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
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细节经过合理艺术加工。
"救命!疼死我了!"
"师傅,您怎么了?"
"我...我下面疼得要命,快...快送我去医院!"
路人们围了过来,只见修鞋摊前,老张师傅痛苦地蜷缩在地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滴落。
![]()
01
张师傅的修鞋摊就位于市中心一条繁华的步行街入口处。
这里人流量大,过往行人络绎不绝,生意相对不错。摊位虽然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各种修鞋工具摆放整齐,皮革、胶水、鞋带等材料分类储存。
老张本名张建国,今年五十二岁,山东人。
二十年前,他带着妻子孩子从老家来到这座城市打拼。起初做过不少工作,搬运工、建筑工、清洁工都干过,后来机缘巧合学了修鞋手艺,就在这条街上安营扎寨。
"张师傅,我这双鞋还能修吗?"一位中年女士拎着一双磨损严重的高跟鞋走到摊前。
张建国接过鞋子仔细查看,熟练地转动着鞋子检查各个部位的损坏情况。"能修,就是鞋跟断了,鞋底也磨穿了一点。给我两天时间,保证修得跟新的一样。"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要重复几十次。张建国的手艺在这条街上小有名气,不少人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到他这里来修鞋。他修过的鞋子结实耐用,价格也公道,人品更是街坊邻居有目共睹的好。
张建国的家庭状况并不太好。
妻子李秀莲三年前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逐渐加重,现在基本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
独子张小伟今年二十五岁,在外省的一家工厂打工,一年才回家一两次,每月能寄回来三千块钱贴补家用。
"老张,今天生意怎么样?"隔壁卖早点的刘大姐收拾完摊子走过来打招呼。
"还行,修了七八双鞋,够今天的开销了。"张建国一边整理工具一边回答。
刘大姐是个热心肠,经常关心张建国一家的生活。"你媳妇怎么样了?好点没有?"
"老样子,今天早上疼得厉害,我给她买了点止痛药。"张建国的语气中透着无奈和担忧。
每天的日子对张建国来说都是重复的。凌晨六点起床,先照顾妻子洗漱吃药,然后准备早餐。七点半出门摆摊,一坐就是十个小时。中午简单吃点盒饭,晚上六点收摊回家,买菜做饭,照顾妻子。
尽管生活艰辛,但张建国从未抱怨过什么。在他看来,只要肯努力肯吃苦,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攒够钱给妻子治病,等儿子结婚成家后,一家人能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
"师傅,这双靴子能修吗?鞋底开胶了。"一个年轻人蹲下身子,把一双黑色皮靴放在张建国面前。
张建国拿起靴子仔细检查开胶的位置和程度。"这个好修,就是鞋底和鞋帮分离了。用专用胶水粘好,再用铁钉加固一下就行。明天下午来取。"
"多少钱?"
"十五块。"
年轻人痛快地掏出钱,"行,明天我来拿。"
就这样,张建国的修鞋摊生意一直很稳定。虽然每天挣的钱不多,但足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街坊邻居也都很照顾他的生意,有什么鞋子需要修理都会想到他。
张建国为人厚道,从不漫天要价。有些老人家拿着破旧的布鞋来修,他经常只收个成本价甚至免费修理。"都是不容易的人,能帮就帮一把。"这是他的口头禅。
修鞋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需要相当的技术和经验。
不同材质的鞋子需要使用不同的修理方法,皮鞋、运动鞋、布鞋、高跟鞋,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张建国这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什么样的鞋子到他手里都能妙手回春。
"张师傅,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啊?"一位常客好奇地问道。
"以前有个老师傅教过我,后来就是自己琢磨,修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张建国一边在鞋底上涂胶一边回答。
那位老师傅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张建国始终记着他的恩情。当年刚到这座城市时,身无分文,是老师傅收留了他,教给他修鞋的技术,还帮他在这条街上找到了摊位。
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是张建国生意最好的时候。下班的人们路过这里,会把需要修理的鞋子拿来。这个时间段,他的摊前经常排着小队。
"师傅,这双鞋鞋跟断了,能修吗?"
"师傅,我这鞋底磨穿了一个洞,修一下多少钱?"
"张师傅,我的运动鞋鞋带孔撕裂了,能帮忙加固一下吗?"
张建国总是耐心地接待每一位顾客,仔细查看鞋子的损坏情况,给出合理的修理方案和价格。他的诚实可靠让很多人成了他的老顾客。
除了修鞋,张建国偶尔也会帮人配钥匙、修理小电器等。虽然收入微薄,但他对这份工作很知足。"手里有活干,心里就踏实。"这是他常说的话。
![]()
02
这天是个周三,天气晴朗。张建国像往常一样,早上七点半准时在摊位前摆好工具,开始了一天的营业。
上午的生意还算不错,陆续来了几个顾客。九点多钟,一位穿着职业套装的女士拿来一双黑色高跟鞋,说是鞋跟松动了。张建国接过鞋子,发现确实是鞋跟与鞋身的连接处出现了问题。
"这个得用专用胶水重新粘合,再加几颗小钉子固定。大概需要一天时间。"张建国向顾客解释修理方案。
"行,那我明天来取。"女士留下联系方式就离开了。
十点左右,一个老大爷拎着一双磨损严重的皮鞋走过来。"师傅,你看这鞋还能穿吗?"
张建国接过鞋子仔细查看。鞋底已经磨穿,鞋面也有多处破损。"这鞋穿的年头不少了吧?"
"二十多年了,舍不得扔。"老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能修,就是工程量比较大。鞋底要重新换,鞋面的破洞也要补。"张建国估算了一下工作量,"不过修好以后还能穿很久。"
老大爷很高兴,马上决定修理。这种老旧皮鞋的修复需要特别细心,张建国准备把它安排在下午相对空闲的时间处理。
十一点半的时候,张建国简单吃了点带来的饭菜,然后继续工作。中午时分,街上的行人逐渐增多,修鞋的客人也多了起来。
"师傅,帮我看看这双运动鞋,走路的时候总是响。"一个年轻人脱下脚上的白色运动鞋。
张建国检查后发现是鞋垫移位造成的。"这个简单,重新调整一下鞋垫就行,不用收钱。"他熟练地取出鞋垫,重新放置到正确位置。
年轻人试穿了一下,果然不响了。"谢谢师傅!"他坚持要给钱,但张建国坚决不收。
下午一点多,张建国开始处理那位老大爷的皮鞋。这是一双经典款式的黑色皮鞋,虽然磨损严重,但皮质还算不错。他先将破损的鞋底完全去除,然后测量尺寸,准备更换新底。
整个修理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张建国先用特制的胶水处理鞋面的破洞,然后找到合适颜色的皮料进行补丁。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等待足够的干燥时间,不能急躁。
两点钟左右,又来了几位顾客。一位中年男士的皮鞋鞋跟磨偏了,需要重新修整;一个小女孩的小皮鞋鞋带断了,需要更换;还有一位阿姨的凉鞋带子松了,要重新调节。
张建国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一边接待新来的顾客。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序,从不会因为客人多而手忙脚乱。
下午三点半,张建国正专心致志地处理那双老皮鞋的鞋底粘合工作。突然,他感到下腹部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起初他以为是坐得太久导致的腰痛,就站起来活动了几下。
但是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剧烈。疼痛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和会阴部位,像刀割一样尖锐。张建国咬牙坚持着,试图继续工作,但疼痛已经让他无法专注。
"师傅,您脸色不太好,没事吧?"一位等着取鞋的顾客注意到了张建国的异常。
"没事,可能是坐久了。"张建国强忍着疼痛,试图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然而,疼痛继续加剧,而且开始向腰部和大腿根部扩散。张建国感到一阵阵的恶心,额头开始冒冷汗。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扶着摊位的桌子站立。
"师傅,您这样子看起来很不对劲,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另一位路人关切地询问。
张建国摇摇头,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体问题影响生意,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但是疼痛已经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他开始全身发抖,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
下午四点钟,疼痛突然加剧到极致。张建国再也无法站立,痛苦地蹲了下来,然后整个人蜷缩在地上。剧烈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大声叫喊起来。
"救命!疼死我了!"
"师傅,您怎么了?"围观的路人赶紧围了过来。
"我...我下面疼得要命,快...快送我去医院!"张建国痛苦地说道,声音因为疼痛而变得颤抖。
看到这种情况,几位热心的路人立即行动起来。有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有人联系了附近的保安,还有人试图帮助张建国缓解疼痛。
"师傅,您坚持一下,救护车马上就到。"一位年轻人蹲在张建国身边安慰道。
张建国疼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点点头。疼痛像潮水一样一阵阵袭来,每一次都让他感到快要昏厥过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很担心这位平时和蔼可亲的修鞋师傅。有人主动帮他收拾摊位上的工具,有人联系他的家人,还有人维持现场秩序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十分钟后,120急救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传来。医护人员迅速下车,携带急救设备冲向张建国。
"患者什么情况?"医生一边检查张建国的生命体征,一边询问现场情况。
"突然腹痛,疼痛剧烈,已经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一位目击者简要说明了情况。
医护人员快速进行了初步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并询问张建国的症状。由于疼痛太过剧烈,张建国只能断断续续地回答问题。
"先给他注射止痛药,然后立即送医院。"主治医生做出了决定。
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张建国被抬上了救护车。车上的医护人员继续监测他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救护车拉响警报,疾驰向最近的市人民医院。
![]()
03
救护车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停下,医护人员迅速将张建国推进急诊室。值班医生立即接诊,开始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
"患者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开始疼痛的?"值班医生王大夫一边检查一边询问。
"五十二岁,大概下午三点半开始疼痛,现在越来越严重。"跟车的护士汇报了基本情况。
王大夫是急诊科的资深医生,经验丰富。他仔细查看了张建国的症状表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蜷缩体位,主要疼痛部位在下腹部和会阴区域。
"先给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化验。"王大夫迅速下达医嘱。护士们立即行动,为张建国进行各项处理。
张建国此时疼痛稍有缓解,能够简单回答医生的问题。"医生,我疼得厉害,主要是下面疼。"
"除了疼痛还有其他症状吗?恶心呕吐?发热?"王大夫继续询问。
"有点恶心,没有发烧。"张建国虚弱地回答。
王大夫进行了腹部触诊,发现患者下腹部有明显压痛,但没有明显的腹肌紧张。会阴部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
"先做个腹部B超,再拍个X光片。"王大夫安排了初步的检查项目。
护士推来了移动B超机,超声科的医生很快赶到急诊科。张建国被推到检查室,进行腹部和盆腔的超声检查。
"膀胱充盈良好,前列腺大小正常,没有明显占位性病变。"超声医生一边检查一边记录结果。
X光检查也很快完成,片子显示腹部没有明显的异物或气腹征象。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其他指标基本正常。
"患者的初步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但疼痛症状确实很重。"王大夫有些困惑,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常见。
这时,张建国的疼痛又开始加剧。他紧紧抓着病床的护栏,额头的汗珠不断涌出。"医生,我疼得受不了了,快给我想想办法吧。"
王大夫决定给张建国使用更强效的止痛药物,暂时缓解症状。"先给他肌注杜冷丁,然后观察病情变化。"
注射止痛药后,张建国的疼痛稍有缓解,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王大夫感到这个病例比较复杂,决定请上级医生会诊。
"小张,你联系一下外科的李主任,请他过来看看这个患者。"王大夫对护士说。
不久,外科主任李大夫匆匆赶到急诊科。李大夫有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泌尿外科领域造诣颇深。
"患者什么情况?"李主任一边洗手一边询问病情。
王大夫详细汇报了张建国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李主任听后,决定亲自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患者,我是外科的李主任,我来给你检查一下。"李主任和蔼地对张建国说。
李主任的检查更加细致和专业。他不仅进行了常规的腹部检查,还特别关注了泌尿生殖系统的情况。在进行直肠指诊时,李主任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这个情况有些特殊,需要做进一步的专项检查。"李主任对王大夫说,"安排一下CT增强扫描,再做个尿液分析。"
护士立即联系放射科,安排张建国进行CT检查。同时,留取了尿液标本送检验科化验。
CT检查室里,张建国躺在检查床上,机器发出规律的运转声。放射科医生仔细观察着屏幕上的影像,不时调整窗宽窗位,力求获得最清晰的图像。
"请患者屏住呼吸,不要动。"技师通过对讲机指导张建国配合检查。
半小时后,CT检查完成。放射科医生将影像资料传输到急诊科,供临床医生查看。
李主任仔细研究着CT影像,一层一层地观察每个细节。在盆腔层面,他发现了一些异常的征象。
"王大夫,你看这里。"李主任指着屏幕上的某个部位,"这个部位的影像有些异常。"
王大夫凑过来仔细观察,确实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但由于经验相对不足,他无法准确判断这些征象的临床意义。
"这需要更专业的判断,我建议请院长过来看看。"李主任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
院长赵教授是这家医院的权威专家,也是省内知名的医学专家。虽然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但他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
护士长立即联系了院长办公室。"赵院长,急诊科这边有个疑难病例,李主任希望您能过来会诊一下。"
"我马上过来。"赵院长放下手头的工作,匆匆赶往急诊科。
十分钟后,赵院长出现在急诊科。虽然年过六十,但他精神矍铄,走路步伐稳健。
"患者在哪里?病情怎么样?"赵院长一到现场就询问情况。
李主任向赵院长详细汇报了病情经过,并展示了所有的检查结果。赵院长认真听取汇报,不时点头询问细节。
"我来看看患者的情况。"赵院长走到张建国的病床前,亲自进行了体格检查。
赵院长的检查手法非常专业和细致,他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检查完毕后,他又仔细查看了CT影像和化验结果。
"这个病例确实比较特殊,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检验项目来确诊。"
赵院长对李主任说,"安排一下毒理学检测和特殊病原体筛查。"
听到"毒理学检测"这几个字,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通常意味着可能涉及中毒或其他非自然因素。
![]()
04
化验科接到急诊科的特殊检验申请后,立即安排了最有经验的技师进行检测。毒理学检测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试剂。
张建国躺在急诊科的观察室里,疼痛在强效止痛药的作用下有所缓解,但仍然感到很不舒服。他不知道医生们在讨论什么,只是感到周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师傅,医生说要做一些特殊检查,您别担心,一定会查出病因的。"护士小李安慰张建国。
"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查?"张建国有些担心地问。
"医生很负责任,要确保诊断准确。您先休息一下,结果出来医生会向您说明的。"护士没有详细解释,因为连她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毒理学检测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出结果。在等待期间,赵院长安排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张建国的病情变化,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下午六点钟,化验科打来电话通知检验结果出来了。化验科主任亲自将检验报告送到急诊科,神情异常严肃。
"赵院长,这个检验结果..."化验科主任欲言又止。
赵院长接过检验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立即变得铁青。他仔细阅读每一项指标,确认没有看错后,深深吸了一口气。
"立即封存所有相关标本,通知保卫科配合保护现场。"赵院长严肃地下达指示,"同时联系患者家属,准备详细询问病史。"
李主任和王大夫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检验结果,但从院长的反应可以判断,这绝不是一般的疾病。
"院长,需要转科治疗吗?"李主任询问。
"暂时先在急诊科观察,加强监护。"赵院长想了想说,"这个案例可能涉及法医学问题,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
护士长通过张建国留在摊位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他的妻子李秀莲。由于李秀莲行动不便,是邻居刘大姐代为赶到医院的。
"医生,张师傅怎么了?严重吗?"刘大姐一到医院就焦急地询问。
"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正在进行详细检查。"王大夫没有透露具体情况,"您是患者的什么人?"
"我是他的邻居,他妻子身体不好来不了。有什么情况我可以代为联系他家人。"刘大姐说明了情况。
赵院长决定亲自询问张建国的详细病史,特别是发病前的活动情况。
"张师傅,我是院长,想详细了解一下您今天的情况。您今天吃了什么东西?喝了什么水?有没有接触什么特殊的物品?"
张建国努力回忆着今天的经历。"早上在家吃了白粥和咸菜,中午吃了一盒快餐,喝的都是自带的白开水。工作就是修鞋,接触的都是皮革、胶水这些常见的材料。"
"有没有人给您送过什么东西?食物、饮料或者其他物品?"赵院长继续详细询问。
张建国摇摇头:"没有,都是正常的客人来修鞋。"
"您仔细想想,今天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客人或者不寻常的事情?"
张建国努力回忆,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中午的时候有个人来修鞋,给我留了一瓶饮料,说是谢谢我修鞋手艺好。"
"什么饮料?您喝了吗?"赵院长立即追问。
"是一瓶矿泉水,我喝了几口。那人说是新买的,还没开封的。"张建国回忆道。
"您还记得那个人的样子吗?什么时候来的?"
"大概中午十二点多吧,是个中年男人,戴着鸭舌帽和口罩,只露出眼睛。当时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多想。"
听到这里,赵院长和李主任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信息可能非常重要。
"那瓶水还在吗?"李主任询问。
"应该还在摊位上,我只喝了一点点就放下了,后来就开始疼痛了。"张建国回答。
刘大姐立即表示:"我可以回去取那瓶水,摊位我帮忙收拾了,东西都在。"
"现在不要去动摊位上的任何东西。"赵院长严肃地说,"这件事可能很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处理。"
晚上七点钟,又有几项检验结果出来了。化验科主任再次来到急诊科,向赵院长汇报了最新的检验数据。
赵院长拿着厚厚的检验报告,一项一项地仔细查看。每看一项,他的表情就更加凝重一分。
"这些数据证实了我的判断。"赵院长对李主任说,"这不是一般的疾病,而是一起人为的事件。"
李主任虽然经验丰富,但遇到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院长,具体是什么情况?"
赵院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护士台前,拿起电话开始拨号。电话很快接通,他压低声音说话,神情异常严肃。
整个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感到了紧张的气氛,但没有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从院长的表情和行为可以判断,张建国的病情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
院长拿着厚厚的检查报告,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他的表情从疑惑转为震惊,最后变得异常严肃。
主任医师站在一旁,不安地看着院长的反应。
"这个结果..."院长合上报告,深深吸了一口气。
老张师傅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不知道医生们在讨论什么,只是感觉周围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院长走向护士台,拿起电话开始拨号。
电话接通后,他压低声音说道,
"是110吗?我是市人民医院院长,这里有一个紧急情况需要警方介入..."
护士长停下手中的工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