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这天,李成钢副部长率团在华盛顿和美方谈了 3 天。就在中国商务部代表团结束在美国的访问准备启程之际,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特朗普突然发文宣布,美国一定会赢到最后。这句话看似鼓舞士气,实则透露出一种焦急和不安。
中方代表团在美三天,谈判信息低调但节奏紧凑,合作与分歧并存。而特朗普的这番话,恰恰是在中方离开前数小时发出的,时机耐人寻味。
那么问题来了:中方访美三天究竟说了什么,让特朗普如此着急发声?这句“美国一定会赢”到底是信心满满,还是虚张声势?
从中方传出的消息来看,访问确实成果不凡。李成钢副部长率领的团队,先是在加拿大和美方代表沟通数日,随后马不停蹄赶赴华盛顿。三天内密集拜访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以及美国商会等工商界代表单位,安排紧凑,节奏紧迫,气氛不乏火药味。
美方释放的主信号很明确——希望中方增加采购美国大豆。特朗普政府在农业州的支持率一度因为出口受限而大幅下滑,美豆库存堆积如山,农民怨声载道。
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释放“希望中方多买点大豆”的信号,甚至愿意为中方开辟“绿色通道”。但中方并没有给出任何承诺。李成钢副部长在访问最后一天强调,中美之间要通过“平等对话”来拓展合作,不能一方主导一方服从。这番话表面听起来温和,实则意味深长。
中方不松口,是有底气的。过去几年,中国在大豆进口结构上已经完成了“去美国化”的重大调整。2024年,来自巴西的大豆已经占据中国进口总量的71%,阿根廷、乌拉圭也在稳定供货。
同时,中方与俄罗斯在大豆种植方面的合作也在持续升温,国内“大豆振兴计划”自实施以来,自给率稳步提升。
更关键的是,中国农业科技也在悄然发力。以往饲料中豆粕占比高达20%,如今通过“低蛋白饲料技术”推广,豆粕依赖大大降低,再配合棉籽粕、菜粕等替代品,每年可削减1000万吨以上的进口需求。这意味着美国大豆的“不可替代性”已经悄然瓦解。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他原以为用“关税大棒”加“施压话术”就能让中方妥协,没想到中方这次不仅没有让步,反而在谈判桌上提出了“平等对话”的新规矩。
这对于习惯了“美国主导”式谈判的美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甚至是颠覆。更让特朗普坐立不安的,是美国司法系统的一次突然发难。就在中方代表团访问美国的最后一天,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此前实施的大部分加征关税措施属于越权行为,因为没有获得国会授权。
这一裁决虽然要到10月14日才正式生效,但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法律效力。这场“司法打脸”来得非常突然,特朗普显然没有准备。
他在社交媒体上怒气冲天地回应,强调“所有关税仍然有效”,并指责法院“党派偏见严重”,同时再次高喊“美国一定会赢到最后”。
这番表态,实在不像是胜券在握者的自信,反倒像是输急了眼的嘴硬。因为就在他发文之前,美方自己刚刚做出一个低调却关键的让步——将原定于5月31日到期的对华关税豁免期延长到了11月29日。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期,而是美方主动释放善意的信号。特朗普政府清楚,如果中方彻底“断供”稀土,美国军工业将陷入瘫痪。目前全球九成稀土加工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即使美国从蒙古国、缅甸等地获得原料,也无法绕过中国的深加工能力。
美方这次的“开绿灯”,其实是有求于人。尤其是在稀土、高科技材料、芯片设备等方面,美方越来越意识到对中国的依赖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深入。
特朗普政府一边挥着关税大棒,一边主动送出“豁免”大礼包,说到底,是对中方的实力心知肚明。这次谈判节奏的主动权,悄悄发生了转移。曾经美方习惯在谈判桌上“提要求”,中方则被动回应,而如今,中方明确提出“平等对话协商”六个字,作为合作的前提。
这是对过去霸权逻辑的否定,更是对未来经贸关系的重新定义。美方当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特朗普之所以在中方离开时突然发声,其实是想挽回一点面子。他的话语里,不断重复“美国一定会赢”,其实潜台词是“我们现在还没输”。
但事实胜于雄辩。三天的谈判,中方没有答应一颗大豆的订单,反而在多个议题上稳住了立场,拓展了空间,明确了底线。
白宫虽然嘴上强硬,行动上却频频让步,这一套“表面高姿态、背后求合作”的操作,已经被看得一清二楚。
特朗普政府其实也明白,中方说一不二的态度不是说说而已。在大豆、芯片、稀土等关键议题上,中方都有“后手”。只要美方执意施压,中方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迅速反制。这种“以战止战”的能力,才是中方敢于坚持原则的根本。
而对于美方来说,回忆起当年关税战最激烈时,美国港口一度陷入瘫痪,抗议声此起彼伏,特朗普政府如今不敢再赌一次。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边高喊“美国会赢”,一边悄悄递出“橄榄枝”。
中方代表团这次访美虽然低调,但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坚持原则、传递信号方面,展现出极强的话语力量和战略定力。中方没有被带节奏,也没有为眼前的小利妥协,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美方:合作可以谈,前提是平等;分歧可以管,前提是尊重。
而特朗普的“最后发言”,更像是一次晚来的自白。他想要的贸易成果没有拿到,反而被法院裁定“越权”,还得面对国内农民、企业界的重重压力。这时候喊一句“美国会赢”,更像是对自己说的鼓励。
整场中美谈判,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中方在不动声色中,递出了一份坚定、有力、可控的谈判答卷。而美方,虽然一再强调强硬,但从行动上已经做出诸多妥协。
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但局势的主动权,已经悄然发生了转移。中方用三天时间,赢得了对未来经贸关系更大程度的话语权,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一个现实:真正的实力,才是国际谈判中最有说服力的底气。
中方代表团以稳健有力的姿态完成了这次访美谈判,不仅没有被动回应美方施压,反而在关键议题上抢占了主动。特朗普的“强硬表态”,反映出美国在当前经贸博弈中的焦虑与无力。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仍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已经掌握了更多主动选择的空间。
信息来源: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与美国政府部门相关官员以及工商界代表举行会谈会见
新华社 2025-8-3010: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