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人,您真的要一个人去?"典韦紧紧握着刀柄。
"今日我只是一个普通商贾。"
曹操摆摆手,换下锦袍,着布衣麻鞋。典韦面色凝重,"万一有刺客..."
"住口!"曹操厉声打断,"我意已决!"
典韦咬牙,"那属下远远跟着。"
"不准跟!"曹操转身就走,"违者军法从事!"
春风料峭,许都城门外,曹操独自踏上官道。他心事重重,朝中暗潮汹涌,需要听听百姓真正的声音。
路过村落时,炊烟袅袅。一个孩童正在路边玩耍,见有人经过,好奇抬头。
曹操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02
曹操此次微服出行,并非心血来潮。自从平定袁绍,一统北方后,他深感权力高峰的孤独。
朝堂上,群臣或谄媚奉承,或暗藏心机。每日听到的都是"丞相英明"、"丞相威武"之类的套话。真话?太少了。
更让他烦恼的是近日传言。有人说他有称帝之心,有人说他是汉室忠臣。这些议论在民间流传,真假难辨。
昨夜,他在书房中独坐到天明。案头摆着《春秋》,烛火摇曳,影子在墙上摇摆不定。他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曹孟德。
那时他也曾问过自己:什么是枭雄?什么是奸臣?
如今权倾朝野,手握重兵,这些问题反而更加困惑了。民心如何?他必须亲自去看看。
这一路行来,曹操见到的多是战后重建的景象。田地重新开垦,商贾往来渐多,百姓脸上也有了笑容。但他也注意到,人们谈论时事时总是小心翼翼。
在一处茶摊,他听到两个商人窃窃私语:
"听说丞相又要出征了。"
"嘘,小声点。这种话也敢乱说?"
"怕什么,咱们又没说坏话。"
"现在这世道,谁知道哪句话就惹祸了。"
两人匆匆离去,留下曹操若有所思。
百姓怕他。这个认知让曹操心情复杂。怕他的权势?还是怕他这个人?
继续前行,路过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有妇人在洗衣。她们的闲话飘到曹操耳中:
"我家那口子说,现在总算太平了。"
"是啊,总比年年打仗强。"
"不过这太平能持续多久?"
"谁知道呢,乱世枭雄,说变就变。"
乱世枭雄。这四个字让曹操心中一震。这就是百姓对他的看法吗?
他加快了脚步。
03
村子名叫柳树村,因村头那棵百年柳树得名。春天到了,柳絮飞舞,宛如雪花。
孩童名叫小石,今年八岁。他正蹲在路边,用树枝在土地上画着什么。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
曹操第一眼看到这孩子,就觉得不同寻常。孩子眼神清澈,却又透着一丝早熟的深沉。不像一般农家孩子那样怯生生,反而显得从容镇定。
"孩子,过来。"曹操招手道。
小石放下树枝,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过来。"这位叔叔,你是做什么的?"
曹操心中暗笑,这孩子倒是反客为主。"我是个商人,路过此地。你在画什么?"
"画地图。"小石指着地上的痕迹,"祖父教我的。这是许都,这是洛阳,这是邺城。"
曹操低头一看,地上画的确实像个地图,虽然简陋,但关键城池的位置大体准确。这让他更加好奇。
"你祖父是做什么的?"
"读书人。"小石答道,"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砚,就让我用树枝在地上练字画图。"
曹操点点头。乱世中,多少读书人流离失所。这个孩子能有这样的祖父教导,难怪显得与众不同。
"你识字多吗?"
"《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三字经》也会一些。祖父还教我《论语》,不过那个难懂。"
曹操来了兴致。"那你最喜欢《论语》中的哪一句?"
小石想了想,"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回答让曹操眼前一亮。八岁孩子能说出这句话,而且还是在这种语境下,绝非偶然。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因为很多大人都不敢说'不知道'。"小石认真地说,"祖父说,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曹操暗暗点头。这孩子的祖父确实不简单。
正说话间,村子里有几个人走了出来。看到陌生人和小石在说话,都停下脚步观望。
其中一个中年汉子走了过来,"小石,这位客官是?"
"石叔,他是个商人,路过我们村子。"小石介绍道。
那汉子打量着曹操,"客官,天色不早了,要不到我家歇歇脚?"
曹操摇头,"不用了,我还要赶路。"
说完,他蹲下身子,和小石平视,"孩子,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当然可以。"
04
曹操看着小石,想知道这个聪明的孩子对时局的看法。
"你觉得现在的天下如何?"
小石歪着头想了想,"比以前好。祖父说,前些年到处打仗,民不聊生。现在至少能安稳种地了。"
"那你觉得这种安稳能持续多久?"
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八岁孩子的理解范围。小石皱着眉头思考了很久,才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是合,以后会不会分,谁知道呢?"
曹操心中一动。
这孩子引用的是《三国演义》的开头,但那本书还没有写出来。看来民间早就有这样的说法。
"那你觉得现在主持天下大局的人怎么样?"
小石更加谨慎了。他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又看了看曹操,"叔叔,你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
曹操笑了,"只是好奇。我走南闯北,喜欢听听各地的人对时事的看法。"
"那我也只能说我听到的。"小石很认真,"村里人说,现在的丞相很厉害,打败了很多敌人。但也有人说他太厉害了,让人害怕。"
"害怕什么?"
"害怕他想当皇帝。"小石压低声音,"不过这话可不能乱说,祖父告诉我的。"
曹操心中五味杂陈。连八岁的孩子都听说了这样的传言。
"你觉得他想当皇帝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问题让小石为难了。他左右看看,那些村民都在远远地注视着这边。
"叔叔,这个问题太难了。祖父说,当皇帝的人要能让百姓过好日子。如果能做到,那就是好皇帝。做不到,就算穿着龙袍也没用。"
曹操点头。这个回答很圆滑,但也很有道理。
"那你对这位丞相了解多吗?"
"知道一些。"小石说,"祖父说他年轻时就很有本事,后来越来越厉害,现在权力很大。"
"仅此而已吗?"
小石犹豫了一下,"祖父还说过别的,但不让我对外人说。"
曹操来了兴致,"能告诉我吗?我保证不会传出去。"
小石摇头,"祖父说过,家里的话不能对外人说。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叔叔如果真想知道大家对丞相的看法,我倒是可以简单说说。"
曹操连忙点头。
"村里的张大爷说,丞相是个能人,但不是好人。"
"为什么这么说?"
"张大爷说,能人做事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都干得出来。好人心善,但往往成不了大事。"
"那你觉得呢?"
小石认真地想了想,"我觉得这个世道,需要能人。至于好坏,要看他做的事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
曹操暗暗称赞。这个孩子虽然年幼,但思路清晰,见解独到。
就在这时,他决定问出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孩子,你知道当今丞相是谁吗?"
这个问题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远远观望的村民都停止了议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
小石停下手中正在摆弄的小石子,抬起头看着曹操。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仿佛在衡量着什么。
曹操等待着答案,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他想听听这个聪明的孩子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小石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周围的村民屏住了呼吸,连风吹过柳树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
然后,小石缓缓开口...
05
"乱世之枭雄。"
四个字,清晰地从孩童口中说出。
曹操愣住了。
不是"当今丞相曹操",不是"曹丞相",甚至不是"曹孟德"。而是——乱世之枭雄。
这四个字,像一把利剑,直刺曹操内心深处。他从未想过,会从一个八岁孩子口中听到如此评价。
小石说完这话,并没有离开,而是静静地看着曹操,仿佛在等待什么。那双清澈的眼睛里,似乎藏着超越年龄的深邃。
村民们的议论声完全消失了,整个村子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连鸡鸣犬吠都停止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曹操想要说什么,却发现自己竟然失语了。"乱世之枭雄"这四个字在他脑海中回响,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枭雄。这个词既是赞美,也是批判。既承认了他的能力和成就,也暗示了他的手段和野心。
更让他震惊的是,小石接下来说的话:
"大人,您还有别的问题吗?"
这句话的称呼变了。从"叔叔"变成了"大人"。这个转变绝非偶然。
曹操凝视着小石,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对话,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东西。这个孩子,这些村民,这次偶遇,都透着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小石的眼神依然平静,但曹操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那不再是一个八岁孩童应有的眼神,而是带着某种深意的注视。
这一刻,曹操意识到,自己可能掉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局中...
06
曹操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多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对危险有着敏锐的嗅觉,此刻各种可能在他脑中快速闪过。
"你是谁?"曹操压低声音问道。
小石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我是小石啊,祖父给起的名字。说我像石头一样坚硬。"
"你的祖父呢?"
"在家里。大人若是想见,小石可以带您去。"
曹操环顾四周,那些村民依然保持着诡异的安静,仿佛都在等待着什么。他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带路。"曹操沉声说道。
小石点点头,转身往村里走去。曹操跟在后面,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本该有一把剑,但今日微服出行,什么都没带。
村子不大,青砖灰瓦,炊烟袅袅。看似普通,但曹操敏锐地注意到,这里的房屋虽然简朴,却都修缮得很整齐。村道也比一般村庄要宽阔整洁。
更重要的是,那些村民的眼神。虽然保持着距离,但都在暗中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这绝不是普通农民应有的表现。
小石在一座比较大的院子前停下,"祖父就在里面。"
院门虚掩着,透过门缝能看到里面种着几株翠竹。曹操推门而入,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一个老者正坐在石桌前饮茶。
看到曹操进来,老者缓缓抬起头。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须发皆白,但双眼炯炯有神。最让曹操吃惊的是,这张脸他认识。
"荀彧?"曹操失声道。
老者微微一笑,"丞相,别来无恙。"
曹操脑中轰然一响。荀彧,他的谋士,他的股肱之臣,三年前因为反对他进封魏王而与他决裂,最终选择了自杀。但现在,这个本该死去的人,却活生生地坐在他面前。
"你没死?"曹操的声音有些颤抖。
"死过一次,又活过来了。"荀彧平静地说,"请坐,我们有很多话要说。"
曹操坐了下来,手心已经出汗。"这一切都是你安排的?"
"不全是。"荀彧摇头,"我只是恰好在这里,听说丞相要微服私访,便想与你见一面。"
"谁告诉你的?"
荀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小石,"石儿,去给客人倒茶。"
小石乖巧地点头,转身进了屋。曹操这才发现,这个孩子的举止投足都带着书香门第的气质,绝不是普通农家子弟。
"他是谁的孩子?"曹操问道。
"我的。"荀彧淡淡地说,"准确地说,是我收养的孤儿。他的父亲曾是我的学生,在战乱中死去。"
曹操想起刚才的对话,"所以他刚才说的那些话..."
"都是他自己的想法。"荀彧打断道,"我从未教他说那些。但孩子天性聪慧,又耳濡目染,自然有自己的见解。"
"乱世枭雄。"曹操重复着这四个字,"这就是你们对我的评价?"
荀彧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这是最公正的评价。"
"公正?"曹操冷笑,"荀彧,你我相识多年,你应该知道我的志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平定天下,结束乱世。"
"我知道。"荀彧点头,"但方法呢?手段呢?为了达到目的,你不择手段。这就是枭雄与英雄的区别。"
曹操沉默了。荀彧说得没错,为了统一天下,他确实做了很多狠辣的事情。徐州屠城,杀华佗,诛许攸...这些事情至今还被人诟病。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曹操问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荀彧说,"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平定乱世之志,这是英雄所为。但你也有残暴嗜杀之行,有篡汉自立之心,这是枭雄所为。"
"篡汉自立?"曹操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荀彧,你还是认为我要篡位?"
"你心中不是早有答案吗?"荀彧平静地问,"否则为何要微服私访,探查民心?"
这句话击中了曹操的要害。他确实在考虑称帝的事情,但还在犹豫。民心向背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那民心如何?"曹操问道。
"如你所见。"荀彧指了指外面,"百姓敬畏你的权势,感激你的功绩,但也害怕你的野心。他们把你看作枭雄,既是认可,也是警告。"
曹操陷入了沉思。枭雄,这个称呼确实复杂。他承认了他的能力和成就,但也暗示了他的危险和野心。
"如果我真的称帝会如何?"曹操问道。
"你会成为皇帝,但也会失去民心。"荀彧说,"百姓可以接受枭雄平定乱世,但很难接受枭雄篡夺正统。"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荀彧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翠竹,"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你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