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林志华,我是武汉大学2019级的学生,想查一下我的学籍信息。"
武汉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对着电脑敲击了几下键盘,眉头渐渐皱起。她抬起头,用一种古怪的眼神打量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的年轻人。
"林志华是吧?你说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对啊,我在这里上了两年学了。"林志华有些不解,"怎么了?"
工作人员又仔细查看了一遍系统,然后缓缓摇头:"同学,我们的系统里没有你的任何信息。武汉大学从来没有收过你这个学生。"
01
2019年8月,炎热的夏天里,林志华拖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
18岁的他刚刚经历完高考,成绩虽然不算特别出众,但也达到了二本线。当收到那封印着"武汉大学"字样的录取通知书时,整个村子都为他感到骄傲。
"志华考上武大了!"消息在村里传得飞快,左邻右舍都来道贺。
父亲林建国在田里干活时都忍不住直起腰,对遇到的每个人都要说上几句:"我家志华考上武汉大学了,那可是全国重点大学啊!"
母亲王秀花更是高兴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逢人就说:"咱家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个大学生!"
林志华自己也激动得不行。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走出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去大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武汉大学,在他心里就是知识的殿堂,是改变命运的阶梯。
拿着录取通知书,他一遍遍地看着上面的校徽和校名,心中涌起无限憧憬。
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林志华来到了学校。这是一所位于武汉郊区的校园,环境还算不错,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看起来像模像样的。
"欢迎新同学!"迎新的学长学姐们热情地接待了他,帮他办理入学手续,安排宿舍。
"你是林志华对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戴眼镜的辅导员对照着名单说道,"欢迎来到武汉大学!"
林志华用力点头,心中满怀感激。能够进入这样的学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将不一样了。
02
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林志华被分配到一个四人间的宿舍,室友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大家聊起各自的高考成绩,发现都差不多在二本线左右,有的甚至还低一些。
"咱们能进武大,真是幸运啊!"室友小王感慨道。
"是啊,我爸妈都说我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呢!"另一个室友小张也兴奋地说。
林志华听着,心里暖洋洋的。能和这些同龄人一起在武汉大学求学,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所"武汉大学"有些地方不太对劲。
首先是收费问题。除了正常的学费,学校还要收各种名目的费用:
住宿费一学期2800元,比其他学校贵了不少。
教材费每学期1500元,而且必须在学校指定的书店购买,不允许自己买便宜的二手书。
实验费每学期800元,说是用于实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上网费每月100元,网速却慢得像蜗牛爬。
"怎么这么多费用啊?"林志华私下和室友们讨论。
"大学嘛,费用本来就高。"小王不以为然,"我们这是重点大学,收费贵点也正常。"
"对啊,我堂哥在别的大学,也说费用挺多的。"小张也附和道。
林志华虽然心里有些疑虑,但想想自己确实是农村出身,对大学的情况不太了解,也就没有多想。
为了凑齐这些费用,家里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掏空了。父亲甚至去镇上借了一万块钱,说什么也要支持儿子上大学。
"志华,你好好学习,咱家就指望你了。"母亲王秀花流着泪说道,"这钱花得值,只要你能成才,咱们苦点累点都无所谓。"
林志华看着父母为了自己的学费而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既感动又愧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
03
在这所"武汉大学"里,林志华的专业课程看起来还算正常。有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老师们看起来也都挺专业的。
但是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首先是师资问题。虽然老师们都声称自己是武汉大学的教授或副教授,但林志华发现他们讲课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老师甚至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讲得含糊不清。
其次是实验设备。计算机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但学校的机房设备陈旧,很多电脑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款,运行起来慢得要命。
"老师,这些电脑太卡了,能不能换新的?"有同学在课堂上提问。
"学校的资金有限,大家先凑合着用吧。"老师随口应付道,"等下学期看看能不能申请更新。"
但是下学期来了,设备依然没有更新。
最让林志华觉得奇怪的是图书馆。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图书馆应该藏书丰富才对。但他们学校的图书馆规模很小,书籍种类也很有限,大部分都是一些过时的教材和参考书。
"咱们学校的图书馆怎么这么小啊?"林志华问室友。
"可能是分校吧,总校的图书馆肯定很大。"小王猜测道。
"对,我们这里应该是武大的一个分校区。"小张也这样认为。
林志华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疑虑,但想想自己确实对大学的情况不太了解,也就没有深入追究。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林志华在这所"武汉大学"里度过了大一的全部时光。虽然有各种疑虑,但他还是努力学习,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04
大二上学期,林志华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虽然学校的条件不算特别好,但他告诉自己,能上大学就已经很幸运了,不应该要求太多。
然而,学校的各种收费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奇怪。
除了基本的学费、住宿费,学校还陆续收取了:
考试费每科50元,说是用于试卷印刷和监考费用。
证书费200元,说是毕业时要颁发各种证书。
社会实践费300元,说是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需要费用。
体检费150元,每学期都要体检一次。
林志华算了算,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一学期要比正常的学费多出两三千块钱。
家里的经济本来就紧张,父亲为了供他上学,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每次交学费,母亲都要为钱的事情愁好几天。
"志华,家里实在是有些困难,你看能不能申请一下助学贷款?"母亲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地说道。
林志华心里很难受。他知道父母为了供自己上学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他也不想因为钱的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业。
他去找辅导员咨询助学贷款的事情。
"助学贷款?"辅导员皱着眉头说,"我们学校的助学贷款政策比较严格,要求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才能申请,而且手续很复杂。"
"那我家的情况能申请吗?"林志华问道。
"你先填个申请表,我帮你看看。"辅导员随手递给他一张表格,"不过希望不大,学校的贷款名额很有限。"
林志华认真填写了申请表,但等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任何消息。再去问辅导员时,对方只是说还在审核中,让他耐心等待。
就这样,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交各种费用,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
05
进入大二下学期,一个意外的通知改变了一切。
2021年3月的一天,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通知:
"各位同学注意,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要求,所有高校都要进行学籍信息系统升级。请所有学生配合重新填写各种表格,并缴纳200元系统升级费。具体时间安排后续通知。"
看到这个通知,林志华第一反应就是:又要交钱?
他仔细想了想,觉得很奇怪。学籍信息系统升级,这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为什么要学生来交钱?
带着疑虑,他去找辅导员询问。
"老师,为什么学籍升级要我们交钱啊?"林志华问道。
辅导员显得有些不自在,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是教育部的新规定,所有学校都要这样做。"
"可是我觉得很奇怪,系统升级应该是学校的责任,为什么要学生承担费用?"林志华继续追问。
"你别管那么多,反正别的学校也都是这样的。"辅导员有些不耐烦,"200块钱而已,又不是很多。"
"那能不能给我看看教育部的文件?"林志华坚持道。
"文件?什么文件?"辅导员明显有些慌张,"这种内部文件哪能随便给学生看?你就按通知做就行了。"
这次对话让林志华更加疑虑。辅导员的反应明显不正常,而且对于他的问题总是回避,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当天晚上,林志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200元对于别的同学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可疑。
第二天,他决定上网搜索一下,看看其他大学是否也有类似的"学籍升级费"。
06
林志华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大学学籍升级费"。
搜索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网上有很多关于教育诈骗的新闻,其中不少都提到了假学校会以各种名义收取额外费用,其中就包括"学籍升级费"、"系统维护费"等等。
他又搜索了"武汉大学学籍管理",找到了武汉大学官方网站上的学籍管理规定。规定中明确写着:学籍信息的维护和更新是学校的职责,不会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这下林志华彻底慌了。
他急忙又搜索了"武汉大学官网",进入了真正的武汉大学官方网站。网站上的校园照片、建筑风格,和他现在就读的学校完全不一样!
真正的武汉大学有标志性的樱花园、有古朴典雅的老建筑、有现代化的教学楼。而他所在的学校,虽然也叫"武汉大学",但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规模也小得多。
林志华感觉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自己会不会上了一所假学校?
但是这个想法太可怕了,他不敢相信。
两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一直以这个身份为傲。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那他这两年的青春岁月算什么?父母为他的学费花光积蓄甚至借债,又算什么?
他想起了录取通知书。那张通知书看起来很正规,有校徽、有校长签名、有钢印,和网上看到的样式几乎一模一样。
难道是自己想多了?
但是网上的信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正规大学不会向学生收取学籍升级费。
林志华在宿舍里坐立不安,心情矛盾到了极点。
07
第二天,林志华决定进一步调查。
他偷偷地观察起了学校的各个方面。
师资力量方面,他发现有些老师的专业水平确实存在问题。有一次上高等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公式,但推导过程明显有错误。林志华提出了疑问,老师却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可能是我写错了,下次再讲。"
但是下次上课,老师根本没有再提这个问题。
教学设备方面也确实有问题。不仅是电脑陈旧,实验室的其他设备也很落后。有些实验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老师就让学生"看看书,了解一下原理就行了"。
最让林志华起疑的是学校的对外交流。作为一所"重点大学",武汉大学应该有很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应该经常有知名学者来做讲座,应该有丰富的学术活动。
但是在这里,两年来他从没有看到过任何像样的学术活动,更没有见过什么知名学者。
学校偶尔会组织一些"讲座",但讲座的内容都很空泛,讲师的水平也很一般,完全不像是重点大学应有的学术水准。
林志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他又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初的录取过程。他记得自己填志愿的时候,确实填了武汉大学,但是录取分数线好像比网上查到的要低很多。
当时他以为是自己运气好,或者是有什么特殊政策,现在想来,这本身就很可疑。
还有一个细节让他觉得奇怪:学校虽然叫"武汉大学",但在很多正式文件上,又会加上一些限定词,比如"武汉大学XX学院"、"武汉大学XX校区"等等。
这些限定词当时他没有在意,现在想来,会不会是为了混淆视听?
08
林志华决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他开始在网上搜索真正的武汉大学的各种信息:校园地址、院系设置、专业课程等等。
对比之下,他发现了更多的不一致之处:
地址不对:真正的武汉大学位于武昌区珞珈山,而他的学校在郊区的一个工业园区里。
院系设置不对:真武汉大学有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等人文学科,而他的学校只有理工科专业。
课程设置不对:真武汉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他们学校的完全不一样。
校园文化不对:真武汉大学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多传统活动和社团组织,而他的学校在这方面几乎空白。
最关键的是,他在网上找到了武汉大学的学生论坛和贴吧,里面的学生们讨论的校园生活和他的经历完全不同。
林志华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他想起了家里的那些债务,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学费而四处借钱的情景,想起了村里人对他考上"武汉大学"的羡慕和赞扬。
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他该怎么面对?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真的是一场骗局,那么他这两年来学到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他的大学梦,他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自己是想多了。毕竟,他在这里确实学到了一些东西,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那打击实在太大了。
纠结了几天后,林志华决定采取行动。他要亲自去真正的武汉大学看看,确认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09
周末,林志华瞒着室友,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前往武昌区。
按照网上查到的地址,他来到了真正的武汉大学。
一走进校门,林志华就被震撼了。
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有历史的厚重感。樱花园里虽然不是花季,但依然能想象出春天时的美丽景象。图书馆巍峨壮观,学生们进进出出,学术氛围浓厚。
这和他的学校完全是两个世界。
林志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招生办公室。
"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一位中年女性工作人员和蔼地问道。
林志华深吸了一口气,决定直接询问。
"您好,我想查询一下我的学籍信息。"
"好的,请告诉我你的姓名和学号。"
"林志华,学号是..."林志华报出了自己的学号。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操作了一番,然后抬起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林志华是吧?你确定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
"我...我当然是啊。"林志华的声音开始颤抖,"我是2019年入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工作人员又仔细查看了一遍系统,然后摇了摇头。
"同学,我查遍了我们的系统,没有找到你的任何信息。"工作人员的声音轻柔但却如晴天霹雳,"你说你叫林志华,2019年入学的计算机专业?"
"对...对啊。"林志华的手开始发抖,声音里带着颤音,"我还有录取通知书,还有学生证..."
他急忙从包里掏出学生证递过去。
工作人员接过学生证,仔细看了看,脸色越来越凝重:"同学,这个学生证...有问题。"
"什么问题?"林志华感觉自己的世界开始天旋地转。
"首先,我们学校的学生证不是这个样式的。其次,上面的钢印和我们学校的不一样。"工作人员指着学生证说道,"你确定你上的是武汉大学吗?"
林志华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两年来的一切,突然变得虚幻起来。
"那...那我上的到底是什么学校?"他的声音几乎是在哆嗦。
工作人员看着他苍白的脸色,语气变得温和起来:"同学,你有可能遇到了教育诈骗。现在有很多假学校冒用知名大学的名字招生。我们武汉大学,从来没有收过你这个学生。"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彻底击碎了林志华心中最后的幻想。
他踉跄着后退了几步,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摇晃。
两年了!整整两年!
他以为自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以为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以为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父母为了他的学费花光了积蓄,还借了外债。村里的人都以他为荣,说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
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假的!
他到底在哪里浪费了两年的青春?他交的那些学费,到底进了谁的腰包?他的大学梦,他的未来,还有什么意义?
林志华感觉自己就像被人从高空狠狠摔下,粉身碎骨。
当他想到要如何面对父母,如何面对村里的乡亲们时,眼前一黑,几乎要昏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