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四年的法律拉锯战,最终以滴滴支付7.4亿美元画上句号。这笔相当于每笔国内订单承担1.57元成本的和解金,是企业为规避更大经营风险做出的商业决策。
2025年8月28日,滴滴在全球投资者关系网站发布二季度业绩报告,同时宣布同意支付 7.4亿美元(约合52.95亿元人民币)解决一项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
滴滴在公告中强调,公司 否认任何有关过错、责任、不当行为或损害赔偿的指控,选择和解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及对业务发展造成的干扰。
这场诉讼源于2021年7月,部分投资者对滴滴提起集体诉讼,认为滴滴可能向投资者发布了 严重误导性的商业信息。
一、 诉讼始末
这场诉讼源于2021年7月。当时部分投资者指控滴滴就公司的业务、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 虚假陈述。
投资者认为,滴滴未向投资者披露其App违反了涉及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收集的相关法规,且公司应该可以合理预见到可能会受到中国互联网监管部门的审查。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 暂停新用户注册。
两天后,国家网信办通报称,“滴滴出行”App由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已被 下架处理。
二、和解条款
根据滴滴与部分现任和前任高管及董事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款清单,滴滴同意支付7.4亿美元达成和解, 被告将获得所有免责。
基于上述情况,滴滴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 计提了7.4亿美元的拨备。滴滴明确表示,和解取决于包括法院批准在内的许多条件,不构成承认或认定诉讼中提出的索赔有任何法律依据。
这种“ 无过错和解”的策略在美股集体诉讼中并不少见,折射出中概股在跨境监管夹缝中的无奈。
三、 业务影响
尽管面临巨额和解金,滴滴的业务仍保持增长态势。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 总交易额达到1096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
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 44.64亿单。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12.4%至33.76亿单,季度日均达到3710万单。
国际业务成为亮点,订单量同比增长24.9%至10.88亿单,季度日均达到1196万单,增速显著 高于国内市场。
四、战略转向
滴滴自2018年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国际业务已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的 14个国家。
滴滴以出行为支点,同时探索外卖、金融等本地多元化特色服务。在巴西,滴滴旗下出行平台99用户规模 突破5500万。
99外卖在巴西城市戈亚尼亚上线45天完成100万单,并于8月12日已覆盖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
退市后滴滴将重点放在了业务发展上,包括发展自动驾驶业务,同时积极在探索海外市场。
滴滴国际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国内市场,海外订单同比增长24.9%,日均达1196万单,成为新增长极。
业务结构调整某种程度上也是对 跨境合规压力的回应。在巴西,旗下平台99用户数突破5500万,外卖业务45天完成百万单。
滴滴用7.4亿美元换来诉讼落幕,但中概股的 合规挑战远未结束。
关注我,投资路上多一双眼睛,少几道伤疤。若看到满眼错误,是我错了;若觉得都是对的,更是我错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