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日,河北省卢龙县在刘田各庄镇柳河北山村冀东革命纪念馆举行革命老区精神宣讲报告会。这场活动通过情景剧、献花仪式和革命故事宣讲等多种形式,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得以延续。
柳河北山情景剧《北山之歌》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卢龙这片热土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敌、共同抗日的历史场景。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将时光拉回到二十世纪40年代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演出中,台下许多观众眼含热泪,神情肃穆。
“太真实了,仿佛看到了当年父辈们战斗的身影。”柳河北山村村民张宝江说,“我父亲就是老革命,曾经在卢龙一带打过游击,这些故事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
活动中,11名优秀退伍军人代表革命老兵接受少先队员献礼。他们戴着孩子们佩戴的红领巾接过鲜花时,回敬的军礼久久不愿放下。这一刻,两代人的目光交汇,无声地完成了红色精神的传承。
“我在献花的时候,内心觉得特别自豪。”卢龙县双峰寺小学学生孙绘珊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保卫祖国。”
报告会上8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代表宣讲。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详实的史料,讲述了发生在卢龙境内的革命故事。
卢龙县朗诵协会会长李利金带来了1943年《后官地伏击战》的故事:“1943年6月9日,十二团二营于卢龙县陈官屯后官地设伏,狙击由昌黎向燕河营集结之敌,毙日伪军108人,俘3人,缴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长短枪80支……”
《白家窝伏击战》(又称桃林营战斗,1994年被收录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的《中国战典》一书)《柳河圈根据地》《革命母亲刘月英》《革命烈士李洗凡》……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串联起卢龙抗战的烽烟。
退伍军人吴雅楠讲述了当代军人继承革命传统的故事:“我在部队服役时,我的班长就来自卢龙,他样样走在前,总说不能给革命老区丢脸……”
卢龙县双峰寺小学教师李燕分享了如何将革命故事讲给学生的经验:“孩子们最喜欢听英雄故事,每次讲到卢龙的革命先辈,他们眼睛特别亮……”
报告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但观众始终全神贯注。这场活动已经成为一堂直抵心灵的党性教育课和精神洗礼课。
“这些故事都是自己家乡的故事,贴进生活、贴进实际,比看书、看电视更直观、更感人。”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评价道,“这种形式的教育入脑入心,真正起到了净化灵魂、坚定信念的作用。”
近年来,中共卢龙县委始终高度重视红色资源挖掘,创新党史教育模式,着力构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矩阵”。此次活动正是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最新举措和生动实践,为党员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卢龙县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革命老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爱国热情不断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行动。(刘月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