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在广州市工作的41岁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男子陈长前,今年6月回乡办理更名业务时,意外发现被人冒名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失业登记,并申领了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生活费用补贴。石滩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罗新展8月18日表示,陈长前被冒名申领补贴的情况属实。
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相关补贴,减轻其生活压力,彰显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优越性。然而,近年来,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相关补贴的现象高发频发。尽管有关部门追缴、打击这类冒领补贴行为,但在衡南县栗江镇,这类现象继续上演着。居委会负责人承认冒领的同时却说只是凑人数,并未真正拿到补贴款。
为何要冒领?该负责人解释称,因为镇政府政务服务部门此前要求居委会每个月录一百个人的信息到就业服务系统中,但办事的老百姓人数不够;为完成任务,镇里面让居委会工作人员随意录入人员信息并补足差额。但为何要凑这个数,该负责人并没有交代。而凑数后未实际领取补贴资金,这种说法有待认真核实。
坦率说,为凑够人数,随意录入他人信息,这已经涉嫌虚构数字或者说数字造假了。因为无论是进行失业登记还是失业认定,都应该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所以,这种“凑数说”已经暴露了当地冒领补贴疑点重重,比如凑数要么是为了政绩,要么是为了经济利益,如果是后者,不排除凑数是为了冒领补贴资金。
该负责人所说的“没有真正拿到补贴款”“如果有拿到钱,纪委早就把我带走了”,显然是自说自话,没有多少说服力。只有通过深入调查或者专项审计,才能证明其有没有说谎。即便居委会没有拿到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和生活费用补贴的任何资金,但不排除是当地镇政府实际冒领补贴资金挪作他用。遗憾的是,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官话”回避舆论监督。
在承认冒名申领补贴属实的情况下,如果当地有关方面真正拿到补贴资金,就涉嫌诈骗公共财物。即便没有冒名领取到补贴资金,也涉嫌侵害陈长前个人信息权益。原因是,陈长前既不知情,自然也未同意,有关方面擅自录入其个人信息,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根据该法律规定,取得个人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个人信息。据悉,和陈长前类似情况的还有百多个,即这些无辜的人都遭人冒名申领多个国家补贴。
为避免国家相关补贴资金被冒领、流失,并维护陈长前等人的个人信息权益,衡南县甚至衡阳市有关方面有必要早日组建联合调查组,以媒体报道为线索进行顺藤摸瓜式调查,既要查清冒名申领国家补贴的真实目的,也要查清补贴资金究竟有没有被冒领,还要对相关部门是否存在监管失职进行调查,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都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以确保相关国家补贴资金没有流入冒领者腰包。这需要以权威调查结论向陈长前等人交代。
另外,这种冒名申领就业困难人员相关国家补贴,还可能造成当地失业登记数据失真,误导决策和就业服务。因此,还应该重新核实失业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给关注此事的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