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对你设防。”
丈夫的誓言犹在耳边,身为女警的林宛君,却在他上锁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份她毫不知情的遗嘱。
十八年的丁克约定,十八年的恩爱不疑,在这份诡异的遗嘱面前,即将被一个无法想象的秘密,彻底撕碎。
01
林宛君的生活,像一杯泡了很久的茶,茶色沉静,味道醇和,但也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寡淡的凉意。
她今年四十二岁,是川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老警员。
警队里的年轻人都喊她“林姐”,语气里有尊敬,也有一丝敬畏。
因为林宛君办起案子来,那股不要命的劲头,和看穿人心的毒辣眼光,比很多男警察还要厉害。
可褪下那身藏蓝色的警服,回到家里,她就变回了张建国的妻子。
张建国是她的丈夫,川南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副教授,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话温文尔雅,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
他看她的眼神,永远是温柔的,带着欣赏和一点点心疼。
他们是大学同学,从校服到婚纱,至今已经结婚十八年。
十八年,足够让很多爱情在柴米油盐中消磨殆尽,但他们似乎是个例外。
他们是朋友和同事眼中的模范夫妻,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他们也是这个时代里,比较早的一批“丁克”家庭。
年轻时,林宛君的工作太忙,经常没日没夜地出现场、搞侦查。
张建国则醉心于他的学术研究,天天泡在图书馆和故纸堆里。
“咱们就这么过一辈子二人世界,也挺好。”张建国曾经这样握着她的手说,“我不想让孩子来分担你对我的爱,也不想让你本就辛苦的人生,再多一份牵挂。”
林宛君当时听了,感动得一塌糊涂。
她觉得,自己嫁给了世界上最懂她、最爱她的男人。
于是,“不要孩子”就成了他们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一个牢不可破的盟誓。
这些年,他们也确实把日子过成了诗。
没有孩子的哭闹和补习班的烦恼,他们的生活从容而精致。
他们住在大学分的家属院里,一套一百二十平的三居室,被林宛君收拾得一尘不染。
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还有一间,被他们改造成了影音室。
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喜欢看老电影,喜欢在周末的午后,一人一本书,一壶茶,安安静静地待一下午。
张建国的工资不算高,林宛君的收入也只是公务员水平,但因为没有养育孩子的巨大开销,他们的生活显得格外宽裕。
他们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一次,国内的名山大川,几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林宛君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大概是所有女人都会羡慕的样子。
有体面的工作,有儒雅的丈夫,有稳定而富足的生活。
可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她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偶尔也会有一丝空落落的感觉。
她会下意识地摸摸自己平坦的小腹,然后自嘲地笑笑,觉得自己是中年危机,想多了。
她拥有的一切,已经足够好。
她应该满足。
02
那个周六的下午,阳光很好。
张建国被学校临时叫去开一个学术研讨会,林宛君一个人在家。
她难得有这样一个清闲的下午,便想着把丈夫那间乱糟糟的书房,彻底整理一下。
张建国的书房,是这个家里唯一“脏乱差”的角落。
书籍和期刊论文,从书架上一直堆到地板上,书桌上更是摞起了几座“大山”。
林宛君一边无奈地笑着,一边挽起袖子,开始了这个浩大的工程。
她把书籍分门别类地重新上架,把散落的稿纸一一整理好,又用湿抹布,将书桌和书架擦拭得锃亮。
就在她清理书桌最底层的一个抽屉时,她的指尖,触碰到了一个硬硬的、方方正正的东西。
那个抽屉,平时是锁着的,放着张建国一些比较重要的证件和文稿。
今天或许是走得急,他忘了上锁。
林宛君有些好奇,便将那东西拿了出来。
那是一个很旧的牛皮纸档案袋,已经有些年头了,边角都起了毛。
档案袋没有封口,她很轻易地就打开了。
里面,是一份用订书机装订好的文件。
当林宛-君看清首页上那两个用三号宋体加粗打印的、黑洞洞的大字时,她的心,没来由地咯噔了一下。
那两个字是:
遗嘱。
林宛君愣住了。
遗嘱?
张建国什么时候立了遗嘱?她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他们是夫妻,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财产和身后事,不都应该是两个人一起商量着办的吗?
为什么要背着她,偷偷地立一份遗嘱?
一股莫名的、不祥的预感,像一条冰冷的蛇,悄悄地爬上了她的后背。
作为一名刑警,她的职业本能,让她对任何“反常”的事情,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而这份突然出现的、她毫不知情的遗嘱,就是最大的反常。
她没有立刻打开看里面的内容。
她只是把那份文件重新放回档案袋,塞回抽屉的最深处,然后将一切恢复原样,仿佛自己从未发现过。
但她的心,已经乱了。
一下午,她都有些心神不宁。
擦地的时候,差点滑倒。
浇花的时候,水洒了一地。
那个写着“遗嘱”的牛皮纸袋,像一个幽灵,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她不断地安慰自己,也许,这只是丈夫未雨绸缪,是现代人法律意识强的表现。
也许,里面的内容,只是常规的财产说明,受益人也理所应当的是她。
可她越是这么想,心里的不安就越是强烈。
因为她太了解张建国了。
那是一个心思细腻,甚至有些多愁善感的男人。
如果这只是一份普通的法律文件,他绝对会第一时间告诉她,甚至会拉着她一起商量里面的条款。
他绝不会这样,偷偷地藏在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一藏就是好几年。
这里面,一定有事。
一定有她不知道的,天大的秘密。
03
傍晚,张建国开完会回来了。
他看起来心情不错,手里还提着林宛君最爱吃的那家店做的烤鸭。
“老婆,我回来了。今天会开得顺利,几个老教授都夸我上次的论文写得好。”他一边换鞋,一边笑着说。
“是吗?那挺好的。”林宛君从厨房里走出来,接过他手里的烤鸭,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和往常一样。
“咦,你把我书房收拾了?”张建国走进书房看了一眼,有些惊讶,“哎呀,辛苦你了,那么乱,改天我自己弄就行的。”
“没事,我闲着也是闲着。”林宛君低着头,假装在摆弄盘子。
“那我那个放证件的抽屉,你没动吧?”张建国看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林宛君的心,猛地一紧。
“没,我看到是锁着的,就没动。”她撒了谎,这是她十八年来,第一次对丈夫撒谎。
“哦,那就好。”张建国松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钥匙,走过去“咔哒”一声,把抽屉锁上了。
他这个细微的动作,和那声轻微的落锁声,像一把小锤子,狠狠地敲在了林宛君的心上。
晚饭的时候,气氛有些微妙。
张建国似乎察觉到了妻子情绪不高,不停地给她夹菜,讲着会上发生的趣事。
林宛君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味同嚼蜡。
她好几次都想开口,想直接问他:“你抽屉里那份遗嘱,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话到嘴边,又被她咽了回去。
她不知道该怎么问。
她怕一问出口,那个她努力维持了十八年的、完美和谐的家庭表象,就会像鸡蛋壳一样,瞬间破碎。
就在这时,张建国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然后拿着手机,走到了阳台上,还顺手关上了阳台的门。
这个举动,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他们之间,从来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电话。
林宛君坐在饭桌旁,看着丈夫在阳台上那个模糊的背影。
她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只能看到他不停地点头,语气似乎有些无奈,又有些歉疚。
过了好几分钟,他才挂了电话,走回来。
“谁啊?”林宛君装作随意地问。
“哦,我姐。”张建国坐下来,脸色有些不自然,“没什么事,就问问我们最近怎么样。”
又是谎言!
林宛君的心,一点点地往下沉。
张建国的姐姐张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
一个典型的市井妇人,嗓门大,控制欲强。
这些年,因为他们夫妻俩不要孩子的事,张兰没少给他们脸色看,话里话外,总是在指责林宛君“占着茅坑不下蛋”,耽误了他们老张家“传宗接代”。
如果是张兰打来的电话,张建国的表情绝不会是这样。
他会是烦躁的,是厌恶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带着一丝……心虚。
一顿饭,在沉默和猜忌中,终于吃完了。
晚上躺在床上,两人背对着背,谁也没有说话。
林宛君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丈夫平稳的呼吸声,但她觉得,这个同床共枕了十八年的男人,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陌生。
那个牛皮纸袋里的秘密,像一根毒刺,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里。
她开始失眠。
她开始下意识地观察丈夫的一举一动。
她发现,他最近去阳台打电话的次数,明显变多了。
他手机的屏保,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一张她没见过的风景照。
他甚至开始有了手机不离身的习惯,就连上厕所,都要把手机带进去。
这些反常的细节,在以前,她或许根本不会在意。
但现在,在“遗嘱”这个巨大的阴影下,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放大,变成了他可能背叛了她的佐证。
林宛君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猜忌折磨疯了。
她是一名刑警,她习惯了掌控全局,习惯了让一切真相都无所遁形。
可现在,她却在自己的婚姻里,成了一个看不清真相的、最无助的受害者。
04
又一个周末。
压抑的气氛,在家里持续发酵。
张建国似乎也察觉到了妻子的变化,他变得比以前更加殷勤,更加小心翼翼。
他会主动包揽所有的家务,会买她最喜欢的花,会说很多温柔体贴的话。
可他越是这样,林宛君心里的怀疑就越是深重。
她觉得,他的这些行为,都像是在掩饰,像是在弥补一种巨大的亏欠。
这天上午,张建国说他要去学校图书馆查点资料,中午不回来吃饭了。
他走后,林宛君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发了很久的呆。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可她却觉得,整个屋子都冷冰冰的。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一次投向了那间书房。
那扇紧闭的房门背后,仿佛藏着一个能吞噬一切的黑洞。
她站起身,像个梦游者一样,缓缓地走了过去。
她知道丈夫的备用钥匙放在哪里,在玄关的一个储物罐里。
这个秘密,是他们爱情甜蜜时,他亲口告诉她的。
他说:“这个家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对你设防。”
现在想来,这句话,是多么的讽刺。
她拿到了钥匙,手心里全是冷汗。
她的脑海里,有两个小人在疯狂地打架。
一个穿着警服的小人,在声色俱厉地对她说:“林宛君!你是一名人民警察!你要理智!你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私自窥探他人的秘密,是违法的!”
另一个披头散发、满脸泪水的小人,则在歇斯底里地尖叫:“他是你的丈夫!你们约定了要相守一生!他背着你藏着秘密,他背叛了你!你必须知道真相!否则你会被逼疯的!”
理智与情感,在进行着激烈的交战。
作为一名警察,她知道,她此刻最应该做的,是冷静,是寻找证据,而不是像一个泼妇一样,用这种方式去求证。
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深爱了丈夫十八年,却突然发现自己可能一直活在巨大谎言里的女人,她又迫切地想要知道,张建国到底在隐瞒什么。
这些年的种种恩爱和誓言,是否都是假的?
那个看似完美的“丁克”约定背后,又到底埋藏着怎样不堪的真相?
这些问题,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的内心。
她觉得自己正站在一个悬崖边上,往前一步,可能是万劫不复的真相。
退后一步,则是要在无尽的猜忌和折磨中,度过余生。
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
她用颤抖的手,将钥匙插进了书房门的锁孔里。
“咔哒。”
门开了。
她又用同样的钥匙,打开了那个她再熟悉不过的书桌抽屉。
那个黄色的牛皮纸档案袋,正静静地躺在最下面,像一个等待被开启的潘多拉魔盒。
林宛君深吸一口气,将它拿了出来。
这一次,她没有再犹豫。
她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她撕开了那个陈旧的档案袋,抽出了里面那份决定着她后半生命运的文件。
纸张很厚,带着一股油墨和时光混合的味道。
她的目光,跳过了那些繁琐的法律条文和格式化的开头,像一把最精准的手术刀,直直地切向了最核心的部分——财产的继承与分配。
当她的视线,聚焦在那几行用打印机打出来的、冰冷而清晰的文字上时,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窗外的阳光,瞬间失去了温度。
屋子里,只剩下她自己那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急促的,仿佛下一秒就要停止的呼吸声。
她的瞳孔,在看清那段文字的瞬间,猛然收缩成了一个最危险的针尖。
整个人,如遭雷击,僵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