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被拐到偏远山村7年,警察赶到,她抱着土炕哭:不要抓俺男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名、地名均为化名,部分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

"你们不能带走他!"

女人死死抱着破旧的木门,泪水模糊了双眼。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山村口音,完全不像曾经的省城校花。

"同志,我们是来救你的,你是刘雅。"警察耐心劝说。

"我不认识什么刘雅!我是王大山的婆娘!"

围观的村民面面相觑,那个曾经失踪的大学生,如今却用尽全身力气保护着一个哑巴男人。



01

2016年3月15日,春寒料峭。

省城师范学院的梧桐叶刚刚冒出嫩芽,校园里却因为一个人的失踪而笼罩在阴霾中。

刘雅,这个21岁的校花,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她是学校最亮眼的存在。担任校学生会主席,连续三年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专业成绩年级第一。更难得的是,她并非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校园文艺晚会上,她的古典舞《洛神赋》惊艳全场;辩论赛上,她的口才让对手甘拜下风;就连平时走在校园里,都有种说不出的优雅气质。

刘雅的家境殷实。父亲是省城一家大型国企的副总经理,母亲在市教育局工作。独生女儿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按照父母的规划,她毕业后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去知名企业,总之前程似锦。

可这一切,都在那个春日的下午戛然而止。

"雅雅那天早上还在宿舍里和我们讨论毕业论文的选题。"刘雅的室友小丽红着眼睛对警察说,"她说下午要去市里参加一个公益组织的面试,可能会晚点回来。"

根据小丽的回忆,刘雅那天穿着一件米白色的毛衣,配着深蓝色的牛仔裤,背着她最喜欢的那个帆布包。临走前还对着镜子整理了头发,说这次面试很重要,是个关于山区教育扶贫的项目。



"她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想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做些什么。"小丽抹着眼泪继续说,"前段时间她还在网上查询贫困山区的资料,说毕业后想去支教。"

监控录像显示,当天下午1点30分,刘雅从学校南门走出,步伐轻快。2点15分,她出现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路口,正在和一个中年男子说话。男子身材不高,穿着普通的灰色夹克,从监控角度看不清面容。

这是刘雅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中。

警方立即展开搜寻。刘雅的父母赶到学校,母亲王梅哭得昏了过去,父亲刘建国虽然强装镇定,但颤抖的双手暴露了内心的恐慌。

"我女儿平时很乖的,从来不会去危险的地方。"刘建国对着镜头说,声音嘶哑,"她说要去面试,我们还很支持,没想到..."

警方调动了大量警力。省城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甚至附近的山林河流,都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刘家悬赏50万寻人,消息一出,各种线索蜂拥而至,但大多都是虚假信息。

媒体也加入了寻人队伍。"校花失踪,警方悬赏寻人"的标题连续几天占据各大新闻头条。刘雅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在电视台滚动播出。那张照片是她参加学校评选时拍的,笑容灿烂,青春洋溢,看得人心疼。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刘雅的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寻人队,拿着她的照片在省城各处张贴寻人启事。网友们也在各大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转发消息,祈祷她平安归来。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却在一点点消失。

警方找到了那个与刘雅交谈的中年男子的一些线索。据目击者描述,这人看起来四十多岁,说话带着外地口音,自称是某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他约刘雅在火车站附近见面,说是要带她去看一个关于山区教育的项目现场。

"我们当时就觉得有些奇怪。"火车站附近一家小店的老板回忆,"那个男的一直在打电话,说什么'人已经到了'、'马上出发'之类的话。那个女学生看起来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跟着他走了。"

监控显示,两人一起进入了火车站,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售票记录中都找不到刘雅的身份信息。这让警方怀疑,她可能是被强迫上了某趟列车。

失踪案发生一个月后,警方收到一条重要线索。有人举报在省际长途车上看到过一个昏迷的女孩,被两个男子搀扶着。时间正好是刘雅失踪的当天傍晚。

顺着这条线索,警方查遍了周边几个省份的长途车记录,但由于当时很多班车管理混乱,购票实名制执行不严,线索再次中断。

刘雅的父母不放弃。他们请了私人侦探,在各大媒体上刊登寻人广告,甚至亲自跑到可能的目的地寻找。刘建国辞去了公司的工作,专门负责寻女。王梅也请了长假,每天以泪洗面。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刘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雅雅是我们的全部,没有她,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案件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失踪案之一。电视台制作了专门的寻人节目,请来了专家分析案情。网上也出现了各种猜测:有人说刘雅可能遇到了人贩子,被卖到了偏远山区;有人认为她可能被绑架勒索;还有人猜测她是自己离家出走,想要体验不同的生活。

但无论哪种猜测,都找不到实质性的证据。

时间慢慢过去,关注度也在下降。媒体转向了其他新闻,网友们也开始遗忘。只有刘雅的父母,还在执着地寻找着女儿的踪迹。

2017年,刘雅失踪一周年。父母在省城最大的广场上举办了祈福活动,希望女儿平安。现场来了很多热心市民,大家一起为刘雅祈祷。

2018年,案件被列入长期悬案。警方表示不会放弃调查,但实际上已经没有新的进展。

2019年,刘雅的父母头发都白了。他们开始频繁出入各大寺庙,祈求佛祖保佑女儿平安。



2020年,2021年,2022年...

日子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刘雅失踪案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除了她的父母,似乎整个世界都遗忘了这个曾经优秀的女孩。

谁也没想到,在距离省城300公里外的一个偏远山村里,一个叫做"王大山媳妇"的女人,正过着与刘雅完全不同的生活。

02

青石村位于大山深处,是个只有不到300人的小山村。

这里山路崎岖,交通闭塞。最近的镇子也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子显得有些凋敝,很多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已经有些年头了。

王家在村子的最东头,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

王老汉今年65岁,老伴儿早年去世,留下他和儿子王大山相依为命。王大山从小就是个聋哑人,今年30岁了还没娶媳妇。不是没人说媒,而是一听说男方是个哑巴,姑娘们都摇头。

王家的房子是村里最破的几户之一。三间土坯房,屋顶用的还是石棉瓦,一到雨天就漏水。院子里坑坑洼洼,养着几只瘦骨嶙峋的鸡。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王老汉种的几亩玉米地,一年收入不到三千元。

就是这样一户人家,在2016年的春天,突然多了个女人。

村民们最先发现异常的是邻居李大婶。那天早上她起来喂鸡,听到王家院子里传来女人的呜咽声。

"咋了这是?"李大婶好奇地趴在墙头往里看。

只见王家院子里坐着个年轻女人,头发散乱,衣服也有些脏。她抱着膝盖蜷缩在角落里,一边哭一边说着什么,但声音很小,听不清在说什么。



王大山站在一边,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虽然不能说话,但能听见声音。看到女人哭泣,他显得很紧张,想上前安慰却又不敢靠近。

"王老汉!王老汉!"李大婶喊了几声。

王老汉从屋里出来,看到李大婶正盯着院子里看,脸色有些不自然。

"这...这是咋回事?"李大婶指着女人问。

王老汉搓着手,有些支吾:"这...这是我给大山找的媳妇。"

"找的媳妇?"李大婶眼睛瞪得老大,"从哪儿找的?看起来不像咱这一带的人啊。"

"外地的。"王老汉简单地回答,然后转身进了屋,显然不想多说。

这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议论纷纷,大家都知道王家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钱娶媳妇?而且这女人看起来很年轻,怎么会嫁给一个哑巴?

"肯定是买来的。"村里的老光棍张三郎酸溜溜地说,"王老汉平时抠搜得很,原来是攒钱买媳妇呢。"

"买媳妇现在不是犯法吗?"年轻一些的村民小声议论。

"犯什么法?"村长老刘摆摆手,"咱们山沟里,哪个男人不是这样娶媳妇的?只要女方愿意,就不算犯法。"

确实,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男人娶媳妇困难是个普遍问题。村里好几个光棍汉都是花钱从外地"介绍"来的媳妇。时间久了,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这个女人确实有些特别。

首先是她的长相。即使现在蓬头垢面,也能看出底子很好。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和村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女人完全不同。

其次是她的衣着。虽然已经很脏了,但那件毛衣的质地一看就不便宜。脚上穿的运动鞋也是名牌,在这个连双像样布鞋都舍不得买的村子里,显得格外显眼。

最奇怪的是她的精神状态。女人经常自言自语,说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有时候会突然大哭,有时候又会发呆很久。村医老赵看过后,摇摇头说可能是受了刺激。

"她脑袋后面有个包,应该是撞到过什么硬东西。"老赵对王老汉说,"可能影响了记忆,需要慢慢调养。"

王老汉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女人想起什么,到时候闹着要回家,那可就麻烦了。

女人刚来的时候确实很不安分。她经常在院子里转圈,像个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有几次趁王家人不注意,她还试图往村外跑。

但村子就那么大,她能跑到哪里去?每次都是被村民"好心"地劝回来。

"妹子,外面山高路险的,你一个女人家往哪儿跑?"李大婶总是这样劝她,"王家虽然穷点,但大山这孩子心眼好,不会亏待你的。"

女人听到这些话,眼中总是闪着恐惧的光芒。但她似乎真的想不起什么,只能无助地摇头。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人渐渐安静下来。她不再试图逃跑,而是开始帮着做一些家务。虽然动作很笨拙,但至少愿意尝试。

王大山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媳妇"既好奇又小心。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心地善良。看到女人害怕,他总是保持距离,生怕吓到她。晚上睡觉,他甚至主动睡到了柴房里,把屋子让给女人。

这样的体贴让女人渐渐放下了戒心。她开始观察这个沉默的男人,发现他虽然不能说话,但眼神很温和,从来不做任何冒犯的行为。

王老汉虽然是花钱"买"来的这个媳妇,但对她也还算客气。毕竟是给儿子娶的媳妇,怎么也得留住才行。他总是叮嘱王大山要对女人好一点,不能让她再跑了。

春天变成了夏天,女人也逐渐适应了山村的生活。她学会了生火做饭,学会了喂鸡喂猪,甚至还学会了几句当地的方言。

村民们渐渐接受了她的存在,开始称呼她为"大山媳妇"。她也开始回应这个称呼,仿佛这就是她原本的身份。

"大山媳妇人不错,勤快着呢。"李大婶经常这样夸奖她,"王家这回可算是娶到好媳妇了。"

确实,女人很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王老汉的衣服总是洗得很干净,王大山也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更重要的是,她和王大山的关系在慢慢改善。两人开始有了交流,虽然王大山不能说话,但他们发明了一套简单的手语。王大山指指天空,女人就知道他在说天气;王大山做个吃饭的动作,女人就知道他饿了。

这样的日子虽然贫穷,但却有种说不出的温馨。

女人偶尔还是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梦里有很多她不认识的人,有漂亮的房子,有她从未见过的东西。但梦醒之后,她总是记不清梦到了什么,只是隐隐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可能是想娘家了吧。"李大婶这样安慰她,"女人嫁了人,总是会想娘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

女人点点头,虽然她根本想不起自己的"娘家"在哪里,甚至不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当别人问她的时候,她总是茫然地摇头。

王老汉告诉大家,她叫小芳,是他从邻省一个贫困山区找来的。那边的人生活困难,愿意嫁到这边来。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很合理,大家也就不再追问了。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山村里,外界发生的事情很少传到这里。即使有人看到过寻人启事,也不会把那个精致的女大学生和眼前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联系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女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了一种奇怪的安全感。虽然生活贫苦,但至少不用再担心未知的恐惧。

王大山也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他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经常露出笑容。有了"媳妇"的陪伴,他干活都比以前有劲了。

秋天来了,山里的景色很美。女人第一次看到满山的红叶,惊喜得像个孩子。王大山看到她开心,自己也跟着高兴,拉着她的手在山里转了很久。

那一刻,他们真的像是一对普通的夫妻,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

03

2016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十月底,山里就开始下雪了。王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到处漏风。女人生平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寒冷。

"这可咋办?"王老汉看着屋里的雪花,愁得直挠头,"家里没钱修房子,这冬天可咋过?"

女人虽然不记得自己的过去,但她有种强烈的感觉,自己以前从没过过这样的日子。看着破烂的房子,她心里涌起一阵说不出的委屈。

但很快,她就被王大山的行为感动了。

这个沉默的男人开始想方设法为她遮风挡雪。他用塑料布把最大的漏洞堵上,用稻草把墙缝塞紧。他还把自己最厚的棉衣给她穿,自己却只穿着单薄的外套。

"大山,你穿这么少不冷吗?"女人用生疏的手语问他。

王大山笑了笑,做个手势表示自己不冷。但女人看到了他发紫的嘴唇和颤抖的身体。

那天夜里,女人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把棉衣还给王大山,然后示意两人可以共同取暖。

王大山先是一愣,然后脸红得像个孩子。他激动得不知所措,但又不敢冒犯。最后,两人隔着一定距离躺在同一张床上,彼此的体温温暖着对方。

从那时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冬天是农村最闲的季节,两人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王大山开始教女人更复杂的手语,而女人则教王大山一些她"无意中"会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英语单词,比如优美的诗句。

"她咋会这些?"村民们很好奇,"看起来挺有文化的样子。"

王老汉总是解释说,女人以前在县城打过工,见识比较广。这样的解释勉强说得过去,大家也就不再深究。

女人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她会知道这些东西?但每当她努力回忆的时候,脑袋就会隐隐作痛,只好作罢。

春节到了,这是女人在山村度过的第一个新年。

王家虽然穷,但王老汉还是杀了一只鸡,买了点肉,准备过个像样的年。女人包的饺子特别好看,一个个都像工艺品一样精致。

"大山媳妇的手真巧。"邻居们纷纷夸赞,"这饺子包得比城里饭店的还好看。"

除夕夜,王家三口人围坐在小桌旁,虽然菜不多,但气氛很温馨。王老汉难得喝了几口酒,话也多了起来。

"大山啊,你终于有媳妇了,爹死也瞑目了。"老头子眼含热泪,"你们俩要好好过日子,明年最好能给我抱个孙子。"

王大山听了这话,害羞地低下了头。女人的脸也红了,她隐约觉得自己和王大山之间还差点什么,但说不清是什么。

正月过后,女人的肚子没有动静,王老汉有些着急。他找到村医老赵,询问是不是女人的身体有问题。

老赵检查后摇摇头:"身体没问题,可能是还没适应这里的水土。再说了,她脑袋受过伤,可能影响了一些功能,需要时间恢复。"

这话让王老汉更加小心翼翼地对待女人。他生怕她再出什么问题,到时候儿子又变成光棍。

春天又来了,女人在山村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里,她学会了所有农村妇女应该会的技能。春耕时节,她跟着王大山下地干活,虽然手上磨出了泡,但她从不抱怨。她还学会了养鸡养猪,把小小的农家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更重要的是,她和王大山的感情在这一年里稳步发展。两人从最初的陌生恐惧,变成了现在的相互依靠。王大山虽然不能说话,但他用行动证明了对她的爱。无论多累多苦,他总是抢着干重活;无论多饿,他总是把好吃的留给她。

女人也渐渐被这份真诚所感动。她开始主动关心王大山的生活起居,会在他劳作时送去热水,会在他疲惫时为他按摩肩膀。两人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

村民们看在眼里,都说王家娶了个好媳妇。

"看看人家大山媳妇,多贤惠。"李大婶经常这样夸奖,"王家祖上积德,才能娶到这样的媳妇。"

2017年的秋天,女人终于怀孕了。

当她发现自己月事没来的时候,心里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她让老赵给她检查,确认怀孕后,整个人都变了。

她开始对肚子里的小生命充满期待。每天都会轻抚着还很平坦的小腹,想象着孩子的模样。会像王大山一样老实本分吗?还是会像她一样...像她一样什么呢?她想不起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王大山得知消息后,激动得几天都睡不着觉。他围着女人转来转去,生怕她有任何闪失。以前的重活累活,现在都不让她碰了。

王老汉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他逢人就说要抱孙子了,整个人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

"这下好了,大山这一支算是有后了。"老头子感慨地说。

怀孕让女人的身份认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开始真正认为自己就是王大山的妻子,这里就是她的家。肚子里的孩子,更是把她和这个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那些偶尔出现的奇怪梦境,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她不再为想不起过去而烦恼,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小生命上。

2018年5月,女人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孩子很健康,哭声洪亮。王老汉抱着孙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王大山虽然不能说话,但脸上的笑容比什么都能说明他的心情。

女人看着怀里的孩子,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这是她的孩子,她和王大山的孩子。无论过去如何,现在她有了新的身份——一个母亲。

孩子的到来让这个贫穷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女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转,给他喂奶换尿布,教他说话走路。王大山更是把儿子当成心肝宝贝,一有空就抱着孩子玩。

村民们也都很喜欢这个孩子,经常过来看看。孩子聪明可爱,很快就成了全村的宠儿。

"这孩子长得真好,眼睛像他妈,鼻子像他爸。"大家都这样夸奖。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学会了叫"妈妈"和"爸爸",虽然王大山听不见,但看到儿子的口型,还是激动得不行。



2019年,2020年,2021年...

女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她完全融入了山村的生活,成了村里公认的好媳妇好母亲。她学会了当地的所有方言,说话的口音也变得和村里人一模一样。如果不是皮肤还比别人白一些,完全看不出她是外来人。

孩子也在健康成长。他活泼聪明,经常跟着村里的其他孩子到处玩耍。虽然家里穷,但在父母的疼爱下,他过得很快乐。

王大山这些年也有了很大变化。有了妻儿的他,干活比以前更加卖力。他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技术活,偶尔能接到一些零工,补贴家用。虽然生活依然贫困,但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女人偶尔还是会做一些奇怪的梦,但现在她已经不在意了。梦境中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虚幻的,只有眼前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她是王大山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这就足够了。

2022年,孩子已经四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村里没有学校,需要到镇上去读书。这让女人第一次萌生了离开村子的想法。

"要不我们一家搬到镇上去吧?"女人对王大山说,"这样孩子上学方便一些。"

王大山想了很久,最后摇了摇头。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在镇上生活,而且王老汉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村子。

"那就让孩子在村里再待两年吧,等到了必须上学的年龄再说。"女人妥协了。

她现在考虑问题完全站在这个家庭的角度,仿佛她从出生就是这里的一员。那个曾经优秀的大学生刘雅,已经完全消失在了她的记忆中。

2023年春天,平静的生活被突然打破了。

有陌生人开始在村里打听,询问是否有外来的女人。起初村民们还以为是来寻亲的,但后来发现这些人穿着制服,像是什么工作人员。

女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不安。她说不清这种不安来自何处,但直觉告诉她,这些人的到来可能会改变什么。

"大山,我们一家要永远在一起。"那天夜里,女人紧紧抱着王大山说。

王大山虽然听不见她的话,但能感受到她的紧张。他也紧紧拥抱着妻子,仿佛要把她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他们都没有想到,七年的平静生活即将结束,一个关于身份和记忆的残酷真相,正在向他们走来。

当警察推开王家院门时,看到一个面容沧桑的女人正在院里晾衣服。

通过DNA比对确认,她就是失踪7年的刘雅。

然而当警察要带走涉嫌拐卖的王大山时,刘雅却做出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反应—她死死抱着木门,用浓重的方言哭喊:"不要抓俺男人!他没犯法!"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坚称自己不认识什么刘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