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你看我新买的房子,三室两厅,全款。"我将房产证递到母亲面前,她却连看都不看一眼。
"你弟弟最近工作不顺,你能不能给他找个好点的工作?"母亲的话让我心里一阵发凉。
二十八年了,从我记事起,这样的对话就没有停止过。我站在这套价值八百万的房子里,看着母亲眼中只有弟弟的焦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拿着五百块生活费在大学食堂排队的夜晚。
01
1995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是工厂的技术员,母亲在街道办事处做文员,日子过得平淡却也算和睦。
三年后,弟弟陈果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家的格局。
"终于有儿子了!"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弟弟,脸上的笑容是我从未见过的灿烂。母亲虽然刚刚经历分娩的痛苦,但看着儿子的眼神也满含溺爱。
那一刻,三岁的我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家里多了个小娃娃很有趣。
随着弟弟慢慢长大,家里的资源开始明显倾斜。最好的房间给了弟弟,我被安排到了狭小的储物间。新玩具永远是弟弟的,我只能玩他不要的旧东西。
"姐姐应该让着弟弟,你是女孩子,以后要嫁人的。"母亲的话成了家里的金科玉律。
上小学时,这种差别待遇更加明显。弟弟的书包是名牌,我的是地摊货。弟弟报了钢琴班、英语班、绘画班,我只能在家自己做作业。
"陈果以后要考好大学的,多花点钱值得。"父亲这样解释着家庭开支的分配。
我学会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承受,成绩优异成了我唯一能获得认可的方式。每次考试拿第一名,父母会夸奖几句,但很快就会转到弟弟身上:"你看姐姐多用功,你也要好好学习。"
02
高中时期,家里的重男轻女愈发明显。弟弟上了市里最好的初中,学费一年两万,父母毫不犹豫地交了钱。而我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父亲却皱着眉头计算着开支。
"要不你就在本地上学吧,省重点太远了,住宿费生活费都是钱。"父亲试探性地说道。
"我一定考上好大学,以后赚钱养家。"我握着录取通知书,眼中含着泪水却语气坚定。
最终我还是去了省重点,但生活费被严格控制在每月五百元。而弟弟的零花钱就有三百,各种补习班费用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申请了助学金,利用周末时间去做家教。看着同龄人逛街买衣服,我只能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默默啃着两块钱的包子当午餐。
那些年最难熬的是每次回家。弟弟总是穿着新衣服,玩着最新款的游戏机,而我连一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
"女孩子不用打扮太好,朴素点更好。"母亲这样安慰着自己,也安慰着我。
但我心里清楚,不是女孩子不用打扮,是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不值得打扮。
03
2013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211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以为父母会为我骄傲。
"学费怎么这么贵?一年要两万多。"父亲看着通知书,第一反应是钱。
"陈果明年也要高考了,我们得给他留着钱。"母亲在一旁附和。
最终,我的大学学费是通过助学贷款解决的。而每个月的生活费,父母给我五百,给弟弟三千。
"你在北京,花销大一点。"这是父母给弟弟的解释。
"你要学会节俭,别乱花钱。"这是父母对我的要求。
同样的北京,同样的开销,待遇却天差地别。
大学四年,我过得异常艰苦。五百块的生活费在北京根本不够用,我只能吃最便宜的食堂,穿最朴素的衣服,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为了补贴生活,我做了三份兼职:周末在咖啡厅当服务员,晚上给小学生做网络辅导,假期去公司实习。室友们都说我像个拼命三娘,只有我知道,这是生存的必需。
而弟弟呢?三千的生活费让他在同学中过得相当滋润,各种电子产品应有尽有,谈恋爱、聚餐从不缺钱。他甚至还会跟朋友们炫耀:"我姐在北京上大学呢,我们家条件还不错。"
每次听到这话,我心里都是五味杂陈。
04
2017年大学毕业,我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实习经验,顺利进入了一家知名的投资公司。起薪虽然不高,但在金融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弟弟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父母为此愁眉苦脸,想方设法给他找关系复读。
"陈果还年轻,再来一年肯定能考好。"母亲这样安慰自己。
"女儿你工作了,能不能帮帮弟弟?"父亲开始向我求助。
刚毕业的我月薪只有八千,除去房租和基本生活费,所剩无几。但我还是咬牙拿出了五千块给弟弟复读用。
然而一年后,弟弟的成绩不升反降,最终还是去了那所二本院校。
"算了,现在大学都差不多,关键看个人努力。"父母开始为弟弟的选择找理由。
弟弟大学四年,生活费从三千涨到了四千。而我在北京租房、工作,父母从未问过我的生活状况,仿佛我已经彻底独立,不需要任何关心。
工作的前几年,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白天在公司分析市场,晚上回家继续研究投资理论,周末参加各种培训班提升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我被提拔为部门主管,薪水也涨到了三万。五年后,我跳槽到一家更大的公司担任投资总监,年薪达到了八十万。
05
2023年,我30岁,年薪突破百万,在北京买了房,开了属于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而25岁的弟弟大学毕业后,在家里安排下进了一家国企,月薪五千,工作清闲但毫无前途。
就在我以为可以专心发展事业的时候,父母的态度突然发生了转变。
"女儿,你现在这么有出息,是不是该考虑结婚生子了?"母亲开始关心起我的人生大事。
"是啊,你年薪百万,找个好男人应该不难。"父亲也开始为我的婚姻操心。
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开始频繁地联系我,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关心我的身体健康,甚至主动提出要来北京看我。
这种突如其来的关爱让我感到不适应,三十年的冷落让我对这种转变充满了戒备。
果然,一个月后,父母的真正目的暴露了。
"女儿,你弟弟想在北京发展,你能不能给他安排个工作?"母亲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你们公司应该需要人吧?陈果虽然能力一般,但人品靠得住。"父亲也在一旁帮腔。
我看着视频通话里父母期待的眼神,内心五味杂陈。三十年来第一次,他们需要我,需要这个曾经被他们忽视的女儿。
"陈果的工作我可以帮忙留意,但我有个条件。"我深吸一口气,准备说出憋在心里多年的话。
"什么条件?你说,我们都答应。"母亲急切地问道。
我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北京的夜景。这座城市见证了我从一个自卑的乡下女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见证了我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一切成就。
当我转身准备开口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了一阵嘈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