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10年,咱国家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持续增大。咱国家稳稳地站到了世界舞台中央,成了国际舞台上的关键力量。
正因如此,好多国家都盯上了中国,琢磨着找各种机会跟中国合作。
八九十年代,我国遭西方国家制裁,外交工作陷入困境。领导人出国访问状况频出,像航线被故意阻拦,机场不合理乱收费,甚至专机还被安装窃听器。
在刚和其他国家建交那会,咱们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坐的专机,都不是咱自己国家造的,而是从别国引进来的。1940年之后,国家开始重视中国空军,投了不少钱研发飞机。可那时咱国家科技落后,研发出来的飞机,没办法长时间、远距离飞行。
1965年之前,我国领导人出国访问都没用过本国专机。1965年,情况有了改变,这背后还有个故事。
1965年,周恩来总理应罗马尼亚之邀前去访问。那时,周恩来总理乘坐的专机,是巴基斯坦提供的波音飞机。
罗马尼亚领导人在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他瞧见飞机上标着巴基斯坦,心里直犯嘀咕。以往各国领导人来访,坐的都是本国专机,可中国总理咋坐的是别国飞机呢?难道中国没本事研发自家飞机?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段话后陷入沉思。他觉得专机不只是一架普通飞机,也并非仅用于出国访问。在他看来,专机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实力,体现着整个国家的荣誉。
回国后,周恩来总理跟民航总局负责人提到了这件事,明确表示中国的飞机必须飞出国门。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民航局着手开展研发工作。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们发现波音飞机特别适合用作专机。
先说这波音飞机,个头儿特别大,能装不少人。每次领导出去访问,不光领导自己,还有好多跟着一起的人,像秘书、记者、服务人员啥的,都能坐下。再说,这飞机坐起来很舒服,对那些出访的人员来讲,这点可太重要了。
有时候,他们得在飞机上干活,环境好效率就高。最后这点最重要,波音飞机航程远,技术也先进,跟其他型号的飞机比起来,它的安全系数更高。
1965年,民航局以波音飞机为基础,改装出一架波音747专机。这架专机印着五星红旗,还以“中国民航”作为标志。
为打消大家的顾虑,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带头,成为乘坐中国专机的第一个人。
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乘专机正往阿尔及尔赶。可飞机还在飞的时候,外交部突然得知,阿尔及尔发生了政变。那地方当时乱成一团,安全根本没法保证,周总理要是去了,危险极大。于是,相关人员得赶紧联系周总理,必须在专机油量还够返回的时间里,把这消息传给专机。
不过这可是咱中国的第一架专机,飞机电台功率才100瓦,在空中很难收到短波通信。实在没辙了,上级领导下令让北京、广州、昆明这三大电台同时呼叫。折腾半天,总算联系上专机了。经过这件事,大家都明白,飞行前可得把准备工作做得万无一失。
据相关资料,专机执行任务有一整套完整流程。因为要保证领导人安全,每次飞行前都得仔细检查,各项保障措施也得落实到位。
第一步得选好专机机型,按照需求对飞机做安检和改装,同时结合当下情况制定安全计划,以防万一。第二步,外交部门得提前去考察航线,这一步至关重要。
咱国家那架波音747专机,续航能力不太强。要是飞去远一些的国家,得提前找好中途能落脚的地方,补充航空燃油。而且,还得告知东道国,和他们商量专机在哪个机场降落,让对方提前派警卫到目的地。一方面是看守专机,另一方面也是保障领导人的安全。
另外,外交人员得提前准备好备降机场。要是原定机场突发状况,飞机没法降落,就可以转去备降机场。
大家都清楚,一场外交活动要是想成功,东道国和访问国得相互配合。外交程序里,哪一项都不能少。要是少了,往轻了说,这次出国访问就搞不好,双方利益都会受损;往重了讲,我国领导人的生命安全都可能受威胁。以前,这类情况还挺常见。
钱其琛在《外交十纪》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外交面临重重困难的时期。
改革开放后,国家领导人政策得当,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那时,我国GDP先后超越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如今已位居世界第二。尽管我国人均GDP和美国相比差距不小,可美国担心未来被中国大幅超越,于是宣布对中国实施制裁。
见美国制裁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跟着对外宣称要制裁中国,还叫停了双方领导层的互访。这些举动,给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影响。
我国为突破西方制裁,寻求发展出路,把目光投向其他国家,期望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