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位业界权威联袂开讲,从易经、诗词、音乐、神话等多元主题深入中华文化宝库,解读中华文化精髓。
华东师范大学方笑一教授以《周易》千年智慧解读人生哲学;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另辟蹊径,从现代视角重释李杜诗篇;上海音乐学院前党委常委史寅带您聆听民族音乐的天籁之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则揭开中华创世神话的神秘面纱。
上观新闻APP每周四持续更新,邀您共同开启这场贯穿全年的文化盛宴,感受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本周《音乐:拨动人们心弦的精灵》专场带来第一讲《中国音乐的起源与特点》。
主讲人:
史寅
上海音乐学院前党委常委、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亚欧音乐文化中心研究员。现为中国博协乐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民族音乐理论和博物馆建设研究。主编《上音与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和东方乐器博物馆馆刊系列等。
课程主题:音乐:拨动人们心弦的精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音乐,形成了深邃内涵与多元风貌并存的音乐体系。本次讲座将深入探索中国音乐的起源、特色及其情感表达与构成要素,最终聚焦于五十六个民族齐声奏响的壮丽景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赏析与理解。
课程大纲:
1)第一讲:中国音乐的起源与特点
追溯中国音乐的源起,探索中国音乐的演变与发展。从古至今,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独树一帜。通过历史的镜头,我们将深入理解中国音乐的深厚历史底蕴及其对当代音乐艺术的重要影响。
2)第二讲:中国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构成要素
专注于中国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乐器的精妙运用,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感受。我们将探讨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美学特征,揭示其如何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反映和塑造了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观念。
3)第三讲: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
带领听众深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探索不同民族间独特的音乐风格、乐器传统及演奏技艺,以及它们如何在保留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合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讲将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多元而和谐的音乐图景,展示了中国音乐在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中的独特角色和价值。
原标题:《文化传承讲堂⑥|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讲述中国音乐的起源与特点》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迟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