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春之花在江城绽放

0
分享至

实践正青春 芜湖篇

聚青春

夏日的芜湖,处处涌动着青春的热潮。2025年芜湖市“芜聚青春 共创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团芜湖市委以“党政所需、共青团所能、青年所愿”为指引,架起青年与城市对话的桥梁,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触摸城市脉搏,在服务中书写青春担当,奏响了校地协同、共促发展的动人乐章。

科学谋划绘蓝图 校地联动聚合力

为让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地方需求,团市委早早设计活动方案,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主题,精心擘画实践蓝图。从40个定向课题到70个自主申报课题,覆盖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全覆盖,让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青春力量。

“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团市委工作人员介绍,活动启动后,团市委联合省内各高校团委广泛动员,指导学生团队围绕课题制定详细方案,通过严格的材料审核和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15支重点团队、35支优秀团队及60支市级团队。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团市委为重点和优秀团队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让学子们轻装上阵赴实践。

精细管理提质效 青春风采展活力

“实践不是走过场,要出真成果、见真效益。”团市委在活动全程严把质量关,推动实践成果可量化、可展示、可推广。筹备阶段,指导各团队细化调研目标、设计走访路线、明确预期成果,确保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实践期间,定期收集汇总实践成果、实践感悟,组织线上交流分享,让团队在碰撞中提升协作效能。

活动中,各实践团队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通过vlog、图文报道等多种形式讲述实践故事,让更多人看到青年学子的担当。“接下来,我们还将组织开展2025年芜湖市‘芜聚青春 共创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会,评选出优秀团队、调研报告,激励更多青年创新方法、主动作为,让青春的活力在实践中充分迸发。”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贴心保障暖人心 青春逐梦无顾虑

“在无为市实践时,当地不仅提供免费食宿,社区还开放了办公场地,让我们开展活动特别方便。”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集爱科教行,共赴千方约”团队成员汪晓萱感慨道。这背后,是团市委全力搭建保障体系的努力——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为实践团队解决住宿、餐饮、交通等难题,让学子们专注投入实践活动。

经费保障上,按课题等级实行差异化支持,重点团队5000元,优秀团队1800元,分两期拨付并监管使用明细;安全保障上,要求高校紧盯极端天气与地质条件,做好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实践活动已发布新闻稿十余篇,公众号推文持续展示团队实践成果,让青春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成果转化结硕果 校地共赢谱新篇

“要让高校智力资源真正成为地方发展的‘助推器’”。团市委始终扮演好校地连接的纽带角色,梳理政府、社区、企业需求清单,引导团队开展深度调研与服务,推动“高校有成果、地方有需求、青年有成长”的共赢。

“民营法研”暑期实践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深入芜湖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讲座交流等方式,全面调研“民营经济促进法”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撰写的调研报告生动呈现政策在基层的执行状态,为政策适配与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填补了“法律文本——企业感知”的细节空白。这样的成果转化,正是校地合作价值的生动体现。

实践育人强本领 青春担当显初心

“在青锋、代垛社区开设爱心暑托班的日子里,看着新就业群体子女求知的眼神,我才真正掂出了‘服务’二字的千钧分量。”这是芜湖学院“青禾护航”暑托实践团队员储欣瑞在实践日志里写下的感悟。

实践中,团市委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在服务奉献中锤炼本领。如“青禾护航”暑托实践团、青苗护航队为奔波忙碌的新就业群体家庭卸下 “看护难”的包袱。“智械探微”团队走进汽车科技企业车间,在智能制造前沿阵地触摸产业脉动,让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来了场“深度对话”。“芜优出行”团队穿梭于城市街巷,用脚步排查交通堵点,探寻让市民出行更顺畅的“最优解”。“明辨巧染·非遗赋能”团队深入一线做文化推广,让非遗文化在青春创意中焕发生机。“芜添加密,食探江城”团队走访企业、市场,较真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边界,为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寻找平衡点。“青马”社会实践团则化为暖阳,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起倾听心声、抚慰心灵的温馨港湾......

在一次次锻炼中,青年学子的调研分析、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正如安徽农业大学“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实践团队成员孔起放所说:“这个夏天,我们不仅为芜湖做了点事,还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与城市的故事未完待续。未来,团市委将持续深化“紫云英人才计划”,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青年才俊在芜湖这片热土上挥洒智慧、绽放光彩,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火热的暑期公益课堂


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商店开展调研

实践录

在“鲁冰花”小屋里,我们通过非遗剪纸、糖画制作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感受文化之美,搭建心灵桥梁。看到留守儿童由羞涩变得开朗,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用爱与知识浇灌下一代的心灵。那些渴望的眼神、纯真的笑脸,将永远激励我在志愿服务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更多“鲁冰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

□皖南医学院 殷皓涵

为了让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话》更动人,我们走访了老党员,把马毛姐“守住心,船才不会偏”的嘱托揉进台词;为了让支教课堂更鲜活,我们把戴安澜将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拆成童趣问答......作为“红廉文化我来讲”理论宣讲团队长,这个夏天的每一幕都刻进了青春记忆。

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改编,都是信仰与传承的接力。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顺着乡音流淌,让文明新风跟着童心生长,这就是青春的价值,是理论宣讲最动人的模样。

□安徽师范大学 何瑞雪

烈日下的乡间小路上,“护梦先锋”社会实践团队的旗帜格外醒目。我们背起药箱,将课堂所学化作田间地头的守护之力,累计服务200余人次,那些舒展的眉头和真诚的感谢,便是我们所学价值最真切的回应。

这段火热的实践,让医药青年深刻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量。乡土中国,埋藏着最朴素的希望。我们将以医学的仁爱与青年的担当,守护每位老人和儿童。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点亮更多未来的星光,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医药学子的青春答卷。

□芜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黄雨晨

驻足无为乡野,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高沟镇的电缆车间,机器轰鸣诉说着从家庭作坊到产业集群的跃迁;蓝莓基地的藤蔓间,果酱与果酒的醇香漫过采摘园,串起三产融合的增收链。基层院落里,干部与村民围坐畅谈,把产业规划聊成家常,让集体经济的红利实实在在落进钱包。老党员的感慨“干部真办事”,道破了振兴的密钥——民心聚,则乡村兴。

此行让我明白,乡村的蝶变,是产业扎根土地的坚韧,是生态滋养未来的智慧,更是人心向暖的力量。身为青年,唯愿以脚丈量乡土,以心感受脉动,让青春在振兴路上焕发光彩。

□芜湖学院 曹 婉

书记说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动能

□团芜湖市委书记 谢翔宇

青年在实践中绽放光彩,城市因青春焕发活力。团市委始终以“党政所需、共青团所能、青年所愿”为指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引领青年在实践熔炉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城市发展中贡献青春智慧,在服务人民中涵养家国情怀。我们以实习——实践——实训“三实行动”育人工程搭建成长舞台,让学子在基层一线经风雨、长才干;用“紫云英人才计划”畅通发展路径,让青年与城市同频共振;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凝聚奋进合力,让青春动能充分涌流;靠改革创新举措激发组织活力,在融入党政大局、服务青年成长中践行使命担当。

立足未来,团市委将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以“舍我其谁”的豪情,在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进程中,奋勇争先、矢志拼搏,让青春的蓬勃力量持续为芜湖高质量发展赋能,让“青春建功”的誓言在江城大地上熠熠生辉。

(通 讯 员 陈子馨 记者 程榕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青传媒 incentive-icons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67046文章数 58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