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同行评审濒临崩溃!一篇审稿报告450美元?科学家不再愿意「用爱发电」

0
分享至


新智元报道

编辑:英智

【新智元导读】一天近1000欧元的报酬,依然难以找到足够的专家来评审项目。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顶级资助机构面临的现实困境。当金钱激励都开始失灵,同行评审这个系统,是不是真的病入膏肓了?

智利的超大望远镜上有一台名叫MUSE的设备,能让研究人员探测最遥远的星系。

它非常抢手,以至于在十月至次年四月的观测季中,全球科学家申请的使用总时长超过了3000小时。

问题来了:这相当于379个通宵的工作量,而观测季总共只有七个月。

就算MUSE是台宇宙时光机,时间也完全不够用。

以往,管理这台望远镜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会组织专家团,从海量申请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项目。

但随着申请书的爆炸式增长,专家们也渐渐不堪重负。


因此,ESO在2022年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把评审工作下放给申请者

也就是说,任何团队想申请使用望远镜,就必须同时帮忙评审其他竞争对手的申请方案。

这种「申请者互评」的模式,正成为解决同行评审领域劳动力短缺的一个热门方案。


如今,学术论文越来越多,期刊编辑们叫苦不迭,因为想找人帮忙审稿正变得越来越难。

ESO这样的资助机构,也同样在为找不到足够的评审专家而发愁。

这个系统压力山大的后果是什么呢?

  1. 研究质量下滑:许多人指出,现在一些期刊上出现了质量低劣、甚至错误百出的研究,这说明同行评审没能把好质量关。

  2. 创新想法被埋没:也有人抱怨,现有评审流程过于繁琐死板,导致一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好点子拿不到资助。

说实话,这些问题早就存在了。

同行评审从诞生起,就一直被批评效率低下、搞小团体、充满偏见。


数据显示,大家的不满情绪正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后,论文数量井喷,进一步加剧了系统的压力。

为了解决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各种新方法,比如给审稿人付报酬,或者提供更清晰的评审指南等。

但也有一些更激进的声音认为,同行评审这个系统已经病入膏肓,变得不可信赖。

他们建议,应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革,最极端的想法甚至是——干脆完全废除它


历史比想象的要短

尽管人们认为,同行评审是科学事业的基石,但今天的评审模式,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才在各大期刊和资助机构普及开来。

在此之前,稿件的评审方式远没有那么规范。

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史学家Melinda Baldwin研究了学术界同行评审制度的发展,她指出,当时有些期刊会采用外部评审,但更多的期刊编辑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依赖一小撮核心学术专家的意见来决定发表什么。

但随着政府对科研的公共投入大幅增加,论文数量也随之激增。

这促使所有期刊的编辑都开始转向外部评审,以免少数核心专家被海量稿件压垮。

即使今天,外部评审也远非一个统一的标准,它更像是一个五花八门的检查和筛选方法的集合,在不同期刊、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资助机构之间都存在差异。

这个在20世纪末期形成的体系,如今正面临着类似的危机:稿件太多,而审稿人太少

科研体系产出的论文越来越多,但审稿人的储备库似乎增长得不够快。

在2024年的调查中,约3000名受访者里有一半的人表示,过去三年收到的审稿邀请变多了。


激励专家们「用爱发电」?

无论是科研资助机构还是学术期刊,都在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激励研究人员承担更多的审稿工作,并更快地提交评审意见。

尝试一:非金钱激励

一些期刊尝试过公开展示自己的审稿周期,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审稿时间,不过效果主要体现在资深研究人员身上。

另一些期刊则为高产的审稿人设立奖项,但有证据表明,这种奖励反而可能导致获奖者在次年减少审稿量。

还有一个思路是改革科研评估体系。

Springer Nature在今年四月对超过6000名科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

  • 70%的人希望他们所做的同行评审工作能被纳入自己的业绩评估中。

  • 但目前只有50%的人表示其所在机构确实这么做了。


尝试二:付费审稿(一场持久的辩论)

终极的激励措施或许是金钱。关于是否应该向审稿人付薪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正反双方观点鲜明。

  • 支持方认为:这是对审稿人所付出劳动和价值的公平体现。心理学家Balazs Aczel和同事在2021年估算,仅在2020年,全球审稿人就无偿工作了超过1亿小时。如果按学者的平均工资计算,这份贡献价值数十亿美元。

  • 反对方则警告说:付费可能会带来利益冲突和不良激励(比如为了拿钱而草草了事),并且他们指出,大多数学者表示,审稿本就是他们带薪工作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怨恨为商业出版社提供免费劳动,而后者却借此牟利。

科学诚信顾问James Heathers强烈地表达了这一点。

他在2020年发博客称,他只接受学会、社区或其他非营利性期刊的无偿审稿邀请。

至于那些大型商业出版社,他会开出一张450美元的发票

他现在开玩笑说,虽然商业出版社的邀请确实没了,但来自非营利机构的邀请却大幅增加了。

付费实验的真实结果

今年,两家期刊公布了付费审稿实验的结果,效果却截然不同。

实验案例1:《重症监护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该期刊为每份审稿报告提供250美元

这项由加拿大政府资助的试验表明,付费确实让审稿人更愿意接受邀请(邀请接受率从48%微升至53%),审稿周期也从12天略微缩短到11天,审稿质量则没有明显变化。

该期刊副主编、加拿大女王大学的重症监护医生David Maslove表示,期刊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长期维持付费审稿

实验案例2:《生物学开放》(Biology Open)

相比之下,英国剑桥的非营利组织The Company of Biologists在其期刊《生物学开放》上进行的付费审稿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决定将该模式继续下去。

  • 付费金额:每份审稿报告支付220英镑(约295美元)。

  • 回复时间:该期刊明确要求审稿人在4天内给出初步回复,以便编辑能在稿件提交后的一周内做出接收或拒绝的决定。

  • 惊人效果:在试验中,所有稿件都在7个工作日内得到了初步决定,平均处理周期仅为4.6个工作日,而之前标准的审稿流程需要38天。

期刊主编Alejandra Clark表示,编辑部一致认为审稿质量得到了保证。

一些科研资助机构也同样在为寻找评审专家而发愁。

「想找到有时间、有能力、又愿意评估我们项目申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难。」德国基金会Volkswagen Foundation负责人Hanna Denecke说。

这种情况是在他们为评审专家提供近1000欧元(约1160美元)一天报酬的情况下。

今年6月30日,在伦敦的一场会议上,英国多家资助机构宣布了一项成功试验。

结果显示,这种模式评审经费申请的速度可以比传统流程快一倍


为了打消人们关于「评审人可能会对竞争对手给出负面评价」的顾虑,试验将申请书分成了不同的小组。

评审人只需评审自己小组之外的申请书,因此无法影响自己项目获批的几率。

大众基金会青睐DPR模式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将决策权从资深和地位稳固的科学家手中分散出去。

这些资深专家有时就像守门人,可能会把其他人挡在门外。

真正的出路:扩大评审队伍

在申请数量激增的重压下,一些资助机构开始采取所谓的需求管理措施,例如规定某项经费只考虑一所大学提交的一份申请。

但伦敦大学学院的信息专家Stephen Pinfield指出,这只是把评审的负担转移到了别处。

归根结底,要解决资助机构和期刊面临的劳动力问题,最具推广价值的方案是扩大评审专家的队伍


需要评审的论文增长主要来自新兴科研国家,而评审专家却往往还是从西方那些资深的学术专家小圈子里挑选。

期刊编辑们很自然地会倾向于邀请那些他们认为活干得好、又能按时提交报告的审稿人。

如果贸然扩大邀请范围,最终可能会收到质量较低或不够准确的评审意见。

另一个流行的想法是联合评审,让一位资深学者与一位青年研究人员结对合作。

这种方式既能引入新的评审力量,又能同时对新人进行培训,一举两得。

要让评审更高效,并同时提升质量,一个方法是给评审人提供一系列明确的问题去回答。

这种形式被称为结构化同行评审(Structured Peer Review)

方法一:结构化评审

2022年8月,爱思唯尔进行了一项试点,要求旗下220种期刊的评审人在评估论文时回答9个具体问题。他们发现:

  • 评审人之间的一致性有所提高:与试验开始前相比,在使用结构化评审后,两位评审人在最终建议上(例如,数据分析是否正确、实验是否恰当)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更高了。

  • 但一致性依然不高:即便如此,达成一致的比例也仅从试验前的31%上升到了41%。

目前,爱思唯尔已在旗下超过300种期刊中采用结构化评审。


提问的方式似乎还有助于暴露评审人的知识短板。

在这种模式下,评审人更愿意主动承认某些技术环节(如统计或建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建议由其他专家来把关。

方法二:提升透明度

那些推动同行评审系统更加透明化的人士也认为,此举同样可以提升评审质量。

他们鼓励期刊采取两种做法:

  1. 将评审报告与最终发表的论文一同公布。

  2. 鼓励评审人在报告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支持者认为,这样做可以提升评审报告的地位,从而鼓励更多人愿意撰写评审意见。

Stephen Pinfield也同意公开评审意见可以提升质量:「如果评审人知道自己的评审意见会被公之于众,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努力确保评审的质量过硬。」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457-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S刚宣布复出,不到24小时,恶心的事情发生了,被质疑借姐复出

小S刚宣布复出,不到24小时,恶心的事情发生了,被质疑借姐复出

甜柠聊史
2025-09-15 20:18:49
猛增2000%!美国“无法接受”,这家中国神秘企业实在太“狂”了

猛增2000%!美国“无法接受”,这家中国神秘企业实在太“狂”了

法老不说教
2025-09-15 15:25:04
英国《经济学人》:中国正在快速抛弃美元!这不是跟风是自保

英国《经济学人》:中国正在快速抛弃美元!这不是跟风是自保

户外钓鱼哥阿旱
2025-09-15 11:34:13
港媒爆料赵雅芝日子挺苦的,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71岁还不能老!

港媒爆料赵雅芝日子挺苦的,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71岁还不能老!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5-07-05 09:37:33
大巴黎总监回应多纳鲁马离队:他要求的薪水不匹配现在的标准

大巴黎总监回应多纳鲁马离队:他要求的薪水不匹配现在的标准

雷速体育
2025-09-16 01:20:27
林彪身亡后,毛主席不想再见江青,汪东兴:只要您下令,我就敢拦

林彪身亡后,毛主席不想再见江青,汪东兴:只要您下令,我就敢拦

帝哥说史
2024-09-18 20:10:02
来势汹汹,四国战机参战,俄军全歼罗马尼亚精锐,北约被摆了一道

来势汹汹,四国战机参战,俄军全歼罗马尼亚精锐,北约被摆了一道

历来纵横
2025-09-15 23:26:58
不忍直视!阿根廷国脚麦卡利斯特遭遇恐怖飞铲

不忍直视!阿根廷国脚麦卡利斯特遭遇恐怖飞铲

星耀国际足坛
2025-09-15 12:23:58
33岁王蔷将时隔一年重返职业赛场,目前世界排名916位

33岁王蔷将时隔一年重返职业赛场,目前世界排名916位

懂球帝
2025-09-15 18:19:08
持C1证有福了!2025年10月起,只需210元,二轮、三轮、四轮车都能驾驶,上路不罚不扣

持C1证有福了!2025年10月起,只需210元,二轮、三轮、四轮车都能驾驶,上路不罚不扣

电动车小辣椒
2025-09-15 07:08:47
坎波斯:多纳鲁马所要求的薪水是过去巴黎的标准,而非现在的

坎波斯:多纳鲁马所要求的薪水是过去巴黎的标准,而非现在的

懂球帝
2025-09-16 01:19:53
炸了炸了!正式签约神经病MVP!

炸了炸了!正式签约神经病MVP!

技巧君侃球
2025-09-15 23:57:26
李嗣镕:我很期待在中超登场;长得帅没给我造成压力

李嗣镕:我很期待在中超登场;长得帅没给我造成压力

懂球帝
2025-09-15 09:18:07
美国,这太可怕了吧!

美国,这太可怕了吧!

新民周刊
2025-09-15 11:21:05
结婚化债风吹到上海!有女生要求对方提供200万彩礼和2000万住房

结婚化债风吹到上海!有女生要求对方提供200万彩礼和2000万住房

明月杂谈
2025-09-14 15:22:24
辛芷蕾与前经纪人梁婷和解,两人曾对簿公堂,梁婷:我对你爱恨交织

辛芷蕾与前经纪人梁婷和解,两人曾对簿公堂,梁婷:我对你爱恨交织

鲁中晨报
2025-09-15 18:35:07
善恶终有报,曾经在求职节目里咄咄逼人的老板,如今竟沦落成这样

善恶终有报,曾经在求职节目里咄咄逼人的老板,如今竟沦落成这样

白面书誏
2025-07-21 13:42:49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有凤Talk
2025-09-13 11:14:31
关税战惨败,特朗普施压34国对华加税100%,第一个“出头鸟”来了

关税战惨败,特朗普施压34国对华加税100%,第一个“出头鸟”来了

叮当当科技
2025-09-14 20:09:04
忍耐1天,解放军增兵南海,日本导弹覆盖北京,不准中国建保护区

忍耐1天,解放军增兵南海,日本导弹覆盖北京,不准中国建保护区

策略述
2025-09-15 15:39:42
2025-09-16 01:31:00
新智元 incentive-icons
新智元
AI产业主平台领航智能+时代
13452文章数 661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时尚
数码
手机
健康
教育

日常穿衣其实一点都不难,看看这些气质女性,穿得大方高级

数码要闻

CASETiFY推出iPhone 17系列手机壳:晶釉手机壳亮相

手机要闻

魅族 22 发布!超窄边框+白色面板,「煤油」们会满意吗?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教育要闻

“虚拟第三学期”收官!你解锁了哪些宝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