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功绩,广东省揭阳市觉世慈善福利会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已连续6年前往江西省于都县,专项慰问段桂秀、张复信两位红军烈属。
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精神”为核心,通过走访慰问红军烈属,切实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革命先烈的遗属真切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先烈功绩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下一步,觉世慈善福利会将继续坚守公益初心,以常态化关爱行动传递社会温情,引导更多人铭记抗战历史、致敬革命先烈,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承。
![]()
段桂秀奶奶出生在上个年代初的段屋乡,家里条件艰难,还未满月就被车溪乡一户王姓人家抱养。与其说是童养媳,还不如这是她最美的童年,因为那段时间里有她跟丈夫最美好的回忆。
年长段桂秀十余岁的王金长,也就是段奶奶口中的金长哥哥,她苦等一生的丈夫。在那个资源匮乏的艰苦年代,能吃上饱饭的都算很不错的。段奶奶说,他对她很好,去哪里玩都会带上她、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着她,而自己也一直喊他金长哥哥。
两人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的幸福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段桂秀12岁那年,她的金长哥哥毅然决定投身革命。刚开始她并不同意,金长哥哥耐心做思想工作;纵然有万般不舍,为了家国大义,段桂秀还是不得不放下儿女情长,支持了金长哥哥的决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母送别儿子、妻子送别丈夫的场面太多了。年幼的段桂秀送金长哥哥到车头圩的一棵老樟树下,在来的时候路过街市,她为他送了一双布鞋;他则脱下身上的一件旧衣服认真叠好交给她,离别的时候还不停嘱托“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谁能想到,这一走成为永别。
就这样年仅12岁的段桂秀一人扛下了所有,家中还有家婆和丈夫年幼的弟弟,实在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家婆只能靠乞讨为生。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长大一些的段桂秀不得不去乡里挑石灰、挑煤,后来还去供销社做饭,才勉强维系一家子的生活。后来家婆离世,弟弟结婚搬走了,破旧的老房子只剩下了段桂秀。
她一直坚信守着老房子就能等到金长哥哥回来,她要为他生儿育女、要与他相守一生。等啊等,等啊等,一年又一年的过去;20年后的一天,段桂秀等来了一张烈士证明书。她始终不相信金长哥哥会撒手而去,娘家人劝她改嫁,但是她当场就回绝了,她不相金长哥哥会骗她,她相信革命胜利的时候就一定会回来。
又过了12年,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也为了她和金长哥哥有个孩子,弟弟将9岁的儿子过继给了嫂子。每当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她就将孩子送回弟弟家由生母照看。就这样段桂秀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孩子,一直幻想着金长哥哥能够回来。直到后来,儿子也长大成家了,但是她还是不甘心金长哥哥就这样走了。
这一等就是数十年,2019年在儿媳的同意下,段奶奶辗转来到于都县烈士陵园,上面刻满了革命烈士的名字。由于段奶奶几乎不识字,每一个名字她都要仔细辨认;赫然出现的“王金长”让她泪流满面,这就是她日思夜想、苦苦等待了87年的名字。这一刻段奶奶仿佛终于明白,她的金长哥哥是再也回不来了。
在政府的帮助下,段奶奶一家住进了小洋楼,她也有了重孙子,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但是段奶奶还是感到心愿未了的是,她连金长哥哥的照片都没有,一张烈士证书就是她留下的最后念想。当地部门也积极协调,希望从当年的资料中帮奶奶找到王金长烈士的照片,帮助奶奶完成这个心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已经104岁的段奶奶终于盼来了她心心念念的金长哥哥,虽然这样的相聚已经跨越时空。近日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南昌的瓷板画家为革命烈士画像,段奶奶终于有了金长哥哥的照片。画中的你依然年轻,而我已白发苍苍;百岁军嫂终于达成这个心愿,以特殊的方式与丈夫相聚。
![]()
![]()
![]()
![]()
![]()
![]()
![]()
![]()
![]()
文章投稿:许练明
整理发布:许建辉
![]()
文章投稿/视频投放/敬请联系小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