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人事部通知我已被开除,临走问我股份多少,我笑着说:50%以上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总监,你的东西……收拾好了吗?”李雯的声音带着一丝程式化的惋惜,但眼底的锐利却藏不住。

林浩抬头,看着这位妆容精致的人事总监,平静地问:“我还有一些股权文件需要确认,你知道张总把它们放在哪里了吗?”

李雯愣了一下,随即职业性地笑了笑:“这个……离职流程里我们会处理的。您先收拾个人物品吧。”

林浩也笑了,那笑容很淡,像秋日湖面的一圈涟漪:“不用那么麻烦,我记得很清楚,我的股份,应该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01

周五的下午,阳光被百叶窗切割成一条条,懒洋洋地铺在科技园区的地板上。空气里弥漫着咖啡、代码和一点点周末将至的松弛气息。

林浩的指尖在键盘上跳动,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像是他身体延伸出去的神经末梢。他在调试一个底层算法,一个能让系统运行效率再提升百分之三的精妙模块。

这是他最享受的时刻,世界简化为逻辑和字符,纯粹,且有秩序。

李雯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停在他的工位旁。那声音很脆,像是在寂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林总监。”

林浩没有立刻抬头,他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按下了保存。然后,他才缓缓转过椅子,看着李雯。

李雯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职业装,脸上挂着无懈可击的微笑,但那微笑没有抵达眼底。她的眼神里有一种公事公办的冷漠。



“有事吗,李总监?”林浩的声音很平静。

李雯将一份文件放在他的桌上,推了过去。“林浩,这是公司的决定。经过管理层综合评估,认为你的工作效率和理念,已经不太符合公司现阶段高速发展的需要。”

她顿了顿,似乎在选择一个更委婉的词,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公司决定,从即日起,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

空气仿佛凝固了。

周围几个竖着耳朵的同事,呼吸都停滞了一瞬。键盘的敲击声稀疏下来,所有人都用余光瞥着这个角落。

开除技术总监,还是在周五的下午。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场不小的地震。

林浩看着那份打印着“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A4纸,上面的黑字清晰、冰冷。他没有伸手去拿,目光甚至没有停留超过三秒。

他抬起头,重新看向李雯,脸上没有愤怒,没有震惊,甚至没有一丝波澜。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她,看得李雯有些不自在。

“知道了。”林浩说。

只有三个字。

李雯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什么“公司感谢你过去的贡献”、“希望我们好聚好散”、“这是基于业务发展的艰难决定”,此刻全都堵在了喉咙里。

对方的平静,让她的雷厉风行显得像一出独角戏。

“那么……请你今天内办理好离职交接。”李雯维持着自己的专业形象,尽管内心有些发虚。

“好。”林浩点点头,转回身,开始在电脑上操作,备份他自己的私人文件。

李雯站在原地,感觉自己像个多余的人。她本以为会有一场争吵,或者至少是质问。但什么都没有。林浩就像是收到一个“下班通知”一样,平静地接受了。

她转身离开,高跟鞋的声音带着一丝仓促。

林浩被开除的消息,像病毒一样在公司内部通讯软件的私聊群里扩散开来。

“听说了吗?林总被开了!”“真的假的?为什么啊?他可是技术大神啊!”“据说是效率不行,跟不上张总的节奏了。”“扯淡吧,上个季度的技术攻关不都是他带队完成的?”“呵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公司做大了,不就这样吗?”“嘘……别乱说,小心被李雯看到。”

议论声压得很低,但林浩能感觉到那些投射过来的目光,混杂着同情、惋惜、不解,当然,也少不了幸灾乐祸。

他不在意。

他慢条斯理地删除电脑里的个人痕迹,然后开始收拾桌上的东西。一个用了五年的键盘,一个旧的马克杯,几本技术书籍,还有一个小小的相框。

相框里,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勾肩搭背,笑得像两个傻子。背景是一个狭小、杂乱的出租屋。

照片上的另一个人,就是这家公司的CEO,张总。

02

照片的颜色已经有些泛黄,就像那段燃烧青春的岁月,被时光蒙上了一层柔光滤镜。

那是2018年。

互联网的创业热潮还没有完全褪去,空气里都是梦想和泡沫的味道。



林浩还在一家大厂做着高级工程师,拿着令人羡慕的薪水,却感觉自己像一颗巨大机器里精准但没有灵魂的螺丝钉。

张总,他大学睡在上铺的兄弟,一个在市场部混得风生水起,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小道消息的家伙,找到了他。

他们在一家烟火缭绕的大排档,喝着廉价的啤酒。

“老林,出来单干吧。”张总的眼睛在油腻的灯光下闪闪发亮,“我有个点子,绝对能成!”

林浩安静地听着。

“现在是内容付费的风口,我们做一个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平台,就搞IT技术这块,你最懂。你负责产品和技术,我负责市场和运营。”张总的语速很快,充满了煽动性。

“启动资金呢?”林浩问得很实际。

“我们俩,一人五十万。这是我的全部家当,我老婆的嫁妆本我都盘算上了。”张总拍着胸脯,“你呢?”

林浩看着杯子里浮动的啤酒沫,沉默了很久。五十万,也是他工作这些年攒下的所有。

“干了。”他说。

于是,在一个二线城市的科技园区附近,他们租下了一间月租两千块的小出租屋。没有公司,没有办公室,只有两台电脑和一张白板。

公司名字叫“潜龙科技”。张总起的,他说,他们就是潜龙在渊,早晚要一飞冲天。

林浩觉得有点中二,但没反对。

那段日子,苦,但是滚烫。

林浩负责写代码,从前端到后端,从数据库到服务器运维,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他经常熬到凌晨三四点,困了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儿。

张总负责“吹牛”,他拿着一个只有几页PPT的产品原型,去见各种人,跑各种会,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描绘着一个宏大的商业版图。

他们的伙食是楼下的兰州拉面和成箱的方便面。

出租屋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泡面、汗水和红牛混合的味道。

有一次,服务器在半夜崩溃了。林浩爬起来处理,张总也醒了,默默地给他点上一根烟,陪他坐着。

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室内只有屏幕的光亮映在他们疲惫的脸上。

“老林,你说我们能成吗?”张总忽然问。

“不知道。”林浩盯着滚动的日志,头也不抬,“但至少,代码不会骗人。”

张总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半年后,产品的第一版上线了。

出乎意料,反响很好。精准的定位和扎实的技术体验,迅速吸引了一批种子用户。

开始有投资人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张总。



张总变得越来越忙,他的电话永远在响,嘴里说的词也从“用户体验”、“BUG修复”变成了“商业模式”、“市场规模”和“估值”。

他身上的衣服,从T恤牛仔裤,换成了越来越挺括的衬衫和西裤。

林浩依旧是那个穿着格子衫,头发有些凌乱的技术男。他所有的心思,都在产品迭代和技术架构的优化上。

03

2020年,公司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经过几轮艰难的谈判,他们成功拿到了A轮融资,一笔足以让公司鸟枪换炮的巨款。

在庆祝的晚宴上,所有人都喝多了。

张总搂着林浩的脖子,舌头都大了,他说:“老林,好日子来了!我们再也不用住那个破出租屋了!”

林浩也笑了,他由衷地为公司感到高兴。

融资之后,公司进行了重组。投资方的要求,也是张总的意愿,他正式出任公司CEO。

林浩,自然是CTO,技术总监。

从那一刻起,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张总开始大规模地招聘。他从各大名企挖来了市场总监、销售总监,还有他自己的心腹,李雯,担任人事总监。

公司的会议室里,声音越来越嘈杂。

在讨论产品方向的会议上,林浩提出的技术实现方案,会被市场总监用“用户听不懂”来反驳。

“林总,你的想法太技术化了。我们需要的是爆点,是能让市场兴奋的东西!”

张总往往会在这时候出来打圆场,但天平,总是倾向于市场那一边。



“老林,技术要为商业服务嘛。先抓住用户,我们再慢慢优化体验。”

林浩想争辩,想说好的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市场武器。但看着张总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把话咽了回去。

他发现,自己渐渐失去了决策权。

公司里,“张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开会,聚餐,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小圈子。而林浩和最早的那批技术员工,则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林浩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办公室政治上。他觉得,只要能让他安安静静地写代码,把产品做好,就够了。

他一头扎进了技术的世界里,重构底层架构,研发新的核心功能。他相信,这才是公司的根基。

公司业务确实蒸蒸日上,用户数、营收,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公司搬进了科技园区的地标写字楼,占据了整整两层。

张总成了媒体的宠儿,投资人眼中的明星。

林浩走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看着那些陌生又充满活力的面孔,却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打工人”。

这栋大楼,这家公司,这个他亲手敲出第一行代码的事业,变得有些陌生了。

张总找他谈过几次话。

地点是在张总那间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CEO办公室里。

“老林啊,最近辛苦了。”张总亲自给他泡茶,动作娴熟,派头十足。

“还行。”林浩坐在柔软的真皮沙发上,有些不习惯。

“公司的技术团队,现在越来越大了。管理起来,是不是有点力不从心?”张总的语气很关切。

林浩皱了皱眉,“还好,核心的研发我一直都亲自带着。”

“我知道,我知道你的技术是咱们公司的定海神针。”张总笑了笑,“但我的意思是,管理和技术,是两个赛道。你是个纯粹的技术人,不应该被这些杂事分心。”

“你什么意思?”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再引进一个擅长管理的VP,来帮你分担一下团队管理的压力。这样,你就可以更专注于你最擅长的技术研发,做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张总说得情真意切。

林浩的心沉了下去。

首席科学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对技术团队的管理权。他将彻底成为一个被供起来的技术图腾。

“我暂时还能应付。”林浩拒绝了。

张总没有再坚持,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也好。你别太累着自己。”

那之后,类似旁敲侧击的“建议”还有几次。张总总是在暗示他,“不适合管理岗位”,应该“回归技术本源”。

林浩都默默地顶了回去。

他知道,张总已经不满足于稀释他的决策权了,他开始觊觎他手中的兵权——整个技术团队。

04

一张冰冷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宣告了这场温水煮青蛙式的驱逐,正式进入了图穷匕见的阶段。

林浩将最后一件私人物品放进纸箱。

他的工位已经空了。

他抱着箱子,站起身。周围的同事们,有的假装忙碌,不敢看他。有的则投来复杂的目光。

人事部的两个员工走了过来,其中一个公式化地开口:“林总监,请跟我们来办理一下离职手续。”

林浩点点头,跟着他们走向人事部的办公室。

路过财务总监老王的办公室时,门开着。

老王,一个四十多岁,头发微秃的男人,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从公司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就加入了。他此刻正坐在里面,看着林浩,眼神里有无奈,也有一丝不忍。

林浩朝他微微点了点头。

老王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化为一声叹息。

人事部的办公室里,李雯正襟危坐,仿佛一个审判官。

流程一项一项地过,签字,确认。

一切都显得那么冰冷而高效。

当所有文件都签完后,李雯拿起了最后一份清单,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微笑。

“林浩,按照离职流程,最后需要确认一下你的股权情况……”她故意把语速放得很慢,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公司会按照你入职时签署的期权协议,对你已经成熟的部分进行回购。当然,价格方面,会很公道。”

她口中的“期权协议”,是后来公司为了激励高管,统一制作的范本。那是一份标准的、充满了各种限制条款的“金手铐”。

她认为,林浩手里的,也一定是这个。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看着林浩,气氛有些微妙。这是一个失败者最后的“体面”。

林浩看着李雯,忽然淡淡一笑。

那笑容里,没有失败者的颓唐,反而有一种看穿一切的从容。

“股份啊?”他把纸箱放在地上,不紧不慢地说,“不用那么麻烦地确认了,我记得很清楚。”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办公室里所有的人,最后目光落在李雯那张错愕的脸上,清晰地,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的股份,应该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吧。”



全场瞬间死一般的安静。

空气仿佛被抽干了,每个人的表情都凝固在脸上。

李雯手中的文件夹“啪”的一声掉落在地,文件散落一地。她脸上的血色迅速褪去,变得一片煞白,嘴巴微微张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你说什么?”一个年轻的人事专员结结巴巴地问,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可能!”李雯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寂静,“公司的股权结构我最清楚!你怎么可能……”

几乎就在同时,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