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村里的矛盾,再难也要化解。”这句话,早已成为瑞金市冈面乡陈坑村党支部书记曾石长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成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行动指南。
2021年前,陈坑村曾是当地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各类矛盾纠纷此起彼伏,有的是邻里间因小事起争执,有的是群众对政策有疑问产生的不理解,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村里的团结,拖慢了村务推进的脚步,陈坑村甚至曾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力,被瑞金市组织部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换届的东风,为陈坑村带来了转机。这位新当选的支部书记上任后,面对这样的困境,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要破解困局,必须先啃下“矛盾化解”这块硬骨头,于是主动扛起了“人民调解员”的重担,以实干破僵局、以担当聚民心,带领陈坑村实现了“零上访”的华丽转身,书写了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牵头“五老”建队伍,逐户摸排破僵局
化解积案,队伍是关键。此前,陈坑村的矛盾调解因村干部精力有限,顾此失彼,常陷入“单打独斗”的僵局,曾石长清楚,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凝聚更多力量。于是,他主动牵头,从村里的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模范中筛选骨干,组建了一支结构多元的 “五老” 调解队伍,依托“五老”调解队熟悉村情民意、在村民中威望高的优势,这支队伍渐渐成为陈坑村矛盾调解的“主力军”。
化解积案,既要摸清矛盾底数,更要筑牢群众信任的根基。曾石长深谙只有让村民把自己当“自家人”,才愿意敞开心扉说真话、讲实情,于是他带头沉下身子、走进村组,用脚步一点点打通与群众的 “连心桥”,白天,他顶着烈日穿梭在田间地头,坐在田埂上和村民拉家常,从庄稼长势聊到家庭琐事,在轻松的交谈中悄悄摸清群众的诉求与顾虑,用共同的生活经历拉近距离,让村民渐渐放下戒备;晚上,他踏着夜色走访农户家中,与群众促膝长谈,哪怕群众情绪激动、言语尖锐,他也始终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辩解。每一起诉求,无论涉及邻里地界的小事,还是牵扯多年的陈年旧怨,他都掏出笔记本详细记录来龙去脉,当晚就回到村委会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坚决不让矛盾“过夜”、不让问题“积堆”,为后续精准破局打下基础。
面对历史遗留的复杂纠纷,曾石长从不急于求成,而是带领调解队伍用“耐心”敲开群众心门、打破僵局。遇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情况,他们不搞单一的说教,而是先分开与当事人“话家常”,从生活近况聊到矛盾根源,让情绪激动的群众慢慢放下戒备;待双方态度缓和后,再邀请“五老”队伍中与双方都熟悉的成员出面,用村民听得懂的 “情理话” 拆解矛盾,他们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梳理问题症结,既讲法律底线,又顾乡土人情,逐一解开群众心中的 “疙瘩”,不少僵持多年的积案,就在这样 “接地气、有温度” 的调解中迎刃而解。
![]()
曾石长带领“五老”调解队调解矛盾纠纷
联合攻坚理诉求,法理兼顾守底线
化解矛盾既要“有温度”,也要“守底线”。面对个别群众的过激行为,他始终坚持“柔化情绪、硬化底线”的原则,不回避、不推诿,主动对接司法所、信访部门,建立联合治理机制,用法律为调解“撑腰”。
此前,村里曾发生一起土地流转纠纷:有村民因对政策条款一知半解,担心自家土地流转后“吃亏”,连续多日到村委会反映情况,过激时甚至干扰了正常的村务办公。得知情况后,曾石长没等矛盾升级,第一时间带着“五老”调解队上门,见到村民先拉起了家常:“老伙计,我知道你是怕土地流转后没保障,咱先别急,慢慢说。” 见村民态度稍有缓和后,他掏出提前准备好的土地流转政策手册,指着上面的条款逐字逐句讲解,并帮村民算起土地流转后的“明白账”。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了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合村民实际情况,用“身边案例”普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知识,并清晰告知对方企图通过非正当方式表达诉求的法律后果。
他既没有因为村民诉求表达方式不当就妥协退让,也没有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而是在法律框架内,积极协助村民对接相关部门,推动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最终,这位村民主动停止无序反映诉求的行为,与村委会达成和解。正是靠着这种“情理+法理”的联合治理模式,陈坑村的治理乱象被彻底扭转,2022年成功实现上访户“清零”。
![]()
曾石长上门排查矛盾纠纷
民生为本暖人心,凝情聚力焕新颜
“调解矛盾只是第一步,暖民心、聚人心才是最终目的。”在这位支部书记心中,“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每一件实事里。
2023年,村里一名脱贫户突发交通意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曾石长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带头捐款,还发动党员、村干部、“五老”人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短短几天,累计筹集善款4万余元,及时帮这户家庭解决了看病、生活等难题,让村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矛盾化解了,人心自然就齐了,陈坑村的凝聚力也像“春苗”一样慢慢冒了头、长了势。在曾石长的带动下,村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党员主动靠前,带头参与村务决策、环境整治;村民小组长积极奔走,及时协调邻里需求、反馈群众意见;公益性岗位的护林员、保洁员,不仅只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承担了村里的公益活儿;就连以前总觉得“被照顾”的低保户、脱贫户,也自发加入粮食生产志愿服务队,无偿帮村里的种粮大户播种、插秧。
如今的陈坑村,信访矛盾的“烦心事”正在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邻里互助的“暖心事”,农忙时大家互相搭把手,闲暇时一起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家家户户脸上都多了笑容。这个曾经因矛盾多、人心散被贴上“软弱涣散村”标签的村子,如今成了基层治理中“矛盾化解、民心凝聚”的鲜活样板,问起秘诀,曾石长总说:“没啥巧的,就是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解了他们的愁,自然能聚起他们的心。”(综合自瑞金市司法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