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6年周总理追悼会开始前,汪东兴下达事关毛主席密令,追悼会推迟

0
分享至

1976年1月8号上午9点57分,北京医院的心电监护仪“嘀——”地一声长鸣,整个走廊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动静。消息传出去不到十分钟,长安街沿线的电话铃像比赛似的此起彼伏:总理走了。正在中南海批文件的汪东兴接到电话时,手一抖,钢笔在“主席亲阅”的公文上划出一道长长的黑线——他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怎么安排悼词”,而是“主席今天能不能撑得住”。



主席那会儿已经坐在游泳池边的沙发上,听读报员念《人民日报》小样。听到“周恩来同志因病逝世”那句,老人沉默了好一阵,只轻轻摆了摆手。身边人后来回忆,主席那天少见地主动要了杯牛奶,却没喝两口,就吩咐:“把悼词草稿拿来,我要看。”这一看,就看出了一场“推迟追悼会”的紧急操作。



原来悼词里有一句“毛主席亲自参加追悼大会”。主席眯着眼,指了指自己的腿:“我站都站不稳,怎么去?”工作人员面面相觑——这话要是传出去,外界肯定炸锅:主席病重到连追悼会都去不了?汪东兴连夜把政治局几位大佬拉到小会议室,商量了三个小时,最后拍板:先把日子往后挪,给主席留三天缓冲期,能去就去,不能去也得把话圆回来。

于是,1月9号凌晨一点,汪东兴亲自跑到人民大会堂后勤组,把原定1月11号的追悼会牌子悄悄换成了“1月15号”。负责布置会场的刘师傅正带着工人挂黑纱,一听改期,当场愣住:“总理的鲜花都订好了,百合明天就到,这咋整?”汪东兴只得苦笑:“百合先放冰柜,咱们就当给总理多放几天假。”



消息一漏风,京城谣言四起:有人说“中央分裂了”,也有人说“主席病危要接班大乱”。最离谱的是胡同口卖糖葫芦的大爷,愣说“追悼会推迟是因为总理其实没走,在协和医院做心脏复苏”。邓颖超听说后,直接让秘书给北京市委打电话:“告诉群众,总理确实离开了,只是主席身体欠佳,请大家理解。”一句话,把谣言按回了茶壶盖。

可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主席那几天心率忽高忽低,医生下了“静养令”。汪东兴每天往游泳池跑两趟,拿着悼词小样给主席念,念到“鞠躬尽瘁”时,主席突然抬手:“把这句删掉,恩来不喜欢煽情。”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总理都走了,主席还在替老搭档改稿子,这感情牌谁顶得住?



1月15号那天,长安街从凌晨四点就开始戒严。老百姓顶着寒风排队,有人揣着热馒头,有人抱着自家做的白花。人民大会堂东门一开,人流像潮水一样涌进去,却鸦雀无声,只听见鞋底蹭地毯的沙沙声。邓小平致悼词时,声音沙哑,读到“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战友”时顿了半秒,全场顿时哭声一片。那半秒后来被外媒称为“东方最漫长的停顿”。

追悼会结束当晚,主席在卧室听广播转播,听到群众在大会堂外齐喊“总理一路走好”,他慢慢闭上眼睛,对身边护士说:“恩来啊,我送你了。”第二天,工作人员发现主席床头多了一张总理年轻时的照片——那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两人在延安窑洞的合影,边上用铅笔写了一行小字:“山河无恙,君且安息。”



多年后,汪东兴在回忆录里提到这段插曲,用了一个特别口语的词:“揪心”。他说:“推迟追悼会不是为了政治作秀,只是两个老头最后的倔强——一个想站着送战友,一个不想被轮椅推着见群众。”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它让伟人谢幕,也让凡人揪心;它让时间推迟三天,却让记忆提前了一生。

参考文献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汪东兴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宸说历史
小宸说历史
看影视剧,评百味人生,定期更新,谢谢您的一路支持
169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