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疯了吗?22岁还要重新高考?"
陈建国的母亲王秀兰声音颤抖地质问着。
"妈,我不想一辈子在工地搬砖!"
陈建国紧握着拳头,眼中满含泪水。
"就你那点基础,能考上什么好学校?别做白日梦了!"
父亲陈大山重重地拍了拍桌子。
三个月后,当陈建国怯生生地拆开那封录取通知书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这不可能!"
他盯着通知书上的字迹,手开始剧烈颤抖...
夏日的骄阳如火烤般炙烤着大地,建筑工地上热浪滚滚。陈建国戴着破旧的安全帽,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蓝色工作服。他弯着腰,一块块地搬运着沉重的砖头,每一次弯腰都让他的腰部传来阵阵酸痛。
"陈建国!动作快点!磨磨蹭蹭的像个娘们!"包工头老刘站在阴凉处,手里拿着一瓶冰镇饮料,不耐烦地吼道。
陈建国咬紧牙关,加快了搬砖的速度。汗水滴落在地上,瞬间就被炙热的水泥地面蒸发。他的手掌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每次搬砖时仍然感到钻心的疼痛。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干净polo衫的年轻人走进了工地。他们是附近大学建筑系的实习生,来工地进行实地考察。
"哇,这里好热啊!"一个女学生用手扇着风,皱着眉头。
"没办法,这就是建筑工人的日常。"领队的男学生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优越感,"像我们有知识的人,将来肯定不会干这种体力活。"
"就是啊,"另一个实习生接话道,"现在大学生这么多,像这些农民工永远不可能改变命运的。22岁了还在这里搬砖,这辈子就这样了。"
包工头老刘听到后,哈哈大笑:"说得对!就是啊,有些人天生就是干苦力的命,再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些话像尖刀一样刺进了陈建国的心里。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着那几个实习生。他们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甚至可能比自己还小,但却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晚上回到租住的简陋平房里,陈建国坐在床沿上,看着自己满是伤痕的双手。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破旧的桌子和一个摇摇欲坠的衣柜。墙上贴着几张从工地上捡来的报纸,用来遮挡墙上的裂缝。
他拿出手机,翻看着朋友圈。同龄的朋友们有的在晒大学生活,有的在分享旅行照片,有的已经找到了体面的工作。而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工地、出租屋、工地。
"我不能这样下去了。"陈建国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光芒。
第二天一早,陈建国来到了父母居住的城郊老房子。这是一间建于80年代的砖瓦房,房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漏雨,墙面也斑驳不堪。
父亲陈大山正在院子里修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是他跑运输的工具。母亲王秀兰在厨房里准备着简单的早餐。
"爸,妈,我有话要跟你们说。"陈建国深吸了一口气。
王秀兰从厨房里走出来,手上还沾着面粉:"什么事啊?吃了早饭再说。"
"我想重新参加高考。"陈建国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
陈大山手中的扳手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王秀兰更是愣在了原地,手中的面团都忘记了放下。
"你说什么?"陈大山站起身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我想重新参加高考,考大学。"陈建国重复道,声音虽然颤抖,但语气很坚定。
"你疯了吗?22岁还要重新高考?"王秀兰的声音颤抖着,"你知道你现在多大了吗?人家大学都快毕业了!"
"妈,我不想一辈子在工地搬砖!"陈建国紧握着拳头,眼中满含泪水,"我不想永远被人瞧不起!"
"就你那点基础,能考上什么好学校?别做白日梦了!"陈大山重重地拍了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
"大山,你小声点!"王秀兰赶紧制止,但随即转向儿子,"建国,妈不是不支持你,可是咱家的条件你也知道。你爸一个月跑运输也就赚个两三千块钱,我在服装厂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复读要花钱,考上大学更要花钱,这么多年的费用,咱家拿得出来吗?"
陈建国听到这里,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妈,我知道家里困难,但是我真的不想就这样下去了。今天在工地上,那些大学生说我们这些人永远改变不了命运,我听了心里特别难受。"
王秀兰看着儿子流泪,心也软了下来。她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建国,不是妈不相信你,可是你高中的时候成绩就不好,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基础都忘光了,你拿什么跟那些应届生竞争?"
"我可以努力啊!"陈建国抹掉眼泪,"我可以比别人更努力!"
陈大山沉默了很久,最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建国,爸不是不支持你有上进心,但是现实摆在这里。你现在22岁了,就算考上大学,毕业也要26岁了。人家22岁都已经工作了,你26岁才开始找工作,谁要你?"
"爸,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升学历,年龄不是问题!"陈建国急切地解释。
就在这时,邻居李大妈从墙头探出脑袋:"建国要干啥?我刚才听到你们在吵架。"
王秀兰有些尴尬:"没事,李姐,就是家里有点事。"
但李大妈显然听到了刚才的对话:"哎呀,建国该不会是想重新读书吧?22岁了还要读书?这不是瞎折腾吗?"
很快,李大妈的话传遍了整个巷子。邻居们纷纷跑来看热闹。
"建国真的要重新高考?"
"这孩子是不是工地干久了,脑子出问题了?"
"22岁了还要重新读书,这不是笑话吗?"
面对邻居们的议论,陈建国的父母感到无地自容。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建国这个想法不错啊。"
大家转头一看,原来是陈建国的表哥陈志华回来了。陈志华比陈建国大五岁,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现在在县城的中学当语文老师。
"志华!你什么时候回来的?"王秀兰惊喜地站起来。
"刚到,在门口就听到你们在讨论建国读书的事。"陈志华放下手中的行李,走向陈建国,"建国,你真的想重新参加高考?"
"嗯。"陈建国点点头,有些不确定地看着表哥。
陈志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拍了拍陈建国的肩膀:"我支持你。"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志华,你也跟着胡闹!"陈大山有些生气,"你是有文化的人,应该知道这样做有多不现实!"
"大山叔,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陈志华的语气很郑重,"建国,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要读书,我支持你。而且我可以告诉你,现在的高考政策对复读生很友好,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
陈志华的话让陈建国重新燃起了希望:"表哥,你真的觉得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陈志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不过,这条路肯定会很辛苦,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经过一天的争论,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陈建国的决定。虽然他们心中仍然充满担忧,但看到儿子如此坚决,也只能选择支持。
"好吧,"陈大山最后说道,"既然你决定了,我们就支持你。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考上学校,不能白花这些钱。"
"爸,我保证!"陈建国激动地点头。
一个月后,陈建国告别了工地生活,来到了县城的复读班。
县城第二中学的复读班位于学校最偏僻的角落,这里聚集着来自各个地方的复读生。教室里挤满了学生,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当陈建国走进教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他明显比其他学生年龄大,皮肤也因为长期在工地工作而变得黝黑粗糙。
"大家好,我是陈建国。"他有些紧张地自我介绍。
班里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这个人看起来好老啊。"
"估计是打工好几年了才来读书的。"
"基础肯定很差,跟不上的。"
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女性,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她看了看陈建国,温和地说:"陈建国同学,你坐在那边吧。"
陈建国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坐下。周围的同学都是17、18岁的年轻面孔,他坐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李老师在黑板上写着复杂的方程式,讲解得飞快。陈建国努力地想要跟上节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
那些数学符号对他来说就像天书一样。高中的知识早已在工地的劳作中被遗忘得一干二净。
下课后,李老师走到陈建国身边:"陈建国同学,刚才的内容你听懂了吗?"
陈建国羞愧地摇摇头:"老师,我...我有很多都不懂。"
李老师叹了口气:"这样吧,你先把高中的基础知识复习一下,从最简单的开始。"
第一次摸底考试的结果更是让陈建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总分750分,他只考了156分。数学32分,英语18分,文综106分。
"陈建国,156分。"当班主任念出他的成绩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声。
陈建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下课后,李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建国,你的基础确实很差。这个成绩......"李老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出了实话,"这基础,重新学三年都不一定行。"
"老师,我知道我的基础差,但是我愿意努力。"陈建国恳切地说。
李老师看着这个比自己学生大好几岁的年轻人,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建国,我不是打击你,但是现在距离高考只有8个月了,你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三年的课程全部补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建国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但很快又坚定起来:"老师,不管有多难,我都要试试。"
英语课上的情况更加糟糕。英语老师张老师让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轮到陈建国时,他磕磕巴巴地读着,很多单词都不认识。
"陈建国同学,你的英语基础怎么样?"张老师问道。
陈建国羞愧地低下头:"老师,我...我26个字母认识不到一半。"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压抑的笑声。张老师赶紧制止:"大家安静!"然后转向陈建国,"这样吧,你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学,把26个字母先背熟。"
下课后,陈建国独自坐在教室里,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这时,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需要帮助吗?"
陈建国抬头一看,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同学。这个同学中等身材,戴着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看起来很不起眼。
"你是...?"陈建国有些疑惑。
"我叫李明轩,也是复读生。"李明轩笑着自我介绍,"我看你挺努力的,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补习一下。"
"真的吗?"陈建国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可是我基础这么差,你愿意教我吗?"
"当然愿意。"李明轩的笑容很温和,"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应该互相帮助。"
从那天开始,李明轩就成了陈建国的"专属老师"。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其他同学都回宿舍休息了,李明轩总是留下来给陈建国补课。
李明轩的教学方法很特别,他总能把复杂的知识点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更奇怪的是,他似乎总能准确地知道哪些知识点会在考试中出现。
"建国,这道题你要特别注意,这种类型的题目考试中经常出现。"
"这个英语语法点很重要,你一定要记住。"
"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要掌握,变化不大。"
在李明轩的帮助下,陈建国的成绩开始慢慢提升。第二次月考,他考了198分。虽然仍然很低,但比第一次提高了42分。
"不错,进步了。"李明轩看着陈建国的成绩单,满意地点点头。
"都是你教得好。"陈建国感激地说,"明轩,你的成绩怎么样?我怎么没听老师念过你的成绩?"
李明轩笑了笑:"我的成绩还行吧,不过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加油,你比你想象中的更有潜力。"
陈建国感到很奇怪,李明轩明明那么会教,为什么自己从来没听过他的成绩排名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建国发现李明轩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比如,他给陈建国的复习资料总是非常精准,几乎每次考试都能押中重要题目。再比如,他对各种考试技巧了如指掌,仿佛已经参加过无数次高考一样。
"明轩,你以前考过几次高考了?"有一天,陈建国忍不住问道。
李明轩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
"那你第一次考了多少分?"
"不太理想,所以才选择复读。"李明轩的回答很模糊。
第三次月考,陈建国考了256分,这个成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陈建国,256分。"当班主任念出他的成绩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惊叹声。
"怎么可能?他第一次考试才156分啊!"
"进步这么快,不会是作弊了吧?"
一些同学开始对陈建国投去怀疑的目光。
下课后,班主任王老师把陈建国叫到了办公室:"建国,你最近进步很快,有什么学习窍门吗?"
"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就是比较努力,还有同学帮忙。"陈建国如实回答。
"哪个同学?"王老师问道。
"李明轩,他经常帮我补习。"
王老师点了点头:"哦,李明轩啊。"她的表情有些复杂,"他确实是个不错的学生。"
陈建国感觉王老师的反应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
随着成绩的提升,陈建国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看书做题。
为了省钱,他住在学校附近最便宜的出租屋里。那是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几乎没有其他家具。房间里没有暖气,冬天的时候冷得像冰窖。
每天的伙食也很简单,早餐是两个馒头加一碗白粥,午餐和晚餐都是最便宜的菜。有时候为了节省几块钱,他甚至只买一份米饭,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吃。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陈建国心中充满了希望。每当他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就会想起那些大学生在工地上说的话,想起邻居们的嘲笑,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
第四次月考,陈建国考了287分。这个成绩已经接近专科线了。
"建国,你真的很努力。"李明轩看着陈建国的成绩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继续加油,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明轩,真的谢谢你。"陈建国感激地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不可能进步这么快。"
"我们是朋友,不用客气。"李明轩拍了拍陈建国的肩膀,"对了,我可能要请几天假,有些事情要处理。"
"什么事?需要帮忙吗?"陈建国关心地问。
"不用,是家里的事。"李明轩的回答很简短。
几天后,李明轩真的请假离开了。班主任王老师对此似乎一点也不意外,甚至没有询问请假的原因。
陈建国感到很奇怪,但也没有多想。没有了李明轩的帮助,他只能更加努力地自学。
就在李明轩离开的第三天,陈建国的表哥陈志华突然来到了学校。
"建国!"陈志华在教室门口叫住了正准备去食堂吃饭的陈建国。
"表哥!你怎么来了?"陈建国惊喜地跑了过去。
"来看看你的学习情况。"陈志华笑着说,"听说你进步很快?"
"还可以吧,最近考了287分。"陈建国有些不好意思。
"不错,已经达到专科线了。"陈志华点点头,然后问道,"你们班主任在吗?我想和她聊聊。"
"在的,我带你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陈志华和王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陈建国在门外等待,隐约能听到他们在讨论什么,但听不清具体内容。
"...时间差不多了..."
"...他应该能达到标准..."
"...按照计划进行..."
陈建国感到很奇怪,表哥和老师在讨论什么计划?什么标准?
半个小时后,陈志华从办公室走了出来。
"表哥,你们聊什么了?"陈建国好奇地问。
"没什么,就是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况。"陈志华的回答很模糊,"老师说你很努力,这样很好。"
"那...那个帮我补习的同学,李明轩,你认识吗?"陈建国试探性地问。
陈志华的表情微微变化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不认识,怎么了?"
"没事,就是觉得他人很好,帮了我很多。"
"那就好好珍惜这份友谊。"陈志华拍了拍陈建国的肩膀,"建国,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记住,你比你想象中更特殊。"
"特殊?"陈建国不明白表哥这话是什么意思。
"总之,好好努力吧。"陈志华没有多解释,"我还有事,先回去了。"
看着表哥离去的背影,陈建国心中充满了疑惑。今天发生的事情都很奇怪,李明轩的神秘离开,表哥的突然到访,还有他们之间神秘的对话。
但他没有时间想太多,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李明轩回来了。
"明轩!你回来了!"陈建国兴奋地迎了上去。
"嗯,事情处理完了。"李明轩笑着说,"这段时间学得怎么样?"
"还行,就是有些地方不太懂,正好你回来了可以请教你。"
"没问题。"李明轩点点头,"离高考不远了,我们要抓紧时间。"
在李明轩回来后的日子里,陈建国发现他变得更加神秘了。他给陈建国的复习资料变得更加精准,几乎每一道题都能在后来的考试中遇到。
"明轩,你是怎么知道这些题目会考的?"陈建国忍不住问道。
"经验吧,"李明轩笑了笑,"复读生的直觉总是比较准的。"
第五次模拟考试,陈建国考了312分,终于突破了300分大关。
"陈建国,312分!"当班主任念出他的成绩时,整个教室都安静了。
从156分到312分,这样的进步幅度在复读班里是前所未有的。
下课后,很多同学围了上来:
"建国,你是怎么提高这么快的?"
"有什么学习秘诀吗?"
"能不能教教我们?"
面对同学们的询问,陈建国有些不知所措。他看向李明轩,希望得到一些建议,但李明轩只是微笑着点点头,示意他自己回答。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比较努力,还有同学的帮助。"陈建国诚实地说。
但他的回答显然无法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很多人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或者资源。
随着高考的临近,整个复读班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学习,希望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再提高一些分数。
陈建国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虽然他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距离本科线还有一定的距离。按照他目前的成绩,最多只能报考一些专科学校。
"建国,你准备报什么学校?"有同学问他。
"还不确定,可能是专科吧。"陈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专科也挺好的,至少比不读书强。"那个同学安慰道。
但陈建国心里清楚,专科和本科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是完全不同的。他想起当初那些大学实习生的话,想起邻居们的嘲笑,心中充满了不甘。
高考前一个月,陈建国的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巨大的压力让他几乎崩溃,有好几次都想要放弃。
"明轩,我是不是应该放弃?"一天晚上,陈建国对李明轩说,"我努力了这么久,可能还是只能上专科。那些邻居说得对,我这是在做无用功。"
"不,你不能放弃。"李明轩的语气很坚定,"建国,相信我,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的。有时候,事情的发展会超出你的想象。"
"可是..."
"没有可是。"李明轩打断了陈建国的话,"记住我之前说过的话,你比你想象中更特殊。高考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
李明轩的话给了陈建国一些信心,但他仍然感到忐忑不安。
高考前一周,陈建国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不吃不喝,只是呆呆地坐着。
父母打电话来关心他的情况,但他不敢如实告诉他们自己的状态。
"爸,妈,我很好,你们不用担心。"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建国,不管考成什么样,我们都支持你。"母亲王秀兰在电话里说,声音有些哽咽,"你已经很努力了,我们都看在眼里。"
听到母亲的话,陈建国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就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李明轩来到了他的出租屋。
"建国,开门,我知道你在里面。"
陈建国擦干眼泪,去开了门。
"你怎么来了?"
"我担心你。"李明轩走进房间,看着陈建国憔悴的样子,"你这样不行,高考在即,你要调整好状态。"
"明轩,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陈建国坐在床边,双手抱着头,"我害怕失败,害怕让家人失望,害怕被人嘲笑。"
李明轩在陈建国身边坐下:"建国,听我说,你已经走了这么远,不能在最后关头放弃。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陈建国抬起头看着李明轩。
李明轩犹豫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我要送给你的礼物。等考试结束后再看,记住,一定要等考试完全结束后再看。"
陈建国接过纸条,感觉很奇怪:"这是什么?"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相信自己,去参加高考吧。"李明轩站起身来,"建国,记住我的话,你的人生将会发生你想象不到的改变。"
说完这话,李明轩就离开了。陈建国看着手中的纸条,心中充满了疑惑,但也感到了一丝希望。
高考的日子终于到了。陈建国背着书包,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向考场。
在考场门口,他遇到了班主任王老师。
"建国,放松心态,正常发挥就好。"王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师,我会的。"陈建国点点头。
"记住,"王老师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时候,努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陈建国感觉老师的话有些奇怪,但没有时间多想,因为入场的时间到了。
考试进行得比陈建国想象中要顺利。数学卷子上的很多题目都是李明轩重点讲过的,英语的阅读理解也比较简单,文综的题目大部分都在他的知识范围内。
最让他惊讶的是,有几道数学大题的解题思路,他在李明轩给他的资料中见过几乎完全相同的。
"这也太巧了吧?"陈建国心中暗想。
英语考试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作文题目竟然是关于"坚持与梦想"的话题,这正是陈建国最有感触的内容。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关于自己重新参加高考经历的作文。
考试结束后,陈建国感觉比预期要好很多。他走出考场,在门口看到了等候多时的父母。
"儿子!"王秀兰激动地跑了过来,"考得怎么样?"
"还可以吧,比想象中顺利一些。"陈建国如实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陈大山也是一脸欣慰,"不管结果怎样,你都已经尽力了。"
一家三口走在回家的路上,陈建国突然想起了李明轩给他的那张纸条。他掏出来看了看,上面写着一行字:
"相信自己,你比想象中更特殊。青松职业技术学院,了解一下。"
"青松职业技术学院?"陈建国念出了这个名字,"这是什么学校?"
父母也很奇怪:"没听过这个学校啊,是哪里的?"
回到家后,陈建国立即上网搜索这个学校的信息。搜索结果让他更加困惑:青松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非常少,只有一个简单的官网,上面的介绍也很模糊,只说是"培养特殊技能人才的专业院校"。
"这个学校看起来很神秘啊。"陈建国心中暗想。
成绩公布的日子到了。陈建国怀着忐忑的心情查询自己的成绩。
当他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时,完全愣住了:总分328分!
"328分?这...这怎么可能?"陈建国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
数学65分,英语45分,文综218分。这个成绩比他最好的一次模拟考试还要高出十几分。
"建国!成绩出来了吗?"父母急切地跑了过来。
"328分。"陈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
"多少?"王秀兰以为自己听错了。
"328分!"陈建国大声说出来。
父母都愣住了。这个成绩虽然还是达不到本科线,但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很快,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邻居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建国真的考了328分?"
"不会吧,他不是基础很差吗?"
"328分已经不错了,能上个好专科了。"
但也有一些刺耳的声音:
"就算考了328分又怎样?还不是只能上专科。"
"花了那么多钱复读,结果还是上专科,值得吗?"
面对这些议论,陈建国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无法达到本科线而感到遗憾。
志愿填报的时间到了。陈建国拿着一本厚厚的招生简章,认真地研究着各个学校的分数线和专业设置。
就在这时,班主任王老师打来了电话:"建国,恭喜你,考得不错。"
"谢谢老师。"
"你准备报什么学校?需要我给你一些建议吗?"
"好的,老师,我正在看招生简章,有点不知道该选什么。"
"这样吧,你来学校一趟,我给你详细介绍一些学校。"
第二天,陈建国来到了学校。王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很多招生简章。
"建国,以你的成绩,可以选择的学校还是很多的。"王老师翻着招生简章,"不过,我有一个特别的推荐。"
说着,王老师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份印刷精美的招生简章。封面上写着"青松职业技术学院"几个大字。
"青松职业技术学院?"陈建国吃了一惊,"老师,这不就是..."
"怎么,你听说过这个学校?"王老师的表情有些奇怪。
"有个朋友提到过,但我不太了解。"陈建国没有说是李明轩告诉他的。
"这是一所很特殊的学校。"王老师打开招生简章,"虽然名字听起来普通,但绝对不简单。"
陈建国仔细看了看招生简章。学校的介绍很模糊,只说是"培养特殊技能人才的专业院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老师,这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怎样?为什么介绍这么简单?"
"有些事情不方便在招生简章上详细说明。"王老师的语气很神秘,"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所学校会改变你的一生。而且,学费全免,还有丰厚的奖学金。"
"学费全免?"陈建国惊讶地说,"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学校?"
"因为这个学校的招生很特殊,只招收特定的学生。"王老师看着陈建国,"建国,相信我,你很适合这所学校。"
陈建国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李明轩会知道这个学校?为什么王老师会特别推荐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学费全免这个条件对他们家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陈建国的父母为了支持他复读,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还借了一些钱。如果能免学费上大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老师,我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陈建国说道。
"好的,但不要考虑太久。"王老师提醒道,"这所学校的名额很有限。"
回到家后,陈建国把青松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告诉了父母。
"学费全免?"王秀兰简直不敢相信,"真的吗?"
"招生简章上是这么写的。"陈建国把简章递给父母看。
陈大山仔细看了看:"这个学校看起来确实不错,就是介绍得有点简单。建国,你觉得怎么样?"
"我也不太确定,感觉有些神秘。"陈建国如实说道。
就在这时,表哥陈志华又一次出现了。
"志华!"王秀兰惊喜地说,"你来得正好,建国正在为选学校的事犯愁呢。"
陈志华看了看桌上的招生简章,当他看到青松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章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建国,这个学校你考虑得怎么样?"陈志华拿起简章问道。
"表哥,你知道这个学校?"陈建国敏锐地察觉到了表哥表情的变化。
"听说过一些。"陈志华的语气很郑重,"建国,相信我,选择这所学校吧。"
"为什么?"
"因为..."陈志华犹豫了一下,"因为这所学校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表哥的强烈建议下,陈建国最终决定把青松职业技术学院填在第一志愿。
填完志愿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录取结果了。
邻居们听说陈建国报考的是"青松职业技术学院"后,议论纷纷:
"职业技术学院,说得好听,不就是技校吗?"
李大妈更是尖酸地说:"花了那么多钱复读,最后还是要去学技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就是啊,328分虽然不高,但也能上个不错的专科,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个没听过的学校?"
面对邻居们的议论,陈建国的父母也开始有些动摇。
"建国,要不要再考虑考虑?"王秀兰担心地说,"万一这个学校不好怎么办?"
"妈,志愿都填了,现在也改不了了。"陈建国安慰母亲,"而且表哥也说这个学校不错,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尽管嘴上这么说,但陈建国心中也是忐忑不安。这所神秘的学校到底怎么样?他的选择是对是错?
时间一天天过去,其他同学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只有陈建国还在焦急地等待。
"建国,你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吗?"有同学问他。
"还没有。"陈建国有些担心地说,"你们都收到了吗?"
"差不多都收到了,你报的那个学校可能录取比较晚吧。"
陈建国每天都要到村里的邮局问好几次,但总是失望而归。
邻居们看在眼里,窃窃私语:
"该不会是没被录取吧?"
"很有可能,那个学校说不定根本就不存在。"
"我就说嘛,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这些话传到陈建国耳中,让他更加焦虑。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甚至怀疑青松职业技术学院是否真实存在。
就在陈建国快要绝望的时候,村里的邮递员老张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他家门口。
"小陈!有你的挂号信!"老张大声喊道。
听到这话,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王秀兰立即跑了出来:"是建国的录取通知书吗?"
"应该是吧,很厚的一个包裹。"老张从邮包里拿出一个印有"青松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的大信封。
消息很快传开了,邻居们都围了过来,想要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录取通知书到底长什么样。
"快叫建国过来!"有邻居喊道。
陈建国正在屋里看书,听到外面的喧闹声,赶紧跑了出来。当他看到老张手中的信封时,心跳加速了起来。
"这...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他不敢相信地问道。
"上面写着你的名字呢。"老张把信封递给他。
陈建国颤抖着双手接过信封,周围的邻居们都安静了下来,等着看这个"笑话"。
李大妈更是幸灾乐祸地说:"打开看看吧,看看这个技校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的。"
陈建国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他的手指在颤抖,生怕看到"很遗憾"这样的字眼。
信封里的内容比他想象中丰富得多。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学校介绍、入学指南、奖学金证书等一大堆材料。
当他拿起录取通知书仔细阅读时,整个人瞬间愣住了。他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遍。
"这...这怎么可能?"他的声音带着颤抖。
听到儿子异样的语气,王秀兰急忙问道:"建国,怎么了?是不是没考上?"
陈建国没有回答,而是继续盯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内容,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
围观的邻居们开始窃窃私语:
"肯定是没录取,看把孩子吓的。"
"我就说那个学校有问题。"
"这下好了,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
"建国,到底怎么回事?你倒是说话啊!"陈大山也着急了。
陈建国木然地把录取通知书递给父母,当王秀兰和陈大山看到上面的内容时,两个人也彻底愣住了。
李大妈见状,伸长了脖子想要看个究竟:"到底写的什么?你们都不说话。"
"这...这不可能..."王秀兰结结巴巴地说道,手也开始颤抖。
陈大山更是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到一家三口都是这种表情,围观的邻居们更加好奇了。
有人忍不住问道:"到底怎么了?录取通知书上写的什么?"
就在这时,表哥陈志华的身影出现在人群外围。
他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然后快步走了过来。
"建国,打开看了吗?"
陈志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陈建国抬起头看着表哥,眼中满是震惊和不解:"表哥...你早就知道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