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头雁”故事 | 番禺区洛浦街东乡村党委书记:当好乡村发展“掌舵人”!

0
分享至

在素有“龙舟之乡”美誉的番禺区洛浦街东乡村,一场重塑乡村肌理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面对3.5平方千米村域治理带来的挑战,东乡村党委书记梁桂波紧密团结村干部与全体村民,如同龙舟竞渡同心同向、奋力挥桨,将改善人居环境的坚定决心化作坚实行动,带领村民向着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宜业宜居和美乡村目标破浪前行。


洛浦街东乡村党委书记梁桂波

东乡村村域较为广阔,事务千头万绪。梁桂波深知,单靠村委会的力量难以破局,为此,他带领村干部们科学布局,将全村精细划分为12个基础网格,建立起33个网格党小组,并精心设置145个党员责任区,将455名居住地党员精准“嵌”入网格脉络。这张无形的网,成为撬动环境治理的支点,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中,党员们率先垂范,“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绿化养护……这些日常点滴任务,在党员带头下逐渐转化为村民自觉。


梁桂波与村干部一同察看环境治理难点区域


村干部与村民志愿者们共同清理排水渠



排水渠清理前后对比图



排水渠清理前后对比图

“环境提升,既要大刀阔斧,也需绣花功夫,就像扒龙舟一样,行进过程中要粗中有细!”近年来,梁桂波将目光投向村内闲置的“边角料”空间。村三队、四队的旧地塘,如今已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羽毛球场、篮球场、蜿蜒休闲步道、古朴休憩石凳一应俱全,惠及周边约8000名村民。“以前这些地方要么荒着,要么堆杂物。现在家门口这些荒地变成了公园,傍晚散步有了好去处,真是变废为宝!”正在公园散步的彭女士表示。


废弃地块改造前





废弃地块如今已变为村民休闲健身的新场所


废弃地块改造前


废弃地块改造后

同时,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被一一打通:村内的一队、二队旧桥迎来了升级改造,四队、五队新建的便民桥也让村民出行变得更加便利......更令人瞩目的是村内“民乐农业生态园”的诞生——园内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生机盎然。如今,这里不仅是村民的休憩乐园,更是乡土文化的自然课堂,生动展示着“洛浦三件宝”:茨菇、马蹄、灯心草等,让传统农耕智慧在东乡村焕发新生。


站在新建的便民桥上 河涌两岸民生图景尽收眼底


东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与父母、老师一起在“民乐农业生态园”体验田园乐趣

村里有一处由村民早年搭建的猪圈,已荒废多年,且因地势低洼,每逢广州下暴雨就会积水成潭,成了附近村民的心头大患。“沟通协调的过程很不容易。” 梁桂波坦言。不过,经过他与屋主村民的贴心交流,不仅在近日促成了拆迁共识,他还主动为村民向街道申请了绿色通道,以加速手续办理。更让村民感到暖心的是,梁桂波已为这里的未来做好了规划:原址将建起规范的板房,为村民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



猪圈拆除现场

昔日藏污纳垢的角落被逐一清理干净,曾经的废弃地块也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梁桂波深知,人居环境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靓景” 的维系更是一场需要全体村民参与的 “持久战”。梁桂波形象地比喻道:“改善人居环境就像划龙舟,起步的时候最为艰难。但只要村干部们带头,咬紧牙关往前冲,村民们齐心协力一起划,后面必然会越划越顺!”




来源 | 番禺融媒记者 雷澍宇、谢展霖

实习生庞烨灵

广州番禺发布

编辑 | 邹皓明

审核 | 孙轶英

校对丨胡普甜

复核 | 李文峰

签发丨陈宇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番禺台 incentive-icons
番禺台
AA
16348文章数 12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