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特朗普后悔了?美防长申请九三阅兵结束后通话,中方为啥已读不回

0
分享至

近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突然请求与中方通话但中方尚未作出明确回应。

美国此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是想给局势降降温,还是另有更深的盘算?

而中方的“已读不回”又是在传递何种信号?



中方为何沉默?我们先看一下美国这位要求通话的赫格塞思部长,之前都在忙些什么。

就在他提出通话请求的几个月前,他的对华态度可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今年4月,他跑到巴拿马,毫无根据地地宣称“巴拿马运河受到了中国的威胁”,甚至放话要“从中国影响力里把运河夺回来”。

话音未落,同一个月,他又现身中美洲安全会议,再次拿中国军队和中资企业说事,硬生生把一顶“预防战争”的大帽子扣在了中国头上。





这一连串对中国的抹黑行动,在今年5月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达到了一个高潮。

当时,赫格塞思当着亚洲多国防务高官的面,用极具煽动性的口吻宣称,“没必要粉饰太平,中国构成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

他以此为由,逼迫美国盟友增加军费开支,并强硬表态,美国必须做好“战斗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准备。

这一系列的密集攻击,系统性地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中国的负面形象,其敌意是毫不掩饰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几个月里持续进行战略抹黑的国防部长,到了8月,却突然主动放低姿态,说已经向中方提议举行防长电话会谈,时间最好安排在9月3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之后。

这种前脚还在挥舞大棒,后脚就想握手言和的“两极反转”,背后藏着的,并非是心态的转变,而是美国实实在在的战略焦虑。

美国比谁都清楚,在南海、台海等热点地区,一旦缺乏有效的军事高层沟通渠道,任何一次小小的意外摩擦都可能迅速升级失控,这是其无法承受的风险,也是逼迫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来敲门的核心原因。



当然,赫格塞斯的这个军事动作,并非孤立存在。它恰好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演其个人政治秀的微妙时刻。

就在赫格塞思寻求通话的消息传出前不久,特朗普对华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



此前,美国国内对于他访华一事静悄悄,但随着韩国总统李在明到访美国,特朗普突然变得高调起来。

他不仅公开表示希望“年内或者尽快访问中国”,甚至还半开玩笑地对李在明说,可以“带着你一起去”。





这番表态,与其说是对中国释放善意,不如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其主要观众,恰恰是身边的盟友。

特朗普此举,或意在彰显其对中美关系无与伦比的主导权,刻画出一副“只要我想去,随时都能去”的强势姿态,以此来巩固自身在美国盟友体系中的威信。



因此,面对赫格塞思的“主动示好”,中方看到的是“示好”背后特朗普式的、服务于个人政治形象的表演。

中方清楚地认识到,华盛顿此刻所谓的“对话意愿”,很可能并非一个连贯、真诚的战略调整,而是一系列服务于不同目的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投机性动作。





正是因为看透了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美式套路,中方才选择了“按下不表”。

因为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没有实际行动作为支撑的对话,往往会陷入“对话前抹黑,对话时施压,对话后翻脸”的怪圈。



更关键的是,在美方高喊要“避免冲突”的同时,他们的军事和经济打压却一刻也未停止。

在军事上,向南海增派“濒海战斗舰”、伙同英澳共建核潜艇基地、计划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等动作接连不断。



在经贸上,美国更是毫不手软,不仅正式取消了已实行数十年的、针对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裹的免税政策,还继续挥舞着关税大棒,威胁要对中国的稀土磁铁加征高达200%的关税。

这种一边寻求对话,一边继续挥拳的做法,让“诚意”二字显得无比苍白。



更何况还有“前车之鉴”。

2023年10月,中美两军刚恢复交往不久,美方突然发布了一份《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反过来污蔑中方将两军交往当作“惩罚或奖励美军行动的手段”。

有了这样的经历,中方此次的谨慎与沉默,便是一种基于过往经验的理性选择,是拒绝再次掉入美方“谈而不做”陷阱的必然反应。





此外,中方“已读不回”的底气,更源于自身实力地位的提升和外交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即将到来的九三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美方或许天真地认为,这是一个窥探中国最新高超音速导弹、无人作战系统等新式武器的“摸底”机会,但这完全打错了算盘。

对于中国而言,这次纪念活动的核心是“铭记历史、护卫和平”,其传递的信号,更多体现在那份多样化的嘉宾名单上。



这次活动,中方不仅邀请了俄罗斯等传统友好国家的代表,还邀请了南非、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将领,甚至一些过去曾有矛盾但现在希望合作的国家代表也位列其中。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清晰无比:中国追求的是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共同安全”,而非美国那种拉帮结派、制造对立的“霸权安全”。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需要通过“求着与美国对话”来证明自身价值。

在经济上,中国已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024 年中国大陆全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 6.16 万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 12.53%。对美出口的依赖度也已从2018年的19%降至15%。

在外交上,从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到不断深化与中东、东南亚、非洲的全方位合作,中国的朋友圈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合作的根基也越来越深。



说到底,从急于通话的美国防长,到热衷表演的美国总统,再到中方那句无声胜有声的“已读不回”,这场围绕电话线展开的博弈,折射出中美关系的深刻现实。

中方的沉默,从来不是不想谈,而是不想“瞎谈”。

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告诉世界,那个任由美方设定议程、主导节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话的大门从未关闭,但门槛已经清晰地立在那里——这个门槛,就叫做“尊重”与“行动”。



想让中方按下“接听键”,美方需要先拿出能够改善关系的实际行动清单,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通话请求。

停止在南海挑事,停止向台岛出售武器,取消对中国企业的不合理的制裁,学会用平等的姿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道路。

只有这样,对话才有意义,那根悬着的电话线,才有可能真正被接通。

在此之前,它恐怕只会继续保持安静,而这份安静本身,就是一种最强大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伴史缘
伴史缘
多了解些历史,能看明白很多事情
1314文章数 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