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精华与糟粕之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
何祚庥院士曾说中医“10%是精华,90%是糟粕”,此言一出,便遭到了很多人的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在某些人眼中,中医是完美无缺的,不存在丝毫糟粕,只能被赞美,不能被批评。
我曾经列举了何祚庥院士的60项科研成果,可部分支持中医的人却对此完全否认。他们甚至声称,但凡何祚庥院士与人合作产出的学术成果都是虚假的,还荒谬地说何祚庥院士作为政工院士,不过是“端茶送水”的角色。但何祚庥院士曾担任过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等重要职务,从其履历和工作内容来看,这种说法明显毫无事实依据。仅仅因为何祚庥院士提出中医里面存在不科学成分、有糟粕的观点,这些人便将他所有的人生经历与科研成就全部予以否认。这样无视事实、仅凭个人立场就否定他人多年努力和成就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也不利于学术观点的理性探讨与交流。
何祚庥对中医有包容的看法。陈独秀曾说中医“1%的精华都没有”,而何祚庥则将其提升了10倍,认为中医有10%的精华。在何祚庥看来,这是一种善意的评价,然而,他的这种善意却被有些人解读成了恶意。在屠呦呦时代,为寻找治疗痢疾的办法,全国团队从中医土方中筛选了4万多个方子,最终仅一例成功;若按此比例推算,中医似乎只有1/40000是精华,不过这种计算方法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对于中医精华与糟粕的比例问题,也许具体数字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确中医是精华多一点,还是糟粕多一点。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中医是否存在糟粕呢?如果中医没有糟粕,那国家为什么要提倡中西医结合呢?国家提倡中西医结合,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医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通过与西医结合,去掉这些糟粕,进一步提升中医的精华部分,从而更好地促进医学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医,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全盘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承和发展中医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
在各类话题探讨中,尤其是争议颇多的中医话题,或许暂时搁置争议、理性思考更为妥当。无论是中医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其一,对于糟粕,要敢于直面并承认,对于优秀之处,也应给予肯定与弘扬,不回避问题,不忽视闪光点;
其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国外的先进成果与理念,即“崇洋”,但绝不能丧失自我、盲目迎合而“媚外”,应在保持文化自信与民族尊严的基础上,汲取外来优秀养分;
其三,对于高龄长者,像90多岁的何祚庥院士,我们不必过于严苛。尽管他的思维或许尚未达到纯粹的理工科那般严谨与极致,但以其高龄仍积极思考、表达观点,这份精神已实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包容与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