分量十足的消息:1000亿卢比(约合25.18亿人民币)即将通过实时结算系统,全额打入中方电力企业账户。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款项,而是巴方提前结清的“中巴经济走廊电力项目”欠款,更巧的是,付款时间就选在,总理夏巴兹启程访华的前三天。



要知道,此刻的巴基斯坦,正处在经济压力的关键期。

根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8月数据显示,该国外汇储备仅为145.1亿美元,而2023-2024财年,光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就花掉了169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31%。

手里的外汇,连保障基本能源进口都紧巴巴,却偏偏要在访华前,优先还中国的钱,这份选择本身,就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



自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正式推进电力合作以来,巴方已经累计向18家中资发电厂,支付了5.1万亿卢比电费,经巴基斯坦电力部核算,结清率高达92.3%。

这次1000亿卢比的支付,直接将剩余的4230亿卢比欠款,削减了近三分之一。

西方媒体这些年,总在炒作“一带一路让参与国陷入债务陷阱”可巴基斯坦主动提前还款的动作,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把这些谣言拍得粉碎。



可能有人会疑惑,巴基斯坦明明缺钱,为什么还要咬牙提前还款?

答案就藏在中方援建项目,给当地带来的改变里。

巴基斯坦电力部门7月发布的民生报告里,有一组对比数据格外醒目:

在旁遮普省农村,中方光伏电站投用前,夏天每天停电时间长达4到6小时,居民家里的冰箱成了“储物柜”,空调根本不敢开,不少依赖电力的小型加工作坊,只能间歇性开工。



旁遮普省农村

中企建设的光伏电站投用后,停电时间直接被缩短到1小时内,不仅民众生活用电方便了,工业工厂用电更是有了保障。

俾路支省农民之前最头疼的,就是把水果运到城市销售的过程。

当地没有像样的公路,300多公里的路程要走两天,高温天气下,一半的水果会在运输途中腐烂,就算运到市场,剩下的也因为不新鲜卖不上价。



中方帮当地修通乡村公路后,运输时间从两天缩短到4小时,运费直接下降30%。

巴基斯坦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地水果损耗率从20%以上,降到了8%,农民的实际收入涨了近四成。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让巴方明白:提前还款不是“吃亏”,而是保住民生项目的进度,让更多人能享受到合作的红利。



而且巴方这次还款,操作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既避免了过度消耗外汇,又展现了最大诚意。

夏巴兹总理访华前72小时,巴方启动了“经济合作应急响应机制”,这笔1000亿卢比的资金,是从新财年,专门划拨的电力行业补贴预算中挤出来的,没有占用其他民生开支。

同时,巴方还借助了2025年初,与中国各大银行续签的1900亿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将人民币兑换为卢比后完成支付。



这样做,不仅避开了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还不用动用宝贵的美元储备。

要知道,2024年卢比兑美元贬值了35%,如果用美元结算,巴方要多花不少钱,这种灵活的操作,也体现出中巴合作的默契。

中方这边,也从没让巴方的诚意落空。

为了让项目资金用在实处,中巴专门成立了联合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双方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第三方审计机构



在联合监督小组监管下,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会定期在官网公示,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糊涂账”。

这种透明化的管理,彻底打破了西方“中国搞暗箱操作”的抹黑。



在带动当地就业和技能提升上,中方企业也下了不少功夫。

以瓜达尔港配套公路项目为例,项目建设期间,本地员工占比超过70%,而且中方还会免费提供技能培训。

从基础的电工操作新发电设备,到工程车辆的日常维护,再到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有专业人员手把手教学。

不少当地年轻人通过培训,从普通工人变成了技术骨干,月薪比之前翻了两倍多。



巴基斯坦劳工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已为巴方创造了超过1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技术岗位占比达35%。

西方媒体之前总说:中方项目只考虑自己利益。

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为了帮巴方降低项目成本,中方企业主动调整采购策略,用巴基斯坦本地生产的建材,替代部分进口材料。

仅此一项,就把部分电力项目的总预算降低了5%。

在贷款条件上,中方也给出了最大优惠: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贷款,平均利率仅为2%,部分民生项目还享有“贴息条款”。



而世界银行对巴基斯坦的贷款平均利率是4.8%,国际商业贷款的利率,更是高达6%以上。

对比之下,谁在真心帮巴方发展,一目了然。



更打脸西方的是,巴基斯坦欠中国的债务,在其外债总额中占比并不高。

根据巴基斯坦财政部6月发布的外债报告显示,中国对巴贷款,仅占其外债总额的16.2%,远低于多边金融机构,和西方商业贷款的占比。

而且这些贷款大多用于电力、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用来填补财政窟窿。



这些项目建成后,能持续为巴基斯坦创造经济收益。

这种“造血式”的合作,和西方所谓的“债务陷阱”完全是两回事。

其实,这1000亿卢比的转账,早已超出了“还款”本身的意义。



它是中巴合作“民生优先、互利共赢”的缩影,是对西方抹黑言论的最硬回应:

西方说“一带一路是陷阱”,可巴基斯坦百姓的收入涨了、停电少了、出行方便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比任何媒体的炒作都更有说服力。



当下,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正在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聚焦民生改善的合作,才是真正能带动发展的合作。

而巴基斯坦这次的举动,就像一个生动的案例,告诉世界: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需要玩零和博弈,不需要搞舆论抹黑,只要双方都拿出诚意,聚焦实实在在的需求,就能实现共赢。



随着夏巴兹总理访华,和上合组织峰会的召开,中巴合作还会迎来新的机遇。

但无论未来合作如何推进,这1000亿卢比背后的诚意与信任,都将是双方关系最坚实的基础。

而那些曾经抹黑“一带一路”的言论,也会在更多类似的事实面前,逐渐失去市场。

因为真相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一个个改善民生的项目、一次次互利共赢的合作,慢慢积累起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铁锤简科 incentive-icons
铁锤简科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569文章数 5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