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让基层告别“踮脚比赛”》。文章围绕基层减负问题,以“剧场中,若前排站起来,后排为了看清也会跟着踮脚,最终人人都站到凳子上,费力却无益”为比喻,形象生动并辛辣到位地批判了基层治理中“文件越印越厚、会议越开越长、迎检资料越做越精美”的“剧场效应”。
这种效应实则是陷入无意义无价值的内耗或内卷,本质上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当追根究底,这个问题和其他基层问题一样,现象出在基层,根子却在上层。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你若不从,成绩归零,考核成空,必有批评。换言之,它不过又是官僚主义的衍生品。
教学环节,每个学科的老师都会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极端重要性。基层治理,上层的每个职能部门都会强调自己所负责工作的“重中之重”。
于是乎,基层这个资源少人力少的“小媳妇”就难,难就难在上边“婆婆”太多,而每个“婆婆”都觉得自己特重要,而每一个都得罪不起,只得硬着头皮、捏着鼻子“周旋”在各式各样的监督检查、调研督导、考核评价之间。
其结果,近几年来,做成事的成本或者说难度越来越大了。体制内,特别在基层,当前的一个形势就是从“做成事给大家用”变成了“做点事给上面看”。
干事创业不再“计较”如此作为的必要性(价值、意义),而是应付、对付、敷衍了事。也就是不管有没有用,反正我做了,做了就完了,做了就能交差。一整个形式主义泛滥成灾的景象。
包括文件、会议、迎检等等,都主打一个“仪式感”,济济一堂、浩浩荡荡、穿靴戴帽、洋洋洒洒、煞有介事、纸上雕花……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一级跟着一级“空转”。
固然,归根结底有价值的让群众点赞的东西不多,起作用的真干事的人员寥寥,虽然明知最后大都沦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徒留一地鸡毛,但首先和主要的是声势要大要好看要体现“重视度”。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三个脱离”,即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就是转变到“三个走进”,即走进实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腿上沾着泥点子,才会想出金点子。总的来说,就是要接地气,要坚持实事求是。
领导就是担当,干部就是责任。领导干部有实力却不敢为,被领导的同志想为却无能为力。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反对官僚主义克服形式主义的觉悟和担当,要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
论及到开会发文的问题,要知道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内容,随意性要不得。开会就要开出价值,发文也要真正有用,包括其他的工作也是。资源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要省着点用,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改变可以首先从讲真话开短会发短文开始。像那种没有营养的话,不说;那种“空对空(导弹)”的事,不做。要简明扼要、直击要害,不要那种雾里看花、故弄玄虚。花里胡哨的东西多了,干实事的心思就淡了。毕竟,“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不好,被骂“草台班子”也不好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