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九三阅兵即将拉开帷幕。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本该是一场全球关注的外交盛会。
然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名字却从嘉宾名单中悄然消失。白宫提前放出消息:波兰新总统将在9月3日访问华盛顿,特朗普不会亲自出席北京的阅兵仪式。这一决定看似“避险务实”,实则暴露了美国外交的困境——一边忙着“重塑二战叙事”,一边却在亚太秩序重构中掉链子。
特朗普的缺席,看似一场“低调的退场”,却意外成了中国阅兵的加分项。中国官方媒体迅速抓住机会,强调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当前国际秩序的“战略宣示”。而美国的“不露面”,反而让外界看清了中美博弈的深层逻辑:谁在争夺话语权,谁在试图主导规则。
特朗普的“缺席逻辑”:算盘打得响,却漏了关键一环
特朗普为何不来?表面看是时间安排冲突。8月15日的“普特会”刚结束,9月3日的九三阅兵对他来说确实“档期紧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敏感性。特朗普将中美经贸协议视为会面前提,却忽略了中国对“历史叙事”的重视。
中国阅兵的核心议题是抗战胜利,这与美国试图淡化俄罗斯贡献、拔高日本角色的“新叙事”天然冲突。两国在亚太秩序上的较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谈判。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缺席被解读为“对华强硬姿态”的延续。美国即将中期选举,共和党需要通过对外强硬巩固基本盘。然而,这种策略却忽视了一个现实:中国阅兵的“历史正义”属性,无法用贸易谈判或地缘博弈简单化解。
中国通过邀请周边国家领导人、展示军事装备、弘扬抗战精神,试图将这场活动转化为“叙事主导权”的争夺战。而美国的缺席,恰恰给了中国“主动出击”的机会。
日本的反应最耐人寻味。他们一边在欧洲劝说各国领导人“别去北京”,一边在亚洲渲染“中国阅兵有反日色彩”。但这种“小动作”反而暴露了日本对历史问题的焦虑。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无法抹去,而中国阅兵正是对这段记忆的公开重申。日本越是忌惮,越显得“心虚”。欧洲国家对俄罗斯领导人参会本就存疑,日本的搅局或许会让部分国家犹豫,但中国早已表态:阅兵照常进行,不因谁来谁走而改变计划。
俄罗斯则选择了“两边讨好”。普京派出了亲信、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出席,既向中国示好,又避免因与美国走近而冷落中国。这种“平衡术”看似精明,实则暴露了俄罗斯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动地位。
中俄关系虽因“普特会”缓和,但两国在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始终离不开美国的“搅局”。俄罗斯的“折中方案”,更像是为了在亚太秩序重构中争取更多筹码。
相比之下,中国的节奏更为从容。从邀请台湾同胞参与活动,到公布阅兵装备清单,再到慰问抗战老兵,中国用一系列动作传递出明确信号: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布局。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毫不含糊:“不管谁来谁走,阅兵照常搞。”这种底气,源于中国对自身历史的自信,也源于对国际局势的精准判断。
在九三阅兵前夕,中国多地掀起了纪念抗战老兵的热潮。89岁的勾国柱老人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军用水壶、军装和笔记本捐赠给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他的举动让无数人动容。
当收藏证书送到他手中时,老人颤抖着说:“这些东西能进博物馆,算是给战友们一个交代了。”这种对历史的尊重,正是中国阅兵背后的精神内核。
而在江苏,101岁的李引群老人参加了上党战役、淮海战役,甚至亲历了西藏和平解放。他的故事被记录成数字化资料,成为后人学习的鲜活教材。镇雄县的陈林声老兵,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三度立功。这些老英雄的亲身经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缩影。
中国通过九三阅兵,将这些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叙事。当阅兵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当抗战老兵的名字被大声念出,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军队的威武,更是民族的坚韧。这种精神聚合,正是中国应对国际挑战的底气。
美国的“制裁牌”打错了地方
就在中国公布阅兵安排后不久,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对两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理由是它们“参与伊朗石油交易”。这一举动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美国的焦虑。
2024年,美国已对412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但收效甚微。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任何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制裁都是不公正的。”这种强硬态度,让美国的“制裁牌”彻底失效。
更讽刺的是,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与伊朗、俄罗斯的合作,却忽视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中国企业的制裁,不仅影响美国自身利益,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美国的“单边主义”策略,在中国“多边主义”的应对下显得愈发孤立。
往年阅兵资料
中国对九三阅兵的重视,远超一场简单的纪念活动。从装备展示来看,无人智能武器的亮相,表明中国在军事科技上的突破;从外交邀请来看,对台湾同胞的邀请,既是政治信号,也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重申;从历史叙事来看,对抗战精神的弘扬,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这场阅兵的“隐藏剧本”,其实是中国在亚太秩序重构中的战略布局。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凝聚民族精神、邀请周边国家领导人,中国试图构建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安全与发展框架。这种框架的吸引力,对那些在中美之间摇摆的国家来说,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特朗普的缺席,看似是个人选择,实则是美国整体战略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历史修正主义”淡化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却在实际行动中暴露了自身叙事的脆弱。而中国则通过九三阅兵,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现实力量,用民族精神聚合国际支持。
这场“终极对决”中,特朗普的“避险”成了“失策”,而中国用一场阅兵,完成了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重布局。当世界在9月3日聚焦北京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谁在争夺话语权,谁在塑造新秩序,谁在书写历史。
历史不会停在旧剧本里
九三阅兵的硝烟尚未散去,但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天安门广场。从特朗普的缺席到日本的搅局,从俄罗斯的“两边押注”到美国的制裁,这场活动揭示了国际格局的深层裂变。而中国,正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将历史叙事转化为现实力量,将民族精神升华为国际影响力。
当老兵的故事被铭记,当阅兵的方阵走过广场,中国传递出的信号再清晰不过:历史不会停在旧剧本里,力量与规则的再分配正在加速。谁愿意到场,谁选择缺席,本身就是一场无声的政治投票。而这场投票的结果,或许将决定未来十年的世界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