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百乐门”静安艺文志推出《峥嵘岁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先烈,凝聚奋起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本期,让我们将目光停留在——新安旅行团。
抗战时期,新安旅行团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行程达5万余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少儿文艺团体以其勇敢顽强,创造了一个时代传奇,被文学巨匠冰心称赞为“民族解放的小号手”。
鲜为人知的是,该团曾驻扎于静安,并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下接受了比较全面的文艺培训。
文丨朱少伟
抗战烽火中的新安旅行团

![]()
▲新中国成立之际,新安旅行团在上海
到风浪中经受锻炼
1933年秋,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7名学生组成一个儿童旅行团,在校长汪达之带领下,决心到民族解放斗争的风浪中经受锻炼、增长才智。
孩子们旅行了54天。在上海停留时,他们走访棚户区,目睹了工人的贫困生活;与报童一起上街卖报,看到了租界里巡捕的耀武扬威;赴吴淞凭吊淞沪抗战战场,了解了侵沪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后,担负卫戍任务的第十九路军在民众支援下,浴血奋战一个多月,连续挫败日军,使其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不禁勇气倍增。
通过实践,孩子们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此次旅行震动了我国教育界,各地报刊纷纷予以报道。
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经研究认为,在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下,如果公开成立抗日宣传团体必定会遭到各种阻挠,而采用“旅行团”的名义,组织少年儿童到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于是,决定帮助新安小学组建少儿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
![]()
▲新安旅行团团员在途中书写标语
新安旅行团的组建,也受到不少知名人士的热忱关心。如陶行知在给汪达之的信中说:“你要我估一估儿童旅行团的价值,这是新时代的无价宝,姑且定它万万万万万金元吧。这样伟大的宝藏,世界上谁也没有,却为新安所得……”他还为新安旅行团在上海购买了电影放映设备。
毅然离开家乡
1935年10月10日,新安旅行团第一批团员共14人,每人一身单衣、一双草鞋、一把雨伞和一只行李袋,他们打着三角蓝色的团旗,带着一套电影放映设备、几部黑白无声抗日影片和数十张抗日救亡歌曲唱片,在人们的欢送下从淮安出发。孩子们曾宣誓:“志愿参加本团生活,誓以忠诚谋团体生活发展,为‘生活教育’努力,为民族生存奋斗!”除了担任顾问并带队的汪达之(后成为中共党员),团员多为10余岁的少年,如12岁的曾兆寿、13岁的曹维东、14岁的张早、16岁的程昌林等。从此,这些孩子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工厂、农村、学校、码头,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动员群众团结御敌。
![]()
▲新安旅行团在上海静安驻扎地旧址胶州路15号
1936年夏,新安旅行团来到申城,驻扎于上海胶州路15号(今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南部)。经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孩子们在多位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指导下,接受了比较全面的文艺培训。在上课时,洪深、张庚讲戏剧与导演;艾思奇讲哲学;孙冶方、骆耕漠讲政治经济学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冼星海、吕骥、孟波、麦新等讲声乐、音乐。冼星海的一些作品如《救国军歌》等,都是通过新安旅行团先行试唱、教唱后,才修改、发表的。
新安旅行团在沪期间,除了认真学习之外,还去工厂、学校搞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参加纪念“九一八”游行示威,到南京路散发传单,并成为鲁迅先生出殡时的挽歌队;团员曹维东、张早、左林参加了上海妇女儿童慰劳团,赴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部地区)前线慰问抗日将士。
继而,新安旅行团一路向西,抵达宁夏、甘肃等地;在兰州,徐志贯等3名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团内建立了党支部。
周恩来给予亲切关怀
1938年5月,新安旅行团抵达西安,这里距离延安已不远,孩子们都渴望前往革命圣地。“你们在国民党统治的广大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尤其是在西北这么闭塞和落后的地区,普及抗日宣传,留下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是你们今后继续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抗日的有利条件。”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说,“关于你们的去向,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早就考虑过了,他从我们民族的抗日全局出发,作出了要你们尽快到武汉去的指示。”
6月底,新安旅行团进入抗战重镇武汉。那时,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武汉会战正激烈地进行。
![]()
▲新安旅行团在武汉合影
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曾接见新安旅行团顾问汪达之和党支部书记、总干事徐志贯。“家乡出了你们这个抗日的儿童团体,我很高兴!”他微笑着对两人说,“你们跑了半个中国,走了两万里路,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现在抗战已经一周年,要争取最后胜利,你们还要努力工作,希望你们立即投身保卫大武汉的运动!”
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武汉会战,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的兵力达35万人,中国参战的部队达120多个师;它是抗战时期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被彻底粉碎,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新安旅行团曾以文艺为武器,不分昼夜地在各个场合进行演出,开展“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宣传,激励当地军民同仇敌忾,更英勇地抗击侵略者。
活跃于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特务随时有可能对仍在广西开展活动的新安旅行团下手。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新安旅行团安全转移,团员们分批从桂林绕道香港再经上海,进入苏北抗日根据地。
同年5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在盐城接见首批抵达的新安旅行团代表,高度赞扬他们跑遍大半个中国宣传抗日救亡所取得的成绩。
新安旅行团在苏北抗日根据地陆续编排了不少文艺节目,演出时深受欢迎;他们还编辑多种少儿刊物,由孩子们独立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先后出版《儿童生活》《儿童画报》《华中少年》《每月新歌》等,陈毅曾为最早创办的《儿童生活》杂志题词:“抗战事业应该让儿童参加,新四军愿做儿童们的良友。”
![]()
▲新安旅行在苏北排练节目 张爱萍摄
在新四军军部和苏北区党委领导下,新安旅行团努力开展儿童工作,派出工作队分赴盐城、阜宁、淮安、射阳、建阳(今建湖)、涟东(今涟水东部)、盐东(后并入射阳)、阜东(后并入滨海)等县组织儿童团、少先队,开办儿童干部训练班,训练儿童骨干。至1944年底,盐(城)阜(宁)区各村均建立儿童团,儿童团员积极协助民兵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传递情报……
解放战争中,新安旅行团又踏上新的征程;1949年5月,随解放军部队南下,跨过长江,解放上海。不久,新安旅行团更名为华东新旅歌舞剧团。新中国成立后,新旅歌舞剧团向中央戏剧学院等教育机构输送了部分学生,以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1952年5月,它与其他文艺团体合并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今静安区常熟路100弄10号上海歌剧院前身)。
不少原为新安旅行团团员的文艺界知名人士,每当回想起在抗战烽火中走千山、跨万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经历,心情都会无比激动……
作者介绍
朱少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海派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历任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曾主编《上海故事》《儿童时代》《哈哈画报》。
![]()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朱少伟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