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议题。青岛市第六十九中学在建校之初,就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与“校园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
背景与需求
青岛市第六十九中学是一所新建公办学校,自办学伊始就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亟需探索新的方式来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综合发展。传统纸质方式难以支撑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全程记录和动态管理。为此,学校依托动易SmartEduPortal基础教育网站群方案,将门户网站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同步推进,重点围绕成长档案数字化、教师教学精准化、家校互动、教育管理效能提升等方面进行建设,打造契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一体化校园信息平台。
![]()
系统建设与方案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对多家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采用一体化平台进行实施,整体投入为11.6万元,内容涵盖门户网站基础模块、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移动端支持以及一年运维服务。
该平台不仅承载了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任务,还重点打造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现多角色协同与信息共享。
功能与亮点
系统从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出发,覆盖了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
- 管理端:支持评价指标管理、班级数据导入、考试信息维护,形成可追溯的学生档案。
- 教师端:提供多身份切换和移动化操作,方便教师随时完成评价与审核。
- 学生端:学生可登录系统录入成长记录,查看综合素质结果,并与成绩、荣誉等数据自动关联。
- 家长端:通过微信端绑定账号,家长能够实时关注孩子成长动态,并参与部分评价环节。
- 移动端小程序:支持随时录入与查看,系统自动生成综合素质报告,提升了评价工作的便捷性。
其中,多角色协同、自动生成报告和简化流程是此次建设的突出特点,有效提高了学校的管理与评价效率。
项目价值
该系统上线后,为学校带来多方面的价值:
- 学生成长实现数字化,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
- 教师能够基于数据开展精准教学,发现优势与不足;
- 家长能够实时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促进家校沟通;
- 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形成实践案例,积累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经验。
展望
青岛市69中的探索表明,基础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新的阶段——从单一的成绩考核走向全过程、多维度的综合素质管理。未来,随着类似平台的不断普及,教育数字化工具将在教育公平、个性化培养和数据驱动教学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