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建立的唐朝,在咱们中华民族历史上那地位可高了,好多人聊起古代那些封建王朝时,最记得清楚的就是唐朝。
不过说到大唐还挺有意思的,毕竟唐朝开国皇帝的名气不像后面的“李世民”和“武则天”那么大,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寻常。
李渊心里有抱负其实也不稀奇,他爷爷李虎在西魏那时候本来就是太尉,还被赐过姓氏呢。
北周刚一成立,李渊他爹李昞就当上了柱国大将军,还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渊生在这样的大户人家,对自己的人生有更高追求,其实也不难理解。再说他们家本来就跟隋朝的高层走得特别近。
李渊七岁那年,父亲就没了,他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可这时候还是个小娃娃的李渊,早就在社交方面显露出过人的本事了。
581年杨坚刚建立隋朝那会儿,李渊就跟着皇帝身边做事了。进了皇宫后,他开始负责给皇帝当禁卫武官。隋文帝特别看重他,所以李渊顺顺当当当上了三洲刺史,也算是有了点成就。
但那阵子基本是杨家说了算,所以史书里关于李渊的记录没那么详细。不过就在这时候,589年李渊添了头一个娃,取名李建成。
先不说过去的老社会,就算现在,好多家长给孩子取名字时,都爱把自己的心愿揉进名字里,这好像既在提醒自己,也在教导孩子。
“建成”这俩字,意思就是“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业”。
这会儿李渊可能还没动过"起兵造反"的念头,他心里头最在意的,至少就是想保住祖辈传下来的荣光。
公元598年,李世民作为家中第二个儿子来到世间。
李世民这名字取得可真有气势,里头带着“经世济民”的意思。李渊给二儿子起这名字,要说全是野心倒也不至于,至少能看出他志向不小。
这种念头的出现,其实和李渊从小到大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从他小时候到长大成人这段日子,李渊一直是个洒脱开朗、对人宽厚的人,所以不管对方是地位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挺喜欢他。
可能就是这些人生里的规矩,让李渊对整个天下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感,跟那些传统贵族也不太一样。
李世民打小就特别机灵,看问题准、眼光长远,碰到大事情也不含糊,特别果敢。所以不少人都觉得这娃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李世民刚来到世上没多久,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也出生了。
李渊心里的小算盘,从他给三儿子取的名字就能瞧出苗头——这孩子叫“玄霸”,其实能这么理解:“要在天下称雄”。搁古代,取这种名字可是犯忌讳的事,好在那会儿李渊跟隋朝皇室关系铁,隋朝的皇帝根本没往这方面琢磨。
李家老四是603年出生的,名字叫李元吉。
这个名字,后来人猜来猜去的可不少。
其实,“元”这个字在古时候是“开始”的意思,像皇帝穿的衣服就叫“元服”。有人就说了,看看李渊给第四个孩子起的名字,再和前三个孩子的名字一对比,能发现李渊不光有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抱负,还有想当皇帝、一统天下的心思。
公元613年那会儿,李渊慢慢开始管起了宫廷里的禁卫工作,从文官转去做了武将。这一年隋炀帝去征讨高句丽,李渊还被安排负责粮草的督办运输,这事儿能交给他,可见皇上对他特别信任——毕竟大家都知道,打仗粮草得先准备好。
李渊最开始想达成自己的目标,也得等着机会来。
巧了,613年隋炀帝指派李渊去守弘化镇,还让他同时管着关右那一片的军事。李渊到任后,社交本事可算发挥到顶了,各地的好汉都爱往他那儿凑,成了常客。
这事儿可把隋炀帝心里憋得不痛快,他直接下了诏书,让李渊到自己巡行落脚的地方去。
巧的是,李渊刚好生病了,所以就没去。
李渊有个外甥女姓王,在隋炀帝的后宫里当美人。有次隋炀帝问她:“你舅舅咋一直没过来呀?”
王氏只能实话实说:“李渊生病了。”
隋炀帝本就是个急性子爱发火的人,听了这话当场就来气,立刻反问:“难不成是要得病死了?”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李渊那儿了,听说隋炀帝气得不轻,他心里直发慌,于是天天喝酒,还收别人送的礼,就想装出一副样子——自己整天喝喝玩玩收礼,就图那点钱。
谁承想,倒霉事一桩接一桩,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没了,这可把李渊给难过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