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一幅存在二十年的墙绘,因画中先生手夹香烟的动作,意外引发全国范围的热议!
![]()
一场看似出于公益的举报,随着权威媒体发声,揭开了意想不到的真相:举报者并非单纯控烟人士,而是打着鲁迅旗号推广非法商品的商业操作。
这背后,到底是文化理念的碰撞,还是赤裸裸的营销骗局?
![]()
那支烟是史实不是装饰
网友们的观点很明确,这不是引导青少年吸烟的问题,而是对历史人物真实面貌的尊重问题。
鲁迅先生本就是一位烟民,这在他的日记、书信以及友人回忆录中均有记载,他自己也曾坦言多次戒烟失败。
![]()
将一位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进行人为删改,是否合理?
该墙画创作于2003年景区改造期间,原图源自一幅广受文艺界认可的经典作品。
![]()
为突出人物神态,绘制时特意去掉了原画中的室内场景。
纪念馆方面也曾解释,这样的艺术处理,是为了呈现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亲和一面,而非始终严肃、时刻战斗的“斗士”形象。
![]()
二十多年来,这面墙已经成为景区的重要标志。
无数游客来到此处,都会自发模仿鲁迅先生的动作,或做出为他点烟、递烟的姿势拍照留念。
![]()
这种互动,真的会让人误以为是在鼓励吸烟吗?
或许更像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现代人与历史人物之间的一种亲切表达。
人们敬重鲁迅,敬的是他“弃医从文”的气节,是他以白话文创作《狂人日记》,奠定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的开创性贡献。
![]()
敬的是他被誉为“民族魂”的精神高度,以及如手术刀般锋利的文字力量。
至于他是否抽烟,那只是让他形象更立体、更真实的一个生活细节。
在这场捍卫历史真实的舆论浪潮中,官方最终也明确了态度。
![]()
绍兴文旅部门修正了最初的谨慎立场,公开表示不会因个别投诉轻易改动。
8月25日,鲁迅纪念馆正式回应: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决定维持原状。
![]()
随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为事件定调,提出“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核心观点,立场坚定。
这不仅是对纪念馆决定的支持,更是对公众情感的回应,历史的真实,在公众心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
用今人之尺量古人之身
说实话,如果仅止于此,这不过是一场关于历史认知与教育理念的正常讨论。
![]()
举报者的动机,其实也反映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希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绝对“干净”、无任何负面信息的理想化环境。
这位孙女士认为,鲁迅抽烟多在室内,画在户外墙上不合适。
![]()
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用今天的公共场所禁烟标准去要求一位历史人物。
她建议将夹烟的手改为“握拳”,实质上是想用她所认为的“正面”形象替代一个她认为“负面”的历史细节。
![]()
这种以今律古的思维方式,迅速遭到网友们的强烈反驳。
有网友调侃,那武松打虎是不是也该被批评?那可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岳飞背上的刺青,是否也算不良纹身的源头?
![]()
华佗没有医师执照行医,是否也该从历史教材中删除?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否构成鼓励酗酒?
这些看似戏谑的类比,却精准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
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正因为它的复杂与真实。
我们学习历史,并非为了寻找完美的道德典范,而是为了理解那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作出选择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
![]()
人民日报的评论也强调: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非简单地过滤信息。
如果我们把所有可能引发争议的细节都清除掉,只展示一个被“净化”过的历史。
![]()
那培养出来的,可能不是有独立思想的公民,而是盲从的个体。
幸运的是,这场争议也让公众意识到,大多数人的判断是清醒的。
![]()
真相背后是生意不是公益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这只是一场观念分歧时,事件却出现了戏剧性转折。
细心的网友顺藤摸瓜,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位自称“控烟志愿者”的孙女士,真实身份另有隐情。
原来,她并非公益人士,而是一名“尼古丁袋”产品的销售人员。
![]()
至此,事件的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所谓“为青少年健康着想”,实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舆论碰瓷”。
她的如意算盘是,鲁迅作为中国顶级文化符号,本身就具备极高关注度。
![]()
通过举报其抽烟画像制造舆论热点,再将矛头引向传统香烟和电子烟,顺势为自己的产品引流,推广一种名为尼古丁袋的烟草替代品。
这套操作,可谓“别有用心”。
![]()
更讽刺的是,她高喊“控烟”口号,却在推广一种更具争议的产品。
尼古丁袋,又称口含烟,虽然无烟无味,但其成瘾性据说比传统烟草更强。
![]()
最关键的是,这种产品在国内尚未获得合法销售许可,属于非法商品。
网友还发现,此类产品在欧洲多国同样被禁,但今年初美国批准了部分产品的广告。
![]()
于是,孙女士又被贴上“推销美国批准的违禁品”的标签,甚至被部分网友指责“亲美倾向”。
至此,整件事水落石出。
一场看似正义的讨论,实则是为非法产品造势的商业炒作。
她所谓的道德焦虑,不过是打开舆论场的“诱饵”。
![]()
最终,随着身份曝光,孙女士的社交账号被平台封禁。
这场由她一手策划的闹剧,以一种极不光彩的方式落幕。
![]()
笔者以为
喧嚣散去,鲁迅先生依旧手持香烟,在绍兴的墙面上沉思。
这支烟,经历了从“历史印记”到“道德争议”,再到“商业工具”的曲折旅程,最终回归它本来的意义。
![]()
而那位孙女士也自食其果,承担了应有的后果。
信息来源:
人民网评——《从“鲁迅抽烟”说开去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手里夹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部分游客投诉,认为这幅墙画不妥......》
![]()
大象新闻——《鲁迅“抽烟墙”被指误导青少年?历史不能歪曲,鲁迅无需美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