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那会儿,要说明朝满朝大臣里谁心情最舒坦,胡惟庸估计是头一个。
他哪能不开心呢?朱元璋在背后默许着,胡惟庸把浙东集团压下去了,先把天下头号谋士刘伯温挤走,又把另一个宰相汪广洋排挤出局,朝廷里的大权全攥在他手里。就连淮西勋贵的头头、明朝开国头功的李善长,都得给他几分面子——不过要挤走刘伯温这事儿,其实是李善长先支使他干的。
明朝刚成立那会儿,朝廷里的开国功臣们可没那么和睦,按老家地区分成了两拨势力。其中最有分量的一拨,是朱元璋老家那帮人组成的淮西集团,领头的是李善长。这拨人丁兴旺,成员大多是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老班底。
还有一派叫浙东集团,领头的是大家都熟知的军师刘伯温。这两拨人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互相较劲,闹得特别厉害。
论实力的话,浙东集团不管是人数还是官员级别,都根本比不过淮西集团。不过刘伯温也有个厉害的招儿——他身为明朝的御史中丞,手底下管着一帮特殊的官员,就是言官。
言官虽然官阶不高,可手里权力不小,啥都能管。所以浙东集团跟淮西集团较劲时,一点没落下风。
有回,李善长的手下李彬犯了事,正好被刘伯温逮住了。刘伯温打算判他死刑。李善长赶紧找刘伯温求情,想保住这个手下,可刘伯温没答应,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一听火了,直接下令马上把李彬处决。
李善长还是不肯罢休,凑到刘伯温跟前说:“今年雨都没下过几场,您这会儿胡乱杀人,就不怕老天跟着着急上火吗?”
刘伯温理都没睬他,直接回了句:“把李彬杀了,保准能下雨!”
李彬就这么掉了脑袋。李善长气坏了,立刻鼓动淮西那帮人一起去针对刘伯温。刘伯温瞧着情况不对,先跟朱元璋推举了自己的心腹杨宪,随后就告假回乡下了。
杨宪当上刘伯温原来的职位后,总盯着李善长这帮人找毛病,有事没事就去朱元璋那儿说他们的不是。日子久了,朱元璋对李善长也有点不满意,就又把刘伯温喊回京城,让他接着干原来的官。
瞧着浙东集团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李善长心里哪能舒坦?可他明白朱元璋已经开始对自己起疑了,所以这聪明的李善长挑了胡惟庸当淮西集团的代表,让胡惟庸出面去和浙东集团较劲。
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同乡,这人权力心特别重。他早年间就跟着朱元璋,但一直没得到重用,多亏李善长提拔,才从主簿的位置一步步往上走,等明朝建立后,当上了中书省参知政事。
眼下李善长还打算把他扶持成淮西集团的新领头人,这种好事胡惟庸连做梦都没敢想过,哪能不答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