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完了罗永浩和李想的 4 小时对谈,感触和收获还是挺大的,同时也推荐你们去看一下。
我之所以说自己是听完了,是因为我全程没看视频,而是在开车回长沙的路上听完了这场马拉松聊天。
先说下李想这个人。
我觉得,在如今新势力造车领域能称得上超级产品经理的就两个人,一个是雷军,另一个就是李想。
所谓超级产品经理,是有能力自己定义并落地一款产品,而且全程 all in 然后取得成功的人。
和那些只坐镇后方指挥、听汇报或者只站在台前开发布会的老板不同,超级产品经理一定是自己下场并深入到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里。
按照这个标准,李想和雷军都是。
因此,理想 ONE 和小米 SU7 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至少在产品层面不是。
当然,其他车企老板中也有产品经理型,也有深度参与型,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能称得上超级 PM 的就这两位。
我第一次知道李想是在 2006 年的一期《鲁豫有约》节目中,当时一共有 4 位被采访的 80 后财富新贵,李想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李想才刚刚开始做汽车之家,在此之前他被人熟知的产品是泡泡网,一个 IT 垂直网站。
李想本人的经历比较特别,他没有上大学,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创业,但毕业前他的月收入已经过万,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末期。
创立泡泡网之后又做了汽车之家,后者在美国上市,当时是国内汽车资讯媒体的头部。
我是汽车之家多年的老用户,所以对他们的产品还比较熟悉,那些年基本是每天必逛的网站。
从汽车之家出来后,李想创立了车和家,也就是今天理想汽车的前身。
到今年,理想汽车成立 10 周年,李想也 44 岁了。
20 多岁财务自由,34 岁跨行创业,44 岁成为千亿元市值企业的掌舵者。
对于李想这个人其实是有些争议的,他的性格、他的言论、他对外界呈现出来的姿态。
但看一个人不能看片面,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看他,我觉得他还是很强的,有很多超级 PM 的特质。
这种特质不是讨好、不是迎合、不是顺从大流,而是在一些关键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很多时候,顶级产品经理的想法就是不被理解的。你们看对微信的那些吐槽,再看张小龙的坚持,然后用时间去验证。
老罗从不同角度问了李想很多问题,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一个问题。
老罗问李想,你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么?
李想列举了四个,但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汽车之家的股东集体向他逼宫,要求他退出公司。
这件事虽然不了了之,但也是那一次之后,李想知道了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太自我。
用他的话说,就是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他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我相信,这种阶段很多人都经历过。
那种认为只有自己对,别人都是傻叉的自我执念仿佛像一道魔咒,你自己不会觉得怎么样,但周围的人却觉得你这个人很难相处。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就是这样的。
尤其是刚做技术那几年,其实我做技术还行,很早就能同时开发 Android 和 iOS 平台的 App,那种优越感会让你觉得自己都是对的,然后忽略了周围人的感受。
比如,有些功能我一个人就能做完,导致同事没事可做,别人那种不被需要或者不受重视的感觉是很糟糕的。
包括后来做产品有一段时间也是,我一个人把产品都想清楚了,也都设计出来了,结果就是别人觉得你太独裁。
转变来自于一些事情,当我们做的产品失败后,当我感觉到团队合作带来的效果后,我才发现,其实合力比独当一面更重要。
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同理心,学会了沟通和管理。
再说说理想的车。
老读者知道,我就是理想车主,去年买了一辆理想 L7 Max。
到现在开了 1.7 万公里,刚做完第一次保养。我对这车的评价还不错,这次青甘大环线几千公里跑下来又有一些新的感受,下次再和你们细聊。
前面说了,理想和雷军都是超级产品经理型老板,因此他们做的车在产品层面是没问题的。
这里说的没问题,是指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审美、以及用户体验。
理想 ONE 和小米 SU7 的产品定位很精准,设计也踩在国人审美线上,用户体验则是做软件出身的创始人自带的先天优势。
你们一定在网上看到过各种关于黑理想的内容,包括车怎么不好,车主素质怎么差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有团队在幕后操作的,而且被确定是理想竞品在做,对应的人还被抓了。
这次对谈中理想还谈到一个案例,就是之前网上讨论很热的理想断轴事件。
简单说,就是理想的车轮经过撞击后就直接从车轴上掉了下来,于是有人就拿这个大肆做文章。
实际情况是,这是理想借鉴沃尔沃的安全保护机制设计的方案,目的是保护车内乘客不在剧烈撞击下让车轮侵入车体,从而在撞击瞬间把车轮弹出去。
只不过,理想汽车在设计时把弹出阈值调得太小,以至于非剧烈撞击也会发生弹出,但这个 bug 之后修复了。
所以,一个原本的安全性设计被误解为质量问题,再加上有人带节奏,结果就很惨。
还有就是 Mega 风波,我觉得带节奏那波人真是有点无聊,好好一辆车硬是被搞黑了。
不过,Mega 现在缓了过来,不仅销量上去了,而且也慢慢打开了家庭 MPV 市场的新格局,毕竟数据不会说谎。
有句话这么说,网上没赢过,销量没输过。
我没想到的是,老罗竟然是第一代理想 ONE 的车主,而且后来还买了 Mega。
要知道,老罗是一个对产品和体验极度挑剔的人,理想能得到他的认可也实在不容易。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老罗曾多次不吝对理想的赞美。
另外,小米汽车的成功可能和李想有脱不开的关系。
雷军在造车前跟李想有一次长谈,聊了产品,聊了其他的车企,但最后雷军问了李想一个问题。
雷军说,如果在造车这件事上让你给我一个建议,你会给什么。
李想说,你不要找代理人,自己 all in 就能成。
于是,我们在小米发布会上看到雷军说的那番话:「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全部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让自己成为超级产品经理,就能成,至少产品不会差。
这场对谈的信息量很大,启发也很多,即便我在连续开车几小时后也不知不觉感觉时间就过了。
或许,这就是高质量输入带来的快感。
老罗的新一轮对谈视频又上线了,这次的嘉宾是何小鹏,那我就继续听吧。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明天出发杭州,周日最后一场杭州产品训练营,这次依旧准备了很多内容,和一群产品经理在火热的杭州烧脑一天。
训练营包含一天线下课,一个月线上学习,1对1咨询,简历优化和职业规划,最后几个名额,报名联系我:tangren05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