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应中方邀请,26位外国领导人将出席九三阅兵重大活动,从这份名单看,算上议长和政府副总理级别,以及派来的高级代表,以及其他国际友人等,足迹遍布亚欧非美四大陆,可以说中国的好友遍布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常常的名单最后,还有前政要员,最显眼的就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确认出席九三阅兵活动。
这确实让人很意外,因为就在阅兵前夕,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向欧洲、亚洲多个国家施压,“呼吁”各国领导人不要出席中国的九三阅兵,理由竟是“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这样的理由,无疑是对历史事实的公然歪曲,更是对中国人民情感的严重冒犯。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出席显得尤为特殊。他为何要在此时逆势而来?答案或许藏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选择里,藏在他与中国之间跨越世代的友好联结中。
一份跨越世代的“中国缘”
提及鸠山由纪夫与中国的渊源,绕不开他的家族传承。他的祖父鸠山一郎曾担任日本首相,在任期间便主张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兴趣。
相较于日本政坛部分政客对历史的回避与模糊,鸠山由纪夫始终以清醒的态度面对过去。他是日本首位公开拒绝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要知道,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参拜行为本质上是对侵略历史的美化,而鸠山的拒绝,正是对历史正义的坚守。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专程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镌刻着遇难者名字的墙前下跪致歉。
那个俯身的动作,没有作秀的成分,更不是政治投机,而是对30万南京平民遇难史实的承认,是对战争受害者的愧疚与尊重。
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试图淡化、否认侵略历史的氛围中,这样的举动需要极大的勇气,也让中国民众看到了一位日本政要对历史的诚意。
除了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鸠山由纪夫对中日关系的推动也从未停歇。仅2019年一年,他就访华25次,足迹遍布中国多地,从北京的外交磋商,到地方城市的文化交流,再到基层的民间互动,他始终在为中日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尤其在台湾问题上,他多次公开提醒日本政府“不要玩火”,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不仅会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更会引发地区局势的动荡。这种清晰的立场,在当前复杂的地区局势下,更显难能可贵。
笔者认为,鸠山由纪夫的“中国缘”,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外交往来。它不是基于短期利益的权衡,而是源于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邻邦关系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让他成为了中国人民眼中真正的“老朋友”,不是靠言辞堆砌的友好,而是用行动证明的信任。
出席阅兵的三重深意
在九三阅兵这一特殊场合,鸠山由纪夫的到来绝非偶然,其背后蕴含着三重不容忽视的意义,
第一重意义,是对日本政府错误立场的无声反驳。如前文所述,日本政府试图以“聚焦历史”为由阻挠他国参与纪念活动,本质上是想掩盖自身在历史认知上的缺陷。而鸠山由纪夫作为日本前首相,主动出席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宣示:
他的到来,打破了日本政府试图营造的“孤立中国”的假象,也让国际社会看到,日本国内并非所有力量都在回避历史,仍有像鸠山这样的有识之士,在坚守历史正义的底线。
第二重意义,他出生于1947年,如今对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而言,跨国出行本就需要克服身体上的诸多不便。但鸠山由纪夫依然选择来到中国,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纪念活动。这样的诚意,无需过多言语修饰,早已体现在行动的细节之中。
第三重意义,是对日本民众的历史启蒙。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通过修改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等方式,扭曲年轻一代的历史认知,导致不少日本民众对二战时期的侵略历史缺乏清晰了解。而鸠山由纪夫以公众人物的身份,主动参与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相当于在日本国内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历史不容篡改,侵略事实不容否认。
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日本民众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历史的视角,不是通过右翼势力的片面宣传,而是通过正视历史、尊重受害者的态度,去理解战争带来的伤痛,进而珍惜当下的和平。
中日友好的“清醒者”与“推动者”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印太战略”,试图拉拢日本等盟友构建反华阵营,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逐渐偏向强硬,甚至在涉台、涉海等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核心利益。对此,鸠山由纪夫多次公开提出批评,他曾明确表示:“日本不应成为美国的反华先锋,那样的选择不仅会让日本失去主权的独立性,更会将自己推向危险的边缘。”
在鸠山由纪夫看来,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超过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文化同源、经济互补,合作的空间远大于分歧。
他多次呼吁日本现任政客:“摒弃前嫌不是遗忘历史,而是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寻找两国共同发展的道路。”他认为,中日两国如果能实现良性互动,不仅能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安全稳定,更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笔者深以为然,鸠山由纪夫的观点,恰恰戳中了中日关系的核心:历史问题不是中日友好的“绊脚石”,而是必须正视的“警示牌”;美国的施压不是日本外交的“指南针”,而是需要警惕的“陷阱”。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应当基于本国的根本利益,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知,而非沦为他国的“附庸”。
九三阅兵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在于警示未来、守护和平。鸠山由纪夫这样的“老朋友”,用行动去守护、去传承。再次为这位前首相的勇气感到敬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