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赵素华以为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退休后享受天伦之乐,帮儿子带带孙子。
可她万万没想到,儿子竟然拿出一个账本,要求她记录每一笔花销,美其名曰「亲母子明算账」。
五年来,从买菜的几块钱到孙子的玩具费,赵素华都一笔一笔地记在那个蓝色的账本里。
儿子居然对她如此不信任!但她还是照做了。
后来她突发重病,儿子却在病房里递给她那个熟悉的账本,她的心都凉透了。
然而,当她颤抖着翻到账本的最后一页时,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
01
62岁的赵素华拖着一个老旧的行李箱,站在儿子王越康家的门口。
要不是儿子家需要帮忙带娃,她绝不想告别独居了十年的老房子。
但小孙子确实可爱。
她在门外站了足足十分钟,才鼓起勇气按下门铃。
和儿子好久不见了,他现在怎么样了呢?
「妈,您来了!」儿子王越康开门的瞬间,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
身后传来孩子的哭声,儿媳李晓燕正抱着刚满一岁的小孙子王小宝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越康,看你们都累成什么样了。」赵素华心疼地看着儿子,「我来了就好了,以后小宝我来带,你们好好工作。」
王越康接过母亲的行李箱,神情有些复杂。
「妈,您过来可以,有件事我想先和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你说。」赵素华边换鞋边回答。
「您看,咱家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王越康指了指客厅,「晓燕马上要上班了,我的工作也很忙,小宝确实需要人照顾。但是我们也不想让您白忙活,所以想了个办法。」
赵素华愣了一下。
李晓燕这时候抱着孩子走了过来,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妈,是这样的,我们想实行一种比较现代的相处方式,就是AA制。」
「AA制?这是什么?」赵素华更加困惑了。
王越康从茶几上拿起一个蓝色的账本:「就是您在我们家的所有开销,包括买菜、买日用品、给小宝买东西什么的,都记在这个账本里。」
赵素华接过那个账本,翻了翻,里面是空白的表格,上面印着「日期」「项目」「金额」「备注」等栏目。
「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家庭矛盾了,您也不会觉得吃亏。」李晓燕补充道,「现在年轻人都是这样处理家庭关系的,很公平。」
赵素华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说不出的滋味。
她看着儿子和儿媳,半天才开口:「那……那我自己吃饭的钱也要记吗?」
「当然要记啊。」李晓燕理所当然地说,「您是来帮我们带孩子的,但生活开销还是要算清楚的。我们也不是不给您钱,只是现在房贷压力大,等宽裕了一定还。」
王越康在旁边点头:「妈,您别多想,这是为了避免以后有矛盾。亲母子明算账,这样对大家都好。」
赵素华握着那个蓝色的账本,感觉它重得像座山。
她来这里是想享受天伦之乐的,没想到却要和自己的亲儿子「明算账」。
「行吧,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赵素华勉强笑了笑,「反正我也不缺这点钱。」
那天晚上,赵素华躺在给她收拾出来的小房间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那个蓝色账本上,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会是这样的开始。
![]()
02
第二天一早,赵素华就开始了她的「记账生活」。
「妈,您去买菜吧,钱在这里。」李晓燕把两百块钱放在餐桌上,「记得把小票都留着,晚上记账用。」
赵素华拿着钱和菜篮子出了门,心情复杂得很。她在这个小区里转了一圈,才找到菜市场。
「老板,这个青菜怎么卖?」
「5块钱一斤。」
「来两斤。」
买菜的过程中,赵素华发现自己的心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给自己买菜,她总是挑最新鲜的,价格贵一点也无所谓。现在却要考虑儿子儿媳会不会觉得她买贵了。
回到家后,她把小票整齐地放在账本旁边,等晚上一起记账。
「妈,小宝的尿不湿用完了,您去买两包吧。」王越康下班回来后说道。
赵素华又出了一趟门,买了两包尿不湿,回来的路上还顺便买了些孙子爱吃的小饼干。
晚上吃完饭,赵素华坐在客厅里,在灯光下认真地记账:
青菜2斤,10元;猪肉1斤,15元;鸡蛋1斤,5元;尿不湿2包,46元……
她的字写得工工整整,每一笔都不敢马虎。王越康和李晓燕在旁边看电视,偶尔会瞟一眼她的账本。
「妈,您这字写得真好看。」李晓燕夸了一句。
赵素华苦笑了一下:「以前在单位养成的习惯。」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个星期后,赵素华渐渐适应了记账的节奏。她发现儿子和儿媳对她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只是在花钱这件事上格外「明确」。
有一天,小宝发烧了,赵素华急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挂号费、药费、化验费,一共花了230元。
「妈,小宝怎么样了?」王越康下班后关心地问。
「没事,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吃了药就好了。」赵素华回答道。
「那就好。」王越康松了一口气,然后看了一眼账本,「医药费也记上了?」
她担心孙子,还没有记,于是赶紧把所有的票据拿出来,开始誊写。
「好了,230元。」
王越康点点头:「辛苦您了,妈。」
赵素华看着儿子的表情,心里五味杂陈。
她不知道这句「辛苦了」到底是因为照顾孙子辛苦,还是因为记账辛苦。
![]()
03
时间一天天过去,赵素华的记账本越来越厚。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她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种「AA制」的生活模式。
2018年的夏天特别热,小宝经常要洗澡,尿不湿用得也很快。赵素华几乎每天都要跑超市,每天都要记账。
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几个月下来,她已经垫了不少钱。翻看账本,仅仅是给孙子买东西就花了将近五千块。
「越康,你看看这个账本。」那天晚上,赵素华把账本递给儿子,「咱们是不是该算算账了?」
王越康接过账本仔细看了看,表情有些尴尬:「妈,您别着急,等我这个项目结束了,奖金下来了,我马上还您。」
「我不是催你们还钱。」赵素华连忙解释,「我是担心你们压力太大。要不然这样,以后我和小宝的开销我自己出,就不记账了。」
「那不行!」李晓燕在旁边坚决地说,「说好的AA制就要坚持到底,不然以后真的会有矛盾的。妈,您就当是投资了,我们一定会还的。」
王越康也点头:「妈,您就按原来的方式继续吧。我们心里有数的。」
赵素华只好继续她的记账生活。但她开始更加仔细地控制开销,能省则省,能买便宜的绝不买贵的。
小宝一岁半的时候,开始学说话了。第一句话不是「奶奶」,而是「账本」。
那天,赵素华正坐在客厅里记账,小宝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指着蓝色的账本奶声奶气地说:「账本!账本!」
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王越康尴尬地笑了笑:「这孩子,怎么先学会这个词。」
李晓燕也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是每天都看到,印象深刻吧。」
只有赵素华,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酸楚。她抱起孙子,轻声说:「小宝,叫奶奶。」
「奶奶!账本!」小宝开心地拍着手。
从那以后,每当赵素华拿出账本记账时,小宝就会跑过来,指着账本咿咿呀呀地说话,仿佛那个蓝色的本子是家里最重要的东西。
2019年的春节,赵素华没有回老房子过年,而是在儿子家里度过的。大年三十那天,她照常买菜准备年夜饭。
「妈,今天是除夕,您就别记账了吧。」王越康说道。
「为什么不记?」李晓燕在旁边反对,「说好的制度就要坚持,过年也不能例外。」
赵素华摆摆手:「没事,记就记吧,反正都习惯了。」
那天晚上的年夜饭很丰盛,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宝在地上玩着新买的玩具,场面很温馨。但赵素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妈,您这一年辛苦了。」王越康给母亲倒了杯酒。
「不辛苦,能带小宝我很开心。」赵素华端起酒杯,「就是希望你们不要有太大压力。」
「您放心,等房贷还完了,我们的经济状况就会好很多。」李晓燕说道。
那一刻,赵素华突然明白了什么。她看着儿子和儿媳,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不是不理解年轻人的压力,只是这种理解的方式让她感到心寒。
![]()
04
2020年,疫情来了,所有人都被困在家里。
赵素华的记账生活变得更加精细,因为不能经常出门,每一次购物都要计划得很周密。她学会了网上买菜,学会了用手机支付,也学会了在账本上记录各种新的消费项目。
这一年,小宝三岁了,开始上幼儿园。赵素华的任务从全天带娃变成了接送和照料生活起居。但记账这个习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她的生活。
「奶奶,为什么你每天都要写那个本子?」有一天,小宝好奇地问。
赵素华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总不能告诉三岁的孙子,这是因为她和爸爸妈妈之间要算账吧。
「因为……因为奶奶想记住我们一起生活的每一天。」她最终这样回答。
小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跑去玩别的了。
但这句话却深深地触动了赵素华。是啊,这个账本记录的不仅仅是钱,更像是日记,记录着她在这个家里的每一个足迹。
2021年,2022年,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赵素华的账本从一本变成了两本,再从两本变成了三本。每一本都记得密密麻麻,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
王越康和李晓燕偶尔会提到还钱的事,但总是说「再等等」,「快了」,「下个月」。赵素华也不催,她觉得能和孙子在一起就已经很满足了。
2023年初,赵素华开始感觉身体不太对劲。
起初只是偶尔的胃痛,她以为是吃坏了东西,也没太在意。但后来疼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有时候疼得她整夜睡不着觉。
「妈,您脸色怎么这么差?」王越康有一天下班回来,看到母亲的气色很不好。
「没事,可能是最近太累了。」赵素华强撑着笑了笑。
「那您去医院检查一下吧。」李晓燕也关心地说。
赵素华摆摆手:「不用,休息几天就好了。」
但疼痛并没有因为休息而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晚上,赵素华疼得在床上翻来覆去,实在忍不住了,才叫醒了儿子。
「越康,我……我可能真的有问题,你送我去医院吧。」
王越康看到母亲痛苦的表情,立刻慌了:「妈,您等等,我马上开车送您去!」
在去医院的路上,赵素华疼得直冒冷汗。她握着那个陪伴了她五年的蓝色账本,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它。
「妈,您怎么还拿着账本?」王越康从后视镜里看到了。
「习惯了……」赵素华虚弱地回答。
到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医生的表情越来越严肃。CT、核磁、血检,各种检查做了一圈,最终确诊为胃癌中期。
「需要立即手术,费用大概在15万左右。」医生对王越康说道。
听到这个数字,王越康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15万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医生,能不能保守治疗?」李晓燕在旁边小声问。
「不行,必须手术,而且越快越好。」医生严肃地说。
病房里一片沉默。赵素华躺在病床上,看着儿子和儿媳紧锁的眉头,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悲凉。
她想起了那五年来的记账生活,想起了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想起了每一次小心翼翼地留小票,想起了为了省钱而放弃的那些稍微贵一点的食材……
![]()
05
手术安排在三天后。这三天里,赵素华的病房里总是很安静,王越康和李晓燕轮流来照顾她,但谈话总是小心翼翼的,好像在躲着她什么。
「妈,您别担心,钱的事我们想办法。」王越康安慰道。
「是啊妈,我们已经在联系银行贷款了。」李晓燕也在旁边说。
赵素华点点头,没有说话。她知道这15万对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刚刚换了房,房贷压力本来就很大,现在又要为她的病筹钱……
手术前一天,王越康独自来到病房,手里拿着那个熟悉的蓝色账本。
「妈,我想跟您商量个事。」王越康的表情很复杂。
「什么事?」赵素华虚弱地问。
王越康犹豫了一下,然后把账本递给她:「这是您这五年记的账,我算了算,总共是17万3千多块。您看……」
赵素华接过账本,心突然凉了半截。她颤抖着手翻开第一页,那是2018年3月17日的记录,青菜10元,猪肉28元……
「您的意思是……」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妈,我不是那个意思。」王越康急忙解释,「我是说,这些钱原本就应该还给您的,现在您正好需要用钱治病,我们就不用再去借了。」
赵素华愣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在她生病的时候,儿子想到的竟然是这个账本。
「所以,您是想让我用自己的钱给自己治病?」她的声音更加颤抖了。
「妈,不是这样的……」王越康想要解释,但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话却说不出来了。
那一刻,赵素华感觉自己的心彻底凉透了。五年来的委屈、不解、失落,全都涌了上来。她一直以为儿子让她记账只是为了避免家庭矛盾,没想到竟然是为了这一天。
她用颤抖的手翻着账本,每一页都是她五年来的心血和委屈。青菜、猪肉、鸡蛋、牛奶、尿不湿、玩具、衣服……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眼泪不知不觉地模糊了她的双眼。原来这五年来,她不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在为今天做准备。原来在儿子心里,她就是一个需要「算账」的外人。
她一页页地翻着,每翻一页,心就碎一点。直到翻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