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瞬间?一躺下、一翻身,突然天旋地转,仿佛世界在疯狂旋转,甚至恶心呕吐,但几十秒后又恢复如常?别慌,这可能是你耳朵里的“小石头”在“离家出走”!今天,威海市立第三医院专家就来揭开耳石症的神秘面纱,看看它是如何“捣鬼”,又该如何轻松“制服”它?
了解耳石
人们内耳深处,有一个负责感受重力和直线加速度的结构,叫作椭圆囊和球囊。它们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含有微小碳酸钙结晶的胶状膜,这些结晶就是耳石(也叫耳砂)。它们像小石子一样,帮助大家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
正常情况下,耳石应该稳稳地待在那层胶状膜上。而耳石症时,一些耳石从它们原来的位置(椭圆囊或球囊)脱落了,掉进了隔壁的、负责感知头部旋转运动的管道里——通常是后半规管(最常见),但也可能掉进其他半规管。这些脱落的耳石就像管道里的“小滚珠”。
当你改变头部位置(特别是相对于重力的位置)时,比如:躺下、坐起来,在床上翻身(尤其是向特定一侧),弯腰、抬头(如看天花板、晾衣服),快速转头等,这些动作会让半规管里的内淋巴液流动,脱落的耳石颗粒也会随着内淋巴液流动,错误地刺激了管壁上的感受器。于是出现了剧烈的眩晕感(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等症状。
辨别耳石症的方法
一是阵发性: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几秒到几十秒。虽然很剧烈,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二是位置性:眩晕绝对由特定的头位变化诱发。三是特定动作诱发:最常见的诱发动作有躺下/从床上坐起来、在床上向某一侧翻身、弯腰低头/抬头后仰。四是无听力问题/神经症状:耳石症不会引起听力下降或耳鸣(考虑其他耳科疾病)以及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复视、意识丧失等(这些是中风等严重疾病的信号,需立即就医)。五是潜伏期:有时在做完诱发动作后,眩晕会延迟几秒钟才出现。六是疲劳性:如果短时间内反复做同一个诱发动作,眩晕感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耳石散开了或暂时不刺激了)。七是恶心呕吐:剧烈的眩晕常伴随恶心,严重时会呕吐。
如何治疗耳石症
核心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通常由医生在诊室进行,动作轻柔但快速到位,患者可能会有短暂眩晕发作,是正常的。药物治疗不能根治耳石症本身。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复位前、复位后短期内或复位无效时的眩晕和恶心呕吐症状,让患者舒服一点,长期靠药物压制眩晕不是正确做法。日常要做好自我管理与预防,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动作(尤其起床、躺下、转头)尽量慢一点;注意安全,防止眩晕发作时跌倒。
另外,不是所有眩晕都是耳石症。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卒中(中风)、颈椎病、低血压、低血糖、焦虑等。首次发作或症状不典型,务必就医。特别是如果眩晕持续不缓解、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剧烈头痛、手脚麻木无力、口齿不清、视物重影、意识不清等症状,必须立即去急诊!这可能是中风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信号。找医生通常首选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
夏惠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