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字,俄罗斯正式退出《欧洲禁止酷刑公约》。
![]()
《欧洲禁止酷刑公约》是欧洲委员会于1950年通过的区域性人权公约,其宗旨是保护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要求缔约国建立监督机制,赋予监督人员不受限制进入拘留场所进行监督视察的权利。公约还规定缔约国需开展引渡、司法协助等国际合作,并设立反对酷刑委员会监督执行情况。
俄罗斯于1996年2月28日正式成为欧洲委员会成员国,1996年2月28日签署《欧洲禁止酷刑公约》,1998年3月28日正式批准加入《欧洲禁止酷刑公约》。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同年3月16日,在俄罗斯宣布退出欧洲委员会后,欧洲委员会将俄罗斯除名。
由于俄罗斯的封闭性,国际社会对其国内被关押人员的人权情况缺少系统性了解。但俄乌战争爆发后,大量事实证明,俄罗斯对待乌克兰战俘和被其扣押的平民从未认真执行《欧洲禁止酷刑公约》。俄军包括瓦格纳雇佣军系统性地对乌军战俘实施了肉体和精神方面的虐待,蓄意杀害乌军战俘,俄军士兵甚至多次在网络上传斩首乌军战俘的视频。
2022年7月29日,在被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奥列尼夫卡镇的拘留中心发生爆炸事件,导致被关押的53名乌克兰战俘死亡、75人受伤。俄罗斯声称是乌军发射的美制“海马斯”火箭袭击导致的爆炸,但却以无法向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调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为由,拒绝其进入现场调查。2023年10月,联合国发布报告,否认俄方所谓“海马斯导弹袭击”的虚假宣传,指出奥列尼夫卡镇拘留中心爆炸事件是精心策划的恐怖事件。
![]()
2022年12月30日,俄军在索莱达尔俘虏乌军士兵亚历山大·马齐耶夫斯基,逼迫他呼喊“荣耀属于俄罗斯”口号。马齐耶夫斯基面对俄军枪口,吸了口烟,坚定地说出“荣耀属于乌克兰”,当即被俄军乱枪打死。事后俄军士兵上传蓄意杀害马齐耶夫斯基的视频,他的英雄事迹才得以被世人所知。马齐耶夫斯基的遗体于次年2月被交换回乌克兰,乌克兰政府授予其“乌克兰英雄”称号。
![]()
俄军虐待和杀害乌军战俘的案例不胜枚举。最近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俄军虐待战俘的又一起典型案例是乌军士兵弗拉迪斯拉夫及其被俘战友遭受割喉等酷刑虐杀事件。
![]()
![]()
今年8月初,弗拉迪斯拉夫和几位战友在波克罗夫斯克市附近被俄军俘虏。俄军将弗拉迪斯拉夫等战俘捆绑后对他们施加挖眼阉割和割喉等酷刑并用垃圾活埋。重伤未死的弗拉迪斯拉夫用玻璃割断捆绑绳索后爬行五天,于8月17日回到乌克兰控制区并被送医院救治。他的喉咙被割开,伤口溃烂并大量失血,经抢救后脱险。因为不能说话,他用笔写下了自己和被俘战友的遭遇。
除了大量俄军自己上传的虐杀战俘的网络视频与图片以及获释战俘的口述经历,从俄乌两国交换战俘的公开照片和视频,也不难看出双方战俘被关押期间受到的截然相反的对待。与俄军战俘身体健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换回的乌军战俘普遍营养不良瘦骨嶙峋。
![]()
![]()
![]()
下图是乌克兰赫尔松市市长弗拉基米尔·尼古拉延科被俄军扣押和释放前后对比。图二中间为尼古拉延科。作为地方政府市长的尼古拉延科被关押期间尚且受到如此虐待,普通人的遭遇可想而知。
![]()
![]()
规范战争行为,追究违反者的战争罪行,是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日内瓦公约等国际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俄罗斯退出《欧洲禁止酷刑公约》并不能免于受到追责。2023年3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非法转移占领区人口”的战争罪,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逮捕令。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犯下的系统性战争罪行在战后也一定会受到追究。
普京的俄罗斯正全面回归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了解俄乌战争中双方在对待战俘和平民方面表现出的文明程度的巨大反差,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乌克兰方面敢于在战争爆发第一时间给普通市民发放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敢于频繁在战争第一线视察,为什么乌克兰出现那么多视死如归的英雄。说到底,俄乌战争是文明与野蛮之争,是前进融入欧洲现代文明体系还是倒退回苏联时代之争。乌克兰人是在用自己这一代人的生命换取子孙后代的自由与幸福,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